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來的某天,他走進文具店,買了一本小小的筆記本。
不是為了寫遺書,也不是寫計畫表,
只是想記下:「今天,我還在。」
他沒有設定格式,也沒有什麼章法。
有時候只是一句話:「今天陽光很好。」 有時候是一段片刻:「在巷口遇見一位老太太,笑著對我點頭。」 還有時候,什麼都寫不出來,只留下一行字:「今天很難過,但我撐過了。」
剛開始,他有點不習慣。
日子對他來說,好像從「倒數」變成了「記錄」。
他不再問「還剩幾天」,而是開始想「今天有什麼值得留下來」。
他說:「這本筆記不是怕忘記什麼,而是提醒我,我真的走到了這裡。」
「我不是一天一天變少,而是一頁一頁地活過。」
有一次,他在醫院等候檢查,翻著筆記本看以前寫過的句子。
那時他寫:「今天吃得下早餐,還想喝杯咖啡,這算不算奇蹟?」 又有一頁寫著:「我剪了頭髮,朋友說我看起來很亮。」
每一頁都像一顆溫溫的石頭,
他不是要用它堆出什麼,也不是為了證明什麼, 只是每天撿一顆放口袋,提醒自己:「我還有這一刻。」
他開始喜歡起那些不特別的時候——
一碗熱湯、一通電話、傍晚的風、擦身而過的笑聲。 筆記本成了他和世界之間的小小橋梁,讓他即使身體疲累,也不會與生活完全斷線。
他發現,生命裡很多重要的時刻,其實不那麼響亮。
它們不會突然發光,但會慢慢累積,像河床下默默推動水流的石子。
有一天,一位朋友問他:「你都寫些什麼啊?」
他笑了笑,把筆記本遞過去,說:
「沒什麼特別的,就是每天都在跟自己說——你還在,你做得很好。」
這本筆記,成了他生命裡最溫柔的證明。
不是日子過得多精彩,而是即使難過,也還願意記下來。
不是在做什麼壯烈的事,而是靜靜地提醒自己:我還活著,我還願意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