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 原子習慣 × 職場發展:讓小行動創造大轉變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職場這塊,其實真的還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內容。

如果你在某個領域工作,對那份工作有熱情、有興趣,並且願意投入去做,自然會從中獲得許多成就感。這種成就感,不一定與薪資提升直接掛鉤,但卻是內在動力的重要來源。

當然,若這個職場能提供明確的晉升路徑,例如:有機會升遷、加薪,甚至能夠前往不同國家歷練,那就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契機。

但若現階段的工作環境無法給予這些機會,那麼我認為開放自己的思維、提升對整體職場市場的敏銳度,就變得非常重要。

此時,把自己的履歷完善,就是一個關鍵的起點。現在 AI 工具非常方便,我們可以將履歷內容交由 AI 協助潤飾、校對,進而讓履歷展現出更具個人特色與亮點的賣點。

我自己在國外,曾經非常欣賞 Gary Vaynerchuk。他在各大社群平台上持續創作內容,也一直提倡自媒體的重要性。在這之中,我特別想提 LinkedIn 這個平台。它比較不像 Facebook 偏向生活社交,而是更專注在職涯發展與專業連結上的社群平台。

對職涯發展有意識地經營、保持對市場的理解與觀察,不只提升個人競爭力,也讓我們擁有更多選擇的可能性。

在這個社交平台上,我個人覺得,如果你的職涯發展一直都在同一個領域,不斷累積年資與職務歷練,那麼在履歷上當然會很加分。

但如果你的工作經歷比較跳躍,可能曾從事業務、轉到餐飲業,時間也沒有非常長,後來又跳到科技產業或是安全相關產業,從一位面談者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履歷就比較不容易被加分看待。

所以,與其說是用這個平台來交朋友,不如說要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平台。

畢竟在 LinkedIn 這樣的平台上,除了履歷上所呈現的經歷與職位,更重要的是個人影響力、軟實力、溝通能力與協調能力。

這些能力往往需要透過實際職場的相處、線上或線下面談時,才能被真正發現與展現出來。

關於這些軟實力,例如溝通、表達、一對多的呈現能力,甚至銷售能力,我認為銷售不單只是推廣商品或服務,更是一種推銷「你自己」的能力。

這樣的影響力是一種無形資產,而所謂資產,就是有機會為我們帶來現金流(Cashflow)的東西。

如果你擁有多樣的能力,例如簡報力、人際溝通力、能夠在互動中讓人認同與信任你,那麼你就是在持續為自己增加價值。

銷售自己,本身就是一種技巧與技能。它的核心是:怎麼樣讓人在與你對話後,覺得你是一個值得信任、上進、願意學習與改變的人。

那麼,要怎麼樣持續精進自己?

我認為最基本的經濟能力,就是「語言能力」。如果你會一種語言是基本,但會多一種、兩種、三種語言,就會有額外的加分與競爭力。

最近我看到《原子習慣》作者 James Clear 的 Email,其中提到他推出的一個 App。若想完整使用這個 App 的功能,可能需要線上付費,免費版則會有一些限制。

不過我回想到他在書中所講的一個重點概念:「建立習慣的關鍵是:什麼時間、出現在什麼地點、做什麼事情,而且有一個明確的提醒機制。」

這其實就是小改變可以帶來大結果的概念,與「蝴蝶效應」非常相似。

我在前幾篇的內容也提到:我們重複的行為會造就我們,卓越並不是某個單一行為,而是一種習慣。這句話和壓力是多所說的名言如出一轍,與原子習慣的核心思想完全契合。

如果我想建立一項新的能力,例如語言,我就必須應用「原子習慣」的框架:

什麼時間、在什麼地點、做什麼事。從小事開始,設定一個容易執行的行為目標,然後持續重複,讓它變成習慣。這個習慣就可能是讓我變得卓越的關鍵。

當然,想變得更厲害,能力可以有很多種。我們可以去觀察那些在某個領域已經有成就、或在某個職位表現優異的人,看看他們做對了什麼事情。有目標、有規劃地去實踐與學習,自然會出現明顯的改變與成果。

有些能力需要投資。這個投資可能是去考一張證照,也可能是在人際關係上與某些人建立更深的連結。人際連結是很重要的一個點。

在我第一本書《搞砸了沒關係,再來過》中,我提到一個核心觀點:

「獲得智慧最直接的捷徑,就是跟任何人交談。」

在與人交談的過程中,我們會接觸到不同的人生經驗、智慧與資訊。

所以我一直認為,人生中有趣的不只是埋頭苦幹練技能,而是要學會在人際互動中創造價值、帶來感動與快樂。這些互動會為我們帶來新的機會與可能性。

最後,我想再次強調一個核心概念:

什麼時間、出現在什麼地點、做什麼事情,從小事開始,建立第一個習慣,再接著第二個、第三個……持續累積。

這樣做,就會創造出新的契機與成果。

因為,任何你渴望的卓越結果,從來都不是單一行為造成的,而是一連串有意識的習慣累積。

建立習慣,將會為你的生活、工作與事業,開創全新的可能性與發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文字創作怪獸|Allen Peng
14會員
111內容數
10 年職業軍人,退伍後走入職場,現為斜槓創業者。骨子裡住著一位喜劇人,喜歡發掘生活中的幽默感。經營 Podcast《不離職創業 Allen Peng Podcast》,並持續透過文字創作,分享個人成長、創業歷程與人生體悟。首本書《搞砸了沒關係再來過》籌備出版中。
2025/07/21
我一直覺得,「持續地用紀錄的方式,而非一開始就以創造為目的,透過文字進行書寫」是一個非常好的出發點。 其實這些年來,我的影片、直播、Podcast,大多也都是用這樣的方式來產出內容。這種過程裡,會獲得很多能量,也常常帶來一些新的發現。 今天,我有一個新的想法。 雖然「有聲書」目前還剩下不到 2
2025/07/21
我一直覺得,「持續地用紀錄的方式,而非一開始就以創造為目的,透過文字進行書寫」是一個非常好的出發點。 其實這些年來,我的影片、直播、Podcast,大多也都是用這樣的方式來產出內容。這種過程裡,會獲得很多能量,也常常帶來一些新的發現。 今天,我有一個新的想法。 雖然「有聲書」目前還剩下不到 2
2025/07/21
這幾天我持續在進行書籍的校稿與錄製有聲書的工作。說實話,這個項目所花的時間遠比我想像中多。 不僅是錄製本身,後續還要把不同段落的聲音內容整理、集結起來,並尋找合適的線上平台進行發布。 教稿的部分雖然可以借助 AI 協助校對,但實際執行下來,AI 仍無法完全達到我所期待的標準。 特別是在一些細節
2025/07/21
這幾天我持續在進行書籍的校稿與錄製有聲書的工作。說實話,這個項目所花的時間遠比我想像中多。 不僅是錄製本身,後續還要把不同段落的聲音內容整理、集結起來,並尋找合適的線上平台進行發布。 教稿的部分雖然可以借助 AI 協助校對,但實際執行下來,AI 仍無法完全達到我所期待的標準。 特別是在一些細節
2025/07/20
有一次,我聽過一個很有趣的概念,叫做:「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這個說法源自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棉花糖實驗」。這個實驗針對一群小孩進行延遲滿足的測試,研究團隊告訴孩子們:「如果你現在不吃這顆棉花糖,等我回來再給你一顆,那你就可以吃兩顆。」 實驗的關鍵,在於這些孩子能否忍住當下的
2025/07/20
有一次,我聽過一個很有趣的概念,叫做:「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這個說法源自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棉花糖實驗」。這個實驗針對一群小孩進行延遲滿足的測試,研究團隊告訴孩子們:「如果你現在不吃這顆棉花糖,等我回來再給你一顆,那你就可以吃兩顆。」 實驗的關鍵,在於這些孩子能否忍住當下的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在談工作上的成長時,我們多半會聚焦在各種能力的累積與提升,或是選擇賽道、產業跳轉的判斷,然而比較少談到的是工作習慣的養成。 由於近來在社群上,逐漸看到針對新鮮人工作習慣的建議。在此我想分享一個,不論是工作了多久,都相當適用的習慣養成,那就是:關於回饋,請主動出擊,也是所謂的主動尋求回饋。
Thumbnail
在談工作上的成長時,我們多半會聚焦在各種能力的累積與提升,或是選擇賽道、產業跳轉的判斷,然而比較少談到的是工作習慣的養成。 由於近來在社群上,逐漸看到針對新鮮人工作習慣的建議。在此我想分享一個,不論是工作了多久,都相當適用的習慣養成,那就是:關於回饋,請主動出擊,也是所謂的主動尋求回饋。
Thumbnail
我們在工作中往往有可能遇到推力,包含人際相處的挑戰、老闆/主管的領導風格不適應、工時與壓力議題、個人的成長空間受限、薪資遇到天花板等等。 由於我們假定自己已經汲取了現職工作的教訓與限制,並且將其設定為條件,用來篩選下個工作,以避開過往的教訓與限制,也因此我們很容易認為下一個工作會更好。
Thumbnail
我們在工作中往往有可能遇到推力,包含人際相處的挑戰、老闆/主管的領導風格不適應、工時與壓力議題、個人的成長空間受限、薪資遇到天花板等等。 由於我們假定自己已經汲取了現職工作的教訓與限制,並且將其設定為條件,用來篩選下個工作,以避開過往的教訓與限制,也因此我們很容易認為下一個工作會更好。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如何在職場上同時運用外部與內部驅動力。作者引用了“大方向功利主義”策略,即大目標用外部驅動,小事則用內部驅動,幫助在職場中平衡這兩種驅動力,並建議大方向上追求外部激勵,而小事上保持隨意,以提高工作滿足感和職涯成功率。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如何在職場上同時運用外部與內部驅動力。作者引用了“大方向功利主義”策略,即大目標用外部驅動,小事則用內部驅動,幫助在職場中平衡這兩種驅動力,並建議大方向上追求外部激勵,而小事上保持隨意,以提高工作滿足感和職涯成功率。
Thumbnail
我只能將我多年在職場觀察到的現象,描繪讓你知道。希望你能夠從這些背景考量各自不同的企業經營中,找到一個讓自己穩定成長的方向。
Thumbnail
我只能將我多年在職場觀察到的現象,描繪讓你知道。希望你能夠從這些背景考量各自不同的企業經營中,找到一個讓自己穩定成長的方向。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在現實職場中,成功不僅僅依賴個人的努力,也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際網路。在不同年齡階段,人際關係在職場中扮演的角色不盡相同,但都是成功的關鍵。這篇文章重點闡述了不同階段的經驗和教訓,來分享在職場中所得到的心得。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在現實職場中,成功不僅僅依賴個人的努力,也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際網路。在不同年齡階段,人際關係在職場中扮演的角色不盡相同,但都是成功的關鍵。這篇文章重點闡述了不同階段的經驗和教訓,來分享在職場中所得到的心得。
Thumbnail
(此文章原於2020/02/12發布,並刊載於Medium) 公司整體氛圍,對社會新鮮人來說非常重要。 好的氛圍,可以提升整個辦公室的士氣,凝聚社會新鮮人的向心力,使每位新鮮人覺得自己的腦力激盪跟疲累是有價值、有收穫的;低迷的氛圍,嗯....我不會告訴你,我一開始認為:不可能改變我!我一定可以保
Thumbnail
(此文章原於2020/02/12發布,並刊載於Medium) 公司整體氛圍,對社會新鮮人來說非常重要。 好的氛圍,可以提升整個辦公室的士氣,凝聚社會新鮮人的向心力,使每位新鮮人覺得自己的腦力激盪跟疲累是有價值、有收穫的;低迷的氛圍,嗯....我不會告訴你,我一開始認為:不可能改變我!我一定可以保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在工作遇到迷茫感後透過改變心態,尋找不同的成就感來源,跳出單一評價體系,重新活得自信與勇敢。若你也在職場感到困住,或許可以從多元的成就感來源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在工作遇到迷茫感後透過改變心態,尋找不同的成就感來源,跳出單一評價體系,重新活得自信與勇敢。若你也在職場感到困住,或許可以從多元的成就感來源中尋找答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