
我曾經以為,「越獨立,就越強大」,不需要麻煩別人,也不讓別人擔心。
直到某次深夜,一位熟識多年的總經理在結案慶功酒後,沉默良久地說了句:
「其實我也不知道,還能不能再信任誰。」他不是第一位這麼說的主管。這些年來,我陪伴過許多理性冷靜、抗壓一流的主管,
他們有個共通點——外表很強大,但內心深處,對於「依靠他人」這件事,是害怕的。
越能幹,越難說出口「我需要幫忙」
Vincent是我輔導過的一位科技業策略長。團隊裡的年輕主管都敬重他、信賴他,
但他常說:「越帶人,越覺得沒人懂我」。
深入聊過後才知道,Vincent在求學時期曾遭遇過重大背叛——最信任的朋友把他寫的企劃拿去比賽得獎。
那次背叛讓他從此築起防線:「我不靠任何人,也不要人靠我。」
這樣的領導風格雖然有效率,但也讓團隊成員無法真正靠近他,也不敢對他展現脆弱,信任關係始終無法深化。
即便內心很想與人建立更深的關係,卻始終卡在一句話裡:「我可以信任誰?」
信任的重建,不靠理智,而靠「自我修復」
在他的轉變過程中,我們沒有一開始談「信任團隊」,而是從修復他與自己的關係開始:
- 辨識內在語言
當團隊有人向他請教時,他下意識想的是:「你問我,是不是因為你無能?」這是他過去受創後留下的防衛反應。 - 練習溫柔回應情緒
我們練習在會議中不急著回應,而是先對自己說:「這個不安,是過去的記憶,不是現在的事。」 - 從一件小事開始信任
他挑了一位資深專員,在專案中試著放手讓對方決策一次。
結果不只成果更好,這位夥伴還主動提出改進方案,讓他第一次感受到「原來,我也可以被接住」。
重建「安全連結感」的三個實用練習
當我們經歷過創傷、不信任、責任壓力後,很容易習慣「一個人扛」。
但我們可以循序漸進地修復,重新連結人與人之間的溫度:
- 停止自責,也停止過度保護自己
當你感覺「我不應該這麼脆弱」,請提醒自己:
「願意示弱,並不是示弱;那是對自己的信任。」 - 從小處開始信任,而非一口氣敞開心房
你可以挑一件小事,練習請求幫助、交付信任,觀察自己的反應,你會慢慢知道:世界不會因此崩塌。 - 給自己一個新的標籤:
放下那句「我靠自己就好」,告訴自己:「我值得被靠近,也有能力靠近別人」。你才會發現,真正的領導,不是獨撐全場,而是能創造願意同行的人。這樣的你,更有力量創造信任的職場文化。
有時候,堅強其實是我們最後的孤獨堡壘
真正成熟的領導力,不是壓抑情緒、事事完美,而是有勇氣承認:「我也會疲憊,也需要同行的人。」
你不必對每個人示弱,但可以在對的人面前,稍微靠一下。
當你願意先與自己和解,就能不再時時防備,也終於有勇氣說出:「我需要人。」
給正在扛住一切的你,三個溫柔提問:
👉 在最近的一次團隊互動中,你是否感受到「距離感」?
👉 你是否也有「不想麻煩別人」的習慣?
👉 如果可以邀請一個人陪你走一段,你最希望是誰?
✍️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感受。
你不是孤單的,真正成熟的領導,不需要總是堅強,而是敢被理解。
🔁 如果你身邊也有一位總是逞強的朋友,請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他,
讓他知道——再強的人,也值得被接住。
📣 如果覺得文章有打中內心請點愛心❤️
📩若你想更深入學習自我情緒修復,歡迎私訊我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