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依然沒有停下來。雖然是學期間的空檔,但對許多老師來說,暑假從來不是休息,而是另一種形式的「備戰」。這也是很多家長或學生的誤會,以為老師們的暑假就是像學生一樣可以什麼事都不用做或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現在,我一邊進行既有的研究工作與新學期課程準備、也一邊持續投入在雙語教學與全英授課的相關研究與教學諮詢工作準備。
就在今早,我收到了學校的通知,今年「又」獲得了校級的「優良課綱」獎狀。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得獎了。這幾年來,我在不同的課程中陸續獲得這個肯定,也在不同的課程得到其他的教學獎項。雖然獎項本身不代表教學工作的全部,但這樣的肯定仍然讓我重新看見自己在課綱設計與規劃與課堂經營上的努力,沒有白費。
更重要的是,這些經驗也成為我對外分享時的重要基礎。這幾年,我經常受邀到大學校內、校外與中小學等進行有關雙語教學、全英授課與課綱設計的演講與工作坊。每次與來自不同學科或教育背景的老師對話,最常聽到的就是他們在教學上的困擾與壓力,特別是當教學環境正在劇烈變動、當生成式 AI 開始進入校園,隨著學生與家長的期待愈來愈高,老師們的焦慮感也與日俱增。
但每當我聽到這些困惑,我總會回到一個很核心教育議題的提醒:「開學第一週,會決定整個學期的走向,通常也可能就決定了一門課的成敗。」這不是誇張,而是我這幾年在教學現場、課堂觀察與課後諮詢中,最深刻的體會之一,也是我每次分享時的個人教學特色與重點。
第一週,不是過渡週,而是定調週
很多人對開學第一週的印象,就是「打個招呼、發個課本、講個進度,差不多就結束了」,甚至有老師可能會覺得第一週課程學生還沒確定修課,還在等加退選,這時候不如輕鬆一點,有些學生還甚至抱著「第一週的課不用上,反正又沒什麼重要的事」,也可能會有來上的學生認為「沒事的話,是不是可以早點下課」的心態。
但事實上,這樣的想法非常危險也誤解了開學第一週的重要性。因為第一週不是暖身、不是試營運,而是一門課正式啟動宇開始。
從課程規劃的角度來看,這一週是整個學期的「基礎建設週」,在這週裡所奠定的教學節奏、師生互動的默契、學習的基本規範等皆會深深影響後續十幾週的課程發展與學生學習成效。
如果在這週沒有講清楚、沒有立穩教學節奏,後面要花上好幾倍的力氣去補救,也可能根本無法補救了;相反的,如果第一週穩穩地打好地基,後續的課堂教學自然會順利得多,學生也更能儘早進入學習狀態與建立在本課程的正確學習態度。
第一週應該完成的三件大事:
在我的課堂中,不論是雙語授課、全英授課或是以其他語文授課,都會一定會確保第一週要做到以下三件事:
1. 清楚交代課綱與進度:
不管教的是哪一個年級、選修或必修課,學生都有權利知道這學期的教學目標是什麼、學習目標及重點是什麼、老師的期待在哪裡。好的課綱不只是行政文件,而是課堂上的一份契約-「學習契約」。當學生對進度與學習重點有明確的認知與瞭解,才能更有方向地學習也比較不會迷失或無學習動機。
2. 明確說明課堂規定與行為原則:
在 AI 工具快速進入也可能大量充斥在教學現場的現在,老師們更需要清楚劃定界線。例如,說明作業是否可以使用 ChatGPT?使用到什麼程度會被認為是抄襲?學生若用 AI 協助課程作業、報告、寫作或翻譯等,應該如何註明?這些原則如果不在一開始就釐清,往往會在期中或期末引發爭議。與其等到事情發生後再來補破網,不如一開始就講清楚。
3. 評量方式要公開透明:
學生最關心的往往是成績怎麼算,但這不只是關於分數,更關係到學生的學習策略。如果老師從一開始就明確說明每個評量項目的比重及期望標準,學生才知道應該把時間與心力放在哪裡,也能更有方向地規劃自己的學習進程。
📌 光是這三點,往往就需要一整節甚至一整週的時間來進行說明與確認,而不是「幾分鐘地帶過」。這些內容也不是只講一次就好,人類的記憶能力有限,能一次記住的也有限,所以更需要反覆強調,確保學生真的聽懂、真的記得,甚至願意遵守。
第一週,是師生默契的起點
課堂不只是老師講、學生聽的單向關係,而是師生共同創造的學習時間與空間。開學第一週,老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回應,其實會默默地形塑整個學期的課堂氛圍與教學節奏。如果這週草率帶過,學生自然也不會太認真看待課堂規定;但如果老師一開始就展現出教學的專業態度,學生也會感受到那份嚴謹與用心,進而做出相對應的回應。
教學的難處,在於它沒有立刻的成果顯現。我們不可能在第一週就看出一整個學期的學習成效,但我們可以在第一週種下正確的種子,為後續的學習鋪好穩固的道路。
期初,才是真正的關鍵時刻
很多人認為學期的關鍵在期中考或期末評量,但我認為那只是某個結果的呈現。真正的「關鍵時刻」,其實早在學期剛開始的第一週就已經出現了。那是老師與學生互相建立信任、釐清期待、確認教學規則的時刻。若能把這週經營好,許多後續的教學問題與誤解,都可以事先預防。這也是一種有效的班級經營。
這也是我為什麼即使在假期裡,依然投入課程設計與教學研究,即使教的是同一門課,隨著時空背景及學生的不同,也會需要微調。
我認為每一門好課,都是從一份清楚又有原則的課綱開始;每一個順利的學期,都是從開學的第一週用心經營開始。
#開學第一週不是打招呼而已 #課綱是學習契約
#課程規定要說清楚 #AI教學時代的教學設計 #雙語教學經營筆記 #教師備課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