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一門課都記得清楚,
但有三種能力,早已滲透在我後來的每一場研究與思考中。
這些不是特定知識,而是能跨領域使用的「元能力」。▋1. 抽象化:把具體問題,轉成結構問題
數學系訓練我不只是解題,而是先看出問題背後的形式與邏輯骨架。
這讓我面對新領域(像是機器學習或合成數據)時,
不會被表層困住,而能迅速找到對應的模型與框架。
▋2. 定義力:在混亂中釐清核心概念
數學證明的第一步,往往是精準定義每一個變數與條件。
這種習慣讓我在統計建模或寫論文時,不會讓模糊的字詞偷走我的邏輯。
先定義清楚,就能讓整個研究設計更穩固、更有說服力。
▋3. 耐錯力:能夠在錯誤中持續維持推理節奏
在數學系,我經歷過無數次「算到一半發現前面錯了」的打擊,
但也因此培養出錯了不慌、重來不怒、改起來很快的韌性。
研究最怕的不是犯錯,而是錯了就停,這一點,數學系訓練得最好。
—
畢業多年我才明白,
大學給我的不是答案,而是處理未知的能力。
這三個元能力,是我從台大數學系帶走的、最長效的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