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吃大便:從能源、教育到醫療,我們的社會正怎樣逼死關鍵工作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圖片作者:ChatGPT

圖片作者:ChatGPT

颱風過後,數十萬戶停電,靠的是誰搶修?是已經連續工作七天吃泡麵睡車上的台電基層員工。這一刻,他們是撐住台灣社會底線的關鍵。但在立法院裡,卻有政黨持續阻擋台電補助,卻又高喊要「凍漲電價」、「普發一萬」。這不是要政策,是要奇蹟。


這種對待台電的態度,讓人不寒而慄;最近,美國的災害應變機構FEMA,正是因為預算遭凍結、合約被擱置,導致三分之二災民的求救電話無人接聽,變成災難中的第二場災難。如果台電像FEMA一樣因預算與體制而癱瘓,台灣會變成什麼樣子?


而更可怕的是——這種「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吃大便」的邏輯,其實也已經全面滲透進台灣教育界、醫療界。


臺灣的教育工作者被期待能夠熱情教學、辦活動、照顧學生、輔導家長、還要出論文、參加計畫、接受評鑑與訪查,最後連學生什麼都不想做、出事了也要老師負責「預警」、「輔導」。濫訴、抹黑、匿名投訴,美其名曰「保護吹哨者」,老師只能「默默承受」。甚至還有知名教育倡議者說過:「透過這個機制,已經平反了他的冤屈的時候,他其實不會對他帶來實質傷害。」這種話,跟「電價不用漲、電還是會來」有什麼兩樣?


更可怕的是,這樣的思維不僅來自輿論,有些更來自政策高層。教育部長甚至曾提出要「開放中小學球具免費出借給民眾」,聲稱只要撥經費買球具就行。這種說法聽起來親民,實則荒謬:


誰來登記?誰負責確認歸還?故障、損壞誰負責出資維修?不堪使用了誰負責添補?學生上課時沒有球具可使用怎麼辦?學校不是社區活動中心,更不是無限責任的公共便利商店。更令人感慨的是,當中小學集體反彈時,網路上還有人說這些中小學是「怠惰」!


醫療界也一樣。健保保費要調漲是千難萬難,更不用提每次漲幅都「很溫和」,卻不斷新增昂貴罕病藥物給付項目;醫師薪資與門診量綁在一起,做多收多;護理師卻是死薪水,付出與回饋嚴重失衡。於是大量護理師選擇逃離臨床現場,而政府的對策竟是「護理系增班」、「設立學士後護理系」!於此時,醫師也因為勞逸不均紛紛逃亡:內科、外科、婦產科、小兒科、急診等五大科長年招不到醫生,主因就是健保點值太低、工時過長、風險過高(被告、被打),許多醫師紛紛轉往醫美等自費產業尋求喘息空間。但是,最近傳出衛福部的解方竟是透過開設「學士後醫學系」來增加醫師名額,還強調這105個學士後醫學系名額「不算在1300人總量內」,因為他們聲稱這是『非傳統培育體系』,所以可以不列入總量控管。但這些人一樣會拿到醫師執照,一樣會進入醫療體系,怎麼可以不算在總量?這種「是醫師但不算人」的邏輯,根本就是制度漂白與話術自欺,彷彿只要把人推出來,系統就能自動運作。但是卻沒有人問:這個體系還值得人留下來嗎?


這正是「假共享,真卸責」的典型:將資源毫無限制地對外開放,把責任全部丟給基層。這不是親民,是作秀;不是共享,是剝削。


政府經常在毫無整體盤點與科學推估的狀況下,僅憑輿論或情緒做決策。一個好例子:在《十二夜》這部講述流浪動物悲慘命運的紀錄片引發社會關注後,政府隨即祭出「零撲殺政策」,表面上是善意,實際卻完全沒有完善配套措施(寵物絕育、提倡不放養、寵物登記、棄養開罰、禁止任意餵食),導致流浪動物數量大增,不但未能改善牠們的生活,反而衝擊原生野生動物棲地與生存空間。這類「為愛出發,卻帶來系統災難」的政策模式,正與能源、教育、醫療的處境如出一轍:沒有完整規劃,只求平息「民憤」,徒有姿態與口號,卻沒有治本的辦法。


這些都是同一種病:

  • 把公共服務當成無限供應、不須代價的便利商店
  • 將專業工作者當成應該無怨無悔付出的「理想人類」,動輒以「醫德」、「職業道德」來進行PUA
  • 用政治或情緒操弄,取代對結構問題的處理


結果就是:

我們正在一個接一個逼走那些真正在努力撐住社會運作的人。


豈止是醫護,老師也正在逃亡。中小學自然科教師大量流失,不少學校在師資短缺下,只能由非理化背景的老師「暫代自然科教學」,甚至出現社會科老師上理化課的現象。這不是個別偶發,而是整體師資荒所逼出的無奈教育現場。但是,政府做的卻不是改善待遇與支持制度,而是宣稱要延長聘任簽約期限、開放大專退休教師擔任中小學教師。問題是,工作環境不佳造成教師不願就聘,又豈是簽長約就能解決問題?這些退休教師願意去嗎?他們願意進入一個權責失衡、毫無保障的環境嗎?除非「腦袋壞了」,否則誰願意跳進這個無底洞?

圖片作者:ChatGPT

圖片作者:ChatGPT


沒有人反對改革、反對責任,但責任必須與權利對等,改革也必須搭配支持與保護措施。台電的員工不該是被凍漲政策壓垮的犧牲品;老師也不該是政治正確與輿論風向的出氣筒;護理師與醫師當然也不該是醫療崩潰時被用後即棄的耗材;野生動物更不該被強迫與入侵種「共存」。當我們不願為穩定的電力系統、良善的教育、可靠的醫療照護系統、健全的生態投入足夠的資源,卻又什麼都想要的時候,最後得到的只會是一場場崩潰式災難。


一個社會能不能挺住災難,不能光只是靠制度,更重要的是靠對關鍵工作者的尊重與支持。如果我們繼續這樣「對待」(剝削?情勒?)他們,終有一天,他們會真的撐不下去。事實上,他們已經開始撐不下去了。


有時我會懷疑,是不是我變笨了。天天看新聞,看了三年,卻越來越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什麼叫不增加總量?什麼叫共享善用?什麼叫強化治理?這些話聽起來很好聽,但卻都不太像是活人講出來的話。


後來我明白,我不是變笨了,而是我開始察覺——他們說的,不是「人話」。那不是為了解釋事情,而是為了轉移焦點;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為了避免責任;不是為了讓人民理解,而是讓人民放棄理解。


我們正在被各種話術疲勞轟炸,直到我們變得困惑、麻木、冷感,失去判斷力。可悲的是,有人聽不懂會自責;更可怕的是,有人聽懂了卻不再發聲。


但是,

若語言是用來遮蔽真相,那麼說人話,本身就是一種抵抗。


有時我會覺得,還是科學比較簡單。它有規則、有方法,有錯可以修正,沒人會因為你質疑一個假說就抹黑你「反社會」。科學承認不確定、允許討論,但是,語言不是應該要用來釐清,而不是混淆嗎?


我們能不能,真的拿出一些「貨真價實」的草來給馬兒吃,而不是要馬兒吃大便,還想要馬兒跑得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葉報報
246會員
799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7/01
學術期刊原本的設計,是為了促進知識交流。學者們研究出一點新東西,就會急著告訴同行:「來看喔,我發現這件事很有趣!」 因此,最早的科學期刊,由學會出版,編輯群與審稿人都是志工。 是什麼時候,科學期刊的出版行為開始變質了呢?
Thumbnail
2025/07/01
學術期刊原本的設計,是為了促進知識交流。學者們研究出一點新東西,就會急著告訴同行:「來看喔,我發現這件事很有趣!」 因此,最早的科學期刊,由學會出版,編輯群與審稿人都是志工。 是什麼時候,科學期刊的出版行為開始變質了呢?
Thumbnail
2025/06/30
審查期刊論文是沒有收入的,因為長久以來,它被包裝成一種「榮譽」。 但是,在老師們已經因為教學與研究幾乎燃燒殆盡時,這種「榮譽」聽起來很諷刺。 而且,匿名審查,有非常多的問題!
Thumbnail
2025/06/30
審查期刊論文是沒有收入的,因為長久以來,它被包裝成一種「榮譽」。 但是,在老師們已經因為教學與研究幾乎燃燒殆盡時,這種「榮譽」聽起來很諷刺。 而且,匿名審查,有非常多的問題!
Thumbnail
2025/06/28
最近有朋友在臉書上說,看了《你的人生,他們六個說了算!》這本書,覺得相見恨晚,甚至說「如果小時候有這本書就好了」。 但是,超認真的我,馬上就想到:這些科學發現,我們小時候就已經知道了嗎?
Thumbnail
2025/06/28
最近有朋友在臉書上說,看了《你的人生,他們六個說了算!》這本書,覺得相見恨晚,甚至說「如果小時候有這本書就好了」。 但是,超認真的我,馬上就想到:這些科學發現,我們小時候就已經知道了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只要做了ABC,就可以達到目標」,「就是因為欠了XYZ,所以才會失敗」。這種單線敘述的邏輯有道理嗎?其實還蠻有道理的,單線邏輯可以解決生活中大部分的小事,像是「考試考不好就應該多練習」。可我們遇到網路上宣稱某種觀點才是正確者,解決的對象都是系統性問題,不是小事。
Thumbnail
「只要做了ABC,就可以達到目標」,「就是因為欠了XYZ,所以才會失敗」。這種單線敘述的邏輯有道理嗎?其實還蠻有道理的,單線邏輯可以解決生活中大部分的小事,像是「考試考不好就應該多練習」。可我們遇到網路上宣稱某種觀點才是正確者,解決的對象都是系統性問題,不是小事。
Thumbnail
上週沒講完,我們知道這些困境,來自高度競爭,以及上下層已經不大接觸的現狀上,那該怎麼去解決?其實不難,第一步就是要擺脫「用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而進入真正的科學處理,看到一個問題,要先去認識問題。如何認識?透過觀察、實驗,多方角度切入。
Thumbnail
上週沒講完,我們知道這些困境,來自高度競爭,以及上下層已經不大接觸的現狀上,那該怎麼去解決?其實不難,第一步就是要擺脫「用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而進入真正的科學處理,看到一個問題,要先去認識問題。如何認識?透過觀察、實驗,多方角度切入。
Thumbnail
在學校的經歷,讓筆者對不同年代的小孩,到底接觸哪種訊息,家庭背景的影響多大,有一些了解。人力資源困境之一,文化上的內在因素,可以簡單的解讀為:從法律可以看到社會的中產階級,從法扶可以看到藍領階層。
Thumbnail
在學校的經歷,讓筆者對不同年代的小孩,到底接觸哪種訊息,家庭背景的影響多大,有一些了解。人力資源困境之一,文化上的內在因素,可以簡單的解讀為:從法律可以看到社會的中產階級,從法扶可以看到藍領階層。
Thumbnail
上周都在罵人的感覺? 對,因為道德性的東西,講下去沒完沒了,太多社會常識要自己去體驗,不是上網找資料,故罵一罵比較快。
Thumbnail
上周都在罵人的感覺? 對,因為道德性的東西,講下去沒完沒了,太多社會常識要自己去體驗,不是上網找資料,故罵一罵比較快。
Thumbnail
左派認為既有的秩序是被人為建構,後面省略十萬字,總之既然可以被建構,那我們打掉重練也很合理啊。 合理個屁。
Thumbnail
左派認為既有的秩序是被人為建構,後面省略十萬字,總之既然可以被建構,那我們打掉重練也很合理啊。 合理個屁。
Thumbnail
筆者在上周的最後,並不是在講笑話,你想要解決問題,就得切入人性。不然各位自問,為了弱勢訂立法案,你會想支持那個你熟悉的,還是根本不知道這是哪位的? 熟悉,指的是住你家對面的那個阿桑,小時候每天出門都會遇到的老農,你會知道他們的苦,曉得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在此基礎上制定的法案......
Thumbnail
筆者在上周的最後,並不是在講笑話,你想要解決問題,就得切入人性。不然各位自問,為了弱勢訂立法案,你會想支持那個你熟悉的,還是根本不知道這是哪位的? 熟悉,指的是住你家對面的那個阿桑,小時候每天出門都會遇到的老農,你會知道他們的苦,曉得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在此基礎上制定的法案......
Thumbnail
探討臺灣另類食物網絡如何建立反對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並強調觀點需要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與實作方式。公民食物網絡(Civic food network)也被提出,探討了各地方對工業化生產的反思,以及對社會正義和環境永續等議題的關注。此篇文章對於人類世的影響、在地生活實踐以及地球的未來也提出了思考。
Thumbnail
探討臺灣另類食物網絡如何建立反對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並強調觀點需要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與實作方式。公民食物網絡(Civic food network)也被提出,探討了各地方對工業化生產的反思,以及對社會正義和環境永續等議題的關注。此篇文章對於人類世的影響、在地生活實踐以及地球的未來也提出了思考。
Thumbnail
所以講了兩個月,這問題該怎麼解? 坦白說不是沒有,只是不管你走偏左還是偏右的作法,都必定建立在犧牲特定一群人身上。被犧牲的人當然抵死不願意,這也是極端政治的土壤。 說了跟沒說一樣,到底怎麼做?
Thumbnail
所以講了兩個月,這問題該怎麼解? 坦白說不是沒有,只是不管你走偏左還是偏右的作法,都必定建立在犧牲特定一群人身上。被犧牲的人當然抵死不願意,這也是極端政治的土壤。 說了跟沒說一樣,到底怎麼做?
Thumbnail
面對這種已知的風險,先進國家怎麼處理,台灣又怎麼去回應? 基本上,全部都在犧牲本國農業與輕工業,將土地、資本集中在有競爭力,技術具有獨特性、低替代性的產業上,高替代的就外移,去低廉成本的地方生產。與左右派一點屁關係都沒,大家都在犧牲,差別在於右派是直接砍死,左派政府是先打...
Thumbnail
面對這種已知的風險,先進國家怎麼處理,台灣又怎麼去回應? 基本上,全部都在犧牲本國農業與輕工業,將土地、資本集中在有競爭力,技術具有獨特性、低替代性的產業上,高替代的就外移,去低廉成本的地方生產。與左右派一點屁關係都沒,大家都在犧牲,差別在於右派是直接砍死,左派政府是先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