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在資訊業打滾的小菜鳥,前幾週參加了 AI TAIWAN 展覽。那幾天,面對客戶時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們提供的是一整套系統,不只是設備。」
我發現,我對瑜伽的理解也是這樣。(沒錯,連工作時都在想瑜伽)
瑜伽,不只是體位法的排列組合,而是一套完整的系統。
在資訊業,系統不只是設備的堆疊,而是它們有邏地組合、彼此對話,且能持續產出的一套設計。同樣的,瑜伽不只是練身體,也不只是靜心,更是一套身體、心、行為與精神層面相互作用的架構。
就像資訊業中的系統,需要硬體、軟體、整合與維運。(很多客戶為了預算,把設備拆開來買,結果到頭來整合出問題,反而得花更多時間與成本補洞。)瑜珈也包含身體練習、呼吸調度、專注訓練與哲學思想。不只把元素堆起來就好,而是有邏輯、有意識地合作,進而走向「與自己合一」的境界。
瑜伽不只是讓你流汗或改善體態的方法,它更是讓你觀照生活各個層面的一套理論。
大部分的人踏上瑜伽墊,最初是想培養一個動習慣。從體位法開始,熟悉身體的排列與肌肉發力方式,再慢慢開始觀察呼吸。接著,也許有人會翻開《瑜伽經》,發現瑜伽有「八支」,而體位法與呼吸法,只是其中兩支。
它的脈絡很完整,歷史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的經典,但形式卻很多元。每個人的瑜珈都不一樣。有人的練習吸收了體操訓練,有人練得像太極,有人專注覺察冥想,有人把它當作放鬆伸展的方式。不同派系也常有批判的聲音。有人說只追求體位法的精進,那不是真正的瑜伽;有人說滿口瑜伽哲學,只是在包裝身體不夠健壯的事實。我覺得這些爭論很有趣,因為伴隨爭論而來的是思考:瑜伽究竟是什麼?對我來說又是什麼?

Yoga的字面意義是「合一」,而每個人走向合一的方式都不一樣。
瑜伽對我來說到底是什麼?其實我還在探索。但對我來說,這套系統的目的,不是要讓每個人都走到八支的終點,而是讓每個人,在系統裡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式。Yoga的字面意義是「合一」,而每個人走向合一的方式都不一樣。
或許,這就是瑜伽吸引我的地方。它很完整,有跡可循,可以持續實踐,又能自由探索。每一次踏上墊子,都會看見不一樣的風景。
這套練習真的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