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靈我的人格特色之其四(結)你的感覺決定世界的邊界
(續上回)
「靈我」來自於「靈」。
而「靈」是比人類總體所能感知的整體,還要更大的整體。
所以,靈我的人格之來源,是比人類總體所能感知的整體還要更大的整體——這代表靈我人格從一誕生開始,內在早有比人類總體所能感知的整體還要更大的整體的存在。
意即,靈我人格本來就屬於一個比人類世界要更龐大的總體世界,只是獨有的感覺能力被削減或扼殺後,對於感知到那個總體世界的訊息,就變得相當困難。
也因那個總體世界所能提供的訊息是如此的龐大,所以人類的世界觀再怎麼翻陳出新、另闢蹊徑,終究還是在這個總體世界的範圍之內。
若要更清晰的來釐清這個概念,則可由吾家開發的八階去理解。
八階有八界,隨著每階層的提升,所感知的界域就會增多一層。
而這八界分別是:
●初階,意念層次,心態是本能階段,處境是情結原型界。
●二階,生理層次,心態是不自私階段,處境是群體共識界。
●三階,情緒層次,心態是自私階段,處境是生態資訊界。
●四階,靈性層次,心態是真實階段,處境是真實經驗界。
●五階,理性層次,心態是自愛階段,處境是後設知識界。
●六階,超越層次,心態是愛他人階段,處境是真愛生命界。
●七階,健康層次,心態是愛身體階段,處境是能量守恆界。
●八階,合一層次,心態是無私階段,處境是本然實相界。
此八界一開始就全部存在,只是每升上一層的心境,感知能力有所不同後,才能明確感受到全新視野的展現。
就像登山望遠。
遠方的景色早就存在,只是在山腳下看不到遠方的景色。
想要窮目望千里,就得攀峰登頂方能享受那種眼下開闊的嶄新覺知。
這便是世界觀之形成與靈我相關的原因。
因為,隨著靈我的內觀感覺能力一層一層被打開,我們所原本感知的世界都會因為視野的轉變而生出根本上的質變。
即使原來在初階認為世界該是什麼樣子,到了三階時再來回顧初階自己所認為的世界,定然會感覺恍若換了一個世界。
初階的世界觀是個觀念固化,處處受限,有許多應該要與非得要如此的觀念,且常要不得以而為之的世界。
此世界背後的運作邏輯是弱肉強食,沒有實力就是別人的盤中食,生命難有保障。
推動世界觀形成的驅力是生理需求,是會致力於排除身心不適感的世界,故有追求比刺激還更刺激的超常刺激的需求,也有追求釋放壓力、鬆散怠惰的疏懶行為,亦有及時行樂,有花堪折直須折的享樂主義的一面。
在由演算法推選資訊餵養的世界中,初階是最容易陷入「碎片化」、「極端化」、「極度簡化」的一群人。
因為追求盡快排除身心的不適,對於需要厚實耐心去深度探索才能建構出來的整體世界觀,基本上是無緣的。
所以,初階者的世界觀,是相當淺薄的。
例如,前面所述例子中,因為「有氧運動」,便認為在火星沒氧氣時,只要多運動就會產生氧氣的世界觀。
三階的世界觀則是個努力就會有收穫的世界。
願意做出承諾,必然會有回應的世界。
也是常會有違背承諾與背叛發生的世界。
推動世界觀形成的情感是歸屬需求,所以是個積極肯定人類情感的世界。
但有歸屬,便可能有背離的產生。
所以,這也是個悲喜交加、情感強烈,充滿人性糾纏的戲劇世界。
世界背後的運作邏輯除了弱肉強食外,更重要的是阿諛我詐,誰聰明,誰就能四兩撥千金的以小蝦米之姿鬥倒大鯨魚,是個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世界。
但也是個鼓勵為自己而活、為自己而愛的世界。
是個付出就會有收穫的世界,不過前提是,你要夠聰明(自己會這麼認為),才不會血本無虧的投機世界。例如認為愛錯人,被出軌了,就選擇讓自己也出軌,是個不讓自己吃虧的聰明決策的世界觀。
……嗯,這兩個世界觀似乎都沒有什麼鼓勵人心的感覺。
罷了,至少可分清兩階的世界觀確實有所不同。
但即使有所不同,卻是同一個世界的不同層次。
這篇(含前六篇)該說的都說完了,該結束了。
總之,靈我人格的內觀感覺能力的層次,決定了可接納的世界到達什麼層次。
這即代表,你所感知的世界,將由你的心境決定,而你的世界所能到達的極限,則由你的感覺決定。
沒感覺到的,就成為不了你的世界的一部分。
故此,靈我人格的感覺能力深深影響著你世界觀的形成,也決定了你的世界所能到達的邊界極限,也是你的世界將會貧瘠單薄,或者豐饒繁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