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因為連續出了兩個小包,被老闆請進辦公室「談一談」。
他並不是要責備我,而是希望我們可以討論,未來怎麼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
其實我自己也很清楚,我屬於那種「交代什麼就照做」的工作類型,對於自由發揮的工作模式並不算擅長。這份工作,看起來雖然強調彈性,但實際運作起來,比較像是「有條件的自由發揮」。
自由發揮 vs. 有條件的自由發揮
所謂「自由發揮」,是只看成果、不太過問過程;
而「有條件的自由發揮」,則是口頭上給空間,實際上仍會頻繁詢問進度與細節,甚至給出具體建議或意見。
這樣的狀況一開始讓我有點不適應,但後來我慢慢掌握到節奏──哪些事情老闆會特別在意、什麼時候該主動回報,工作起來就順利多了。
說實話,目前我的工作內容非常多元,讓我有些吃不消!
除了事務所的庶務、陪老闆跑行程外,還包含拍攝與剪輯影片、行銷規劃、社群經營……變成幾乎是全方位支援。
老闆也期待我對影片內容能有想法,常會問:「你有什麼想法?」、「下週拍什麼?你來想想看!」這類開放式問題,對我來說其實挺難的。不是我不願意思考,而是我的習慣比較傾向「接到任務再執行」,遇到完全沒有方向的情況會比較沒安全感。
時常,我會思考:溝通,真的有幫助嗎?
前幾天,我趁著「討論」的機會,試著坦白我的狀況。
我告訴老闆,我真的比較擅長的是明確任務的執行,而非創意發想。當下他表示理解,說會自己處理影片主題的方向。但沒過兩天,他又回頭希望我「幫忙找一些題材」。
坦白說,我當下真的有點挫折。但仔細想想,這可能正是職場的常態──需求會變、期望也會改,我們能做的,是試著練習「彈性應對」。
回過頭來,我也在思考,這段歷程究竟是負擔還是成長?
我想,兩者都有。
當責任增加時,也意味著老闆對我的信任正在提升;而我,也正處在從「執行者」轉型為「思考者」的過渡期。這個過程當然會掙扎、會焦慮,但也許──這正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給同樣努力中的你
想要對也在類似工作環境中努力的你,也許也曾經覺得困惑──明明只是想把事情做好,卻總感覺被推著走、改來改去。
但回頭想想,這些不斷變動的過程,其實都是在推動我們離開舒適圈,學會思考、學會調整,也學會在模糊中找到自己的步調。
我還在學習怎麼適應這樣的節奏,也還不太會「主動提案」,但我知道,只要願意一步步走下去,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式。
願我們都能在混亂中,慢慢長出更堅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