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凍肩不只是「五十肩」:一場長期與肩共處的修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醫生,我是不是五十肩?怎麼最近連穿內衣都困難?」

「我先生晚上都會痛醒,他說整隻手像被凍住,這樣是中風前兆嗎?」

「我的肩膀越做復健越痛,是不是代表越做越壞了?」

這些話,你也熟悉嗎?作為一名長期在臨床服務的物理治療師,我太常聽到這些問題了。今天,我想和你談談「冷凍肩」,不只是從醫學文獻出發,而是從病人的真實經驗與科學研究之間,找到我們能安心前行的路。


一、你肩膀痛,是「五十肩」還是其他原因?

很多人會以為肩膀痛就是五十肩,但事實上,「冷凍肩」(Frozen Shoulder)或學名「黏連性肩關節囊炎」(Adhesive Capsulitis)是一種特定的疾病,有著非常獨特的演變過程。

它不是肌腱撕裂,也不是鈣化性肌腱炎,更不是頸椎壓迫導致的放射性疼痛。

那它是什麼?

冷凍肩是一種「原發性」的關節囊發炎,發病初期常無明確外傷,有時只是「睡一覺起來覺得肩膀怪怪的」,然後逐漸惡化。

它的特色是:

  • 痛,尤其夜間加劇;
  • 僵硬,甚至「連拉拉鍊都做不到」;
  • 活動角度逐漸受限,不只是你主動舉不起來,連別人幫你動也會卡住。

在【Pandey, 2021】中指出,冷凍肩約影響 2–5% 的人口,好發於 40-60 歲之間,女性略多於男性,而糖尿病與甲狀腺功能異常者發生率更高43465_2021_Article_351。


二、冷凍肩是怎麼「冷凍」的?三階段的演化過程

你有沒有發現,一開始是痛、後來是卡,最後是慢慢回來?這不是你的錯覺,而是冷凍肩的自然歷程。

第一階段:冰凍期(Freezing Stage)——「愈動愈痛」

  • 持續 2–6 個月
  • 肩膀夜間疼痛加劇
  • 外旋最先受限
  • 治療目標:減痛、保留活動度

很多人會說:「我才剛開始復健,結果越做越痛,這樣還要繼續嗎?」

答案是:要,但方式要改變。在這個階段,我們避免激烈拉伸,而是以疼痛緩解為主(如熱敷、震波、輕柔牽拉),讓你能入睡、日常生活較不困擾。

第二階段:冰凍期(Frozen Stage)——「愈動愈卡」

  • 持續 4–12 個月
  • 疼痛減輕,但活動角度嚴重受限
  • 此時發炎逐漸減緩,組織轉為纖維化
  • 治療目標:積極拉伸、擴展角度

「我不痛了耶,可是怎麼連綁馬尾都綁不上去?」這代表你進入第二階段了!

此時我們會加強活動度訓練,包含滑牆、四方向拉伸、肩胛控制、關節鬆動等,並開始思考是否需引入「水擴張治療」或「震波輔助」加快鬆解。

第三階段:解凍期(Thawing Stage)——「一切慢慢回來」

  • 持續 6–26 個月
  • 疼痛明顯改善,活動度逐漸恢復
  • 但功能性回復仍需長期訓練
  • 治療目標:強化與協調訓練

不少人到了這時會問:「我已經可以穿衣服、開車了,還要繼續復健嗎?」

這個問題我們常用反問來回應:「你想不想回到原本的生活品質?打球?游泳?健身?」

若答案是肯定的,那麼肌力訓練與動作控制是你最後一哩路的關鍵


三、冷凍肩的共犯結構:你知道糖尿病與甲狀腺的關聯嗎?

在文獻中已經明確指出,糖尿病患者發生冷凍肩的機率高出正常人 5–10 倍,且控制越差,恢復越慢。甲狀腺功能低下也是重要危險因子。

那問題來了:

「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為什麼會得冷凍肩?」

許多病人在初次就診時,我們會建議檢查空腹血糖與 HbA1C(糖化血色素),這往往成了他們第一次發現「潛藏的問題」的契機。

此外,其他高風險族群包含:

  • 心血管疾病患者
  • 長期吸菸者
  • 曾經中風或做過頸部手術者

所以,冷凍肩不只是肩膀的問題,它是一個身體整體發炎與代謝失衡的表徵。


四、治療方式總整理:不是只有「多做復健」這麼簡單

✅ 藥物治療

  • NSAIDs:如布洛芬、塞來昔布,有助於初期疼痛控制
  • 類固醇注射:多數研究支持在第一階段效果最佳
    • 劑量:20–40mg Triamcinolone
    • 位置:肩關節內、旋轉間隙、肩峰下都可考慮

✅ 物理治療(Physical Therapy)

分為三種策略:

  1. 緩解痛感(熱療、超音波、雷射等)
  2. 動作訓練(主動/被動/滑牆/交叉拉)
  3. 肌力強化(後期進入肩胛穩定與核心整合)

✅ 進階治療

  • 水擴張術(Hydrodilatation):注射生理食鹽水擴張關節囊,減少黏連
  • 震波治療:短期效果不錯,尤其對痛感與功能性改善有幫助
  • 神經阻斷(Suprascapular nerve block):作為止痛選擇之一
  • 鈣降素(Calcitonin)或其他藥物:實證仍有限,但有潛力

✅ 手術治療

當保守治療 6–9 個月仍無改善,會考慮:

  • 麻醉下徒手鬆動術(MUA)
  • 關節鏡囊膜鬆解術(ACR)

MUA 風險高(骨折、旋轉肌撕裂等),ACR 則能視覺控制、精細鬆解,目前主流建議以 ACR 為首選43465_2021_Article_351。


五、冷凍肩之後,我能恢復多少?

這是一個關鍵問題。

「我是不是永遠無法再舉高我的手了?」

不是的。大多數患者在12–18 個月可望恢復良好功能。若有早期介入與穩定治療,恢復效果會更好。

但要注意三點:

  1. 糖尿病患者預後較差
  2. 發病時間越長,恢復越慢
  3. 怕痛而不動,是最常見的恢復障礙

六、我們最該記得的,不只是治療,而是「陪伴與理解」

冷凍肩的難,不只是痛與卡,而是那種**「每天都有進展,又每天像沒進步」的挫折感**。

對於患者來說,需要的不是「你就多動一點」,而是有人能說:「我知道你很努力,這段時間真的很辛苦,但我們會一起慢慢回來。」

對於家人來說,這不是偷懶、不是誇張,而是長期的挑戰。

對於醫療人員來說,請我們用知識與耐心並肩站在患者身邊


如果你曾為這樣的肩膀痛所苦,或者你是正陪伴這樣的人——請記得:

這不是不能解的凍,而是一場療癒的修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ZW LIU的沙龍
1會員
16內容數
這裡是由物理治療師經營的健康沙龍,一個專屬於運動愛好者、痠痛困擾者與術後復健者的知識基地。我用淺白的語言談專業,從運動傷害預防、術後照護到日常保健,分享最實用的觀點與真實的臨床經驗。讓你更理解身體,也更安心地照顧它。健康,從認識自己開始。
ZW LI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21
👩‍⚕️你不是孤單的。在你之前,有成千上萬的人和你一樣,為了舉不起手、夜間翻身時的肩膀刺痛、拿東西會掉落而困擾不已。這不是老化而已,也不是你太懶得動。這可能是「旋轉肌撕裂」(rotator cuff tear)的開始。
2025/07/21
👩‍⚕️你不是孤單的。在你之前,有成千上萬的人和你一樣,為了舉不起手、夜間翻身時的肩膀刺痛、拿東西會掉落而困擾不已。這不是老化而已,也不是你太懶得動。這可能是「旋轉肌撕裂」(rotator cuff tear)的開始。
2025/07/21
在跑道上奔馳的那個你,或許早已體會過膝蓋傳來的酸痛與鈍脹——那種說不上來的悶,不會讓你倒下,卻足以讓你開始懷疑: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是不是跑太多了? 這種膝蓋前側的疼痛,專業上稱為 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Patellofemoral Pain, PFP),俗稱「跑者膝」
2025/07/21
在跑道上奔馳的那個你,或許早已體會過膝蓋傳來的酸痛與鈍脹——那種說不上來的悶,不會讓你倒下,卻足以讓你開始懷疑: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是不是跑太多了? 這種膝蓋前側的疼痛,專業上稱為 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Patellofemoral Pain, PFP),俗稱「跑者膝」
2025/07/21
👣清晨第一步踩下去的刺痛感,是不是讓你眉頭一皺? 每天早上從床邊下來,腳跟一踏地,彷彿踩在玻璃碎片上?這很可能是「足底筋膜炎」在作怪。 足底筋膜炎是什麼? 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是最常見的足跟疼痛原因之一,約佔所有足跟痛症的 11% 至 15%。
2025/07/21
👣清晨第一步踩下去的刺痛感,是不是讓你眉頭一皺? 每天早上從床邊下來,腳跟一踏地,彷彿踩在玻璃碎片上?這很可能是「足底筋膜炎」在作怪。 足底筋膜炎是什麼? 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是最常見的足跟疼痛原因之一,約佔所有足跟痛症的 11% 至 15%。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久坐辦公室還是進行高強度的體能訓練,我們常常會感到肌肉痠痛。這種不適感可能會影響我們的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質,嚴重的話還會影響身體健康。為了有效緩解肌肉痠痛,建議找尋專業的運動按摩師,由他們提供針對性的治療和建議,幫助您恢復肌肉的健康和活力。本文會提到不同部位的肌肉痠痛狀況,也讓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久坐辦公室還是進行高強度的體能訓練,我們常常會感到肌肉痠痛。這種不適感可能會影響我們的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質,嚴重的話還會影響身體健康。為了有效緩解肌肉痠痛,建議找尋專業的運動按摩師,由他們提供針對性的治療和建議,幫助您恢復肌肉的健康和活力。本文會提到不同部位的肌肉痠痛狀況,也讓
Thumbnail
肩頸緊繃、下背及腰臀痠痛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下是我從身體中學到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肩頸緊繃、下背及腰臀痠痛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下是我從身體中學到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身為上班一族的你,有因為「腰背痛」或「肩頸痛」請過假的請舉手! 如果你也常常這裡痛、那裡痛,中醫能有效的幫助痠痛問題,聽聽洪醫師的解析說明,祝你早日『去去痠痛走』!
Thumbnail
身為上班一族的你,有因為「腰背痛」或「肩頸痛」請過假的請舉手! 如果你也常常這裡痛、那裡痛,中醫能有效的幫助痠痛問題,聽聽洪醫師的解析說明,祝你早日『去去痠痛走』!
Thumbnail
當開始可以拿四腳走路時 每天起床要將膝蓋曲起來時 膝蓋內側都會很痛,於是都要忍一下做個10~15下左右的伸直、曲起來 這樣膝蓋內側就會不痛了 估計是右腿將近40天沒有實際出力踏地走動 所以除了肌肉急速變軟外而導致走路膝蓋有點無力🥲 所以建議,在醫生的建議下以及自己能承受的範圍內 一定
Thumbnail
當開始可以拿四腳走路時 每天起床要將膝蓋曲起來時 膝蓋內側都會很痛,於是都要忍一下做個10~15下左右的伸直、曲起來 這樣膝蓋內側就會不痛了 估計是右腿將近40天沒有實際出力踏地走動 所以除了肌肉急速變軟外而導致走路膝蓋有點無力🥲 所以建議,在醫生的建議下以及自己能承受的範圍內 一定
Thumbnail
今天要分享的案例,是一位長期肩膀卡卡舉不高、伴隨胸口悶痛、呼吸不順暢的病友,經過一次乾針治療,她主動來訊分享:『真的舒服很多,連呼吸都比較順暢!』
Thumbnail
今天要分享的案例,是一位長期肩膀卡卡舉不高、伴隨胸口悶痛、呼吸不順暢的病友,經過一次乾針治療,她主動來訊分享:『真的舒服很多,連呼吸都比較順暢!』
Thumbnail
目前狀態已能持助行器走動,走的並不遠,因爲左手骨裂沒好全,負重仍會痛,得量力而為,別為了練走而加劇手肘傷害。坐在輪椅上推行移動也不如想像快速,自己推還蠻吃重的,看護阿姨幫忙推的話就能移動到較遠地方,到醫院門口外吹吹風,到地下便利店美食街逛逛。 這幾天的早班護理師總在56點交班時,ㄧ邊搖醒睡夢中的我
Thumbnail
目前狀態已能持助行器走動,走的並不遠,因爲左手骨裂沒好全,負重仍會痛,得量力而為,別為了練走而加劇手肘傷害。坐在輪椅上推行移動也不如想像快速,自己推還蠻吃重的,看護阿姨幫忙推的話就能移動到較遠地方,到醫院門口外吹吹風,到地下便利店美食街逛逛。 這幾天的早班護理師總在56點交班時,ㄧ邊搖醒睡夢中的我
Thumbnail
自兩年前以來都有肌力功能訓練的習慣, 主要緣由是不做事的肌肉讓其他肌肉做太多事情, 代償到受傷, 所以藉由專家的領導幫助我找回該做事的肌肉, 喚醒他給我起來做事! 初期訓練一年左右, 大致的身體狀況改變, 就是左肩訓練三週後疼痛就消失了! 然後每次訓練後的痠痛值會延伸1~2天, 剛練完當天跟隔天都
Thumbnail
自兩年前以來都有肌力功能訓練的習慣, 主要緣由是不做事的肌肉讓其他肌肉做太多事情, 代償到受傷, 所以藉由專家的領導幫助我找回該做事的肌肉, 喚醒他給我起來做事! 初期訓練一年左右, 大致的身體狀況改變, 就是左肩訓練三週後疼痛就消失了! 然後每次訓練後的痠痛值會延伸1~2天, 剛練完當天跟隔天都
Thumbnail
「他是位50多歲的運動健將,每天的運動量很大,能夠跑完全程馬拉松,平時也沒有心臟不適的症狀。」鄭諭聰醫師表示,「有一個冬天,他在醫院附近跑步時突然感到胸悶,於是立刻到急診室檢查,結果是心肌梗塞,當時立刻安排緊急心導管手術,恢復冠狀動脈的血流。」
Thumbnail
「他是位50多歲的運動健將,每天的運動量很大,能夠跑完全程馬拉松,平時也沒有心臟不適的症狀。」鄭諭聰醫師表示,「有一個冬天,他在醫院附近跑步時突然感到胸悶,於是立刻到急診室檢查,結果是心肌梗塞,當時立刻安排緊急心導管手術,恢復冠狀動脈的血流。」
Thumbnail
你曾經有駕駛無動力方向盤或是輪胎有問題的汽車後,就開始發生肩膀痠痛的問題嗎?在之後的生活歲月裡,發現不管做什麼運動,肩膀都容易產生不舒服 到醫院檢查時,通常會做一些肩膀動作的檢查,你會發現你疼痛的手在雙手抬高時,疼痛的那一邊手臂無法碰到耳朵。 有時候肩膀痛的人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50肩,特
Thumbnail
你曾經有駕駛無動力方向盤或是輪胎有問題的汽車後,就開始發生肩膀痠痛的問題嗎?在之後的生活歲月裡,發現不管做什麼運動,肩膀都容易產生不舒服 到醫院檢查時,通常會做一些肩膀動作的檢查,你會發現你疼痛的手在雙手抬高時,疼痛的那一邊手臂無法碰到耳朵。 有時候肩膀痛的人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50肩,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