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書寫033-職場生存:解開內在的「情緒放大器」,找回我的心靈主導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每天的戰場,累了嗎?

公司是我投入了大量心力和自我價值的場所。我對於工作表現、同事關係、薪資待遇以及升遷機會,都懷有很高的期待。當這些期待一次次落空,或者公司環境與我的價值觀發生明顯衝突時,我的情緒便如同壓力鍋般不斷累積。


再加上在龐大的公司體制中,個人的影響力往往顯得微不足道,讓我感受到很多事情無法改變且不受我掌握。這種無力感和失控感,成為了引發憤怒、焦慮與挫敗的強大導火索。而且,當我越是認真對待公司發生的事情,那份「認真與嚴肅」的態度,從曾經激勵我的動力,卻反而演變成自己痛苦的根源,這不是一個諷刺嗎?

職場的真相:為何我會變得如此「認真與嚴肅」,以至於失去彈性?

在這些年的反思中,我漸漸意識到:


  • 我之所以對工作如此投入,是因為我在乎、我關心並且負責任。這讓我在專業上獲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時也使我將外界事件與內心自我價值緊緊地綁在一起。
  • 我的嚴謹使我對結果有高期望,並且對事情有一定的「應該」預設,這或許幫助我追求卓越,但也讓我對失敗、錯誤和不完美難以容忍,導致我喪失彈性。

因此,在這份認真與嚴肅的背後,映照出我將自我價值、安全感、對被認可的渴望,甚至人生的意義等,與工作表現及外在成就深深綁在一起。而一旦工作出現問題,我的自我便會感到崩潰。我似乎綁架了自己,對工作的過度認真與嚴肅,成了對自我價值的「挾持」。若失去工作,我便會失去活著的意義與價值。我想,許多剛退休的人士或許都經歷過這樣的階段。

因此,在一次又一次的工作轉換中,我度過了我的人生。難道因此就變得「更好」了嗎?老實說:不盡然。或許這是我個人的問題,也或許是許多人共同存在的特性,因為即使我不停地換工作,也無法擺脫內心的焦慮。面對高層的規定,我心中始終懷有無盡的抗拒。隨著年齡增長,轉職越來越難,我漸漸發現,職場似乎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像是我內心情緒的「放大器」。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的書寫主題總是與職場的各種瑣事難以分開,而這一次,我想試著進行一次全面的回顧,真誠地面對。

無根的浮萍:為何我總在換工作,卻換不走內心的不安

回想這20多年的職涯,我不斷在換工作、挑剔工作、嫌棄薪水,又再度渴望離職的循環中度過,那是一種「無根的浮萍」般的漂泊感。朋友聽我又離職了,我想也聽煩、懶得理我了吧。我知道,所以我待業時,不太會去找朋友,因為,我不想讓人覺得我是去討拍,而我也的確沒有討拍的需求,我不認為每個人都跟我一樣,所以我壓根就不認為朋友真會懂那種輪迴,如果可以,我也不想這樣啊。


其實深究這背後,我自己是歸納幾點:

  • 「完美工作」的幻想與期待:
    我大概率在潛意識中,對「理想的工作」抱持著一個極高的、甚至是不切實際的期待。這個期待可能包括完美的環境、滿意的薪水、和諧的同事、有意義的內容等等。所以當我進入一個新工作,最初的興奮感過後,現實的「不完美」便會迅速浮現。而我對這些不完美的抗拒,就會引發挑剔與嫌棄的情緒。
  • 內在不滿足的外在投射:
    我對外在環境如此的挑剔,可能是內在不滿足感的投射。當我內心深處感到不安、不夠好、或沒有找到真正的歸屬時,我將這種不適感投射到外在環境上,認為是「工作不夠好」、「薪水不夠多」導致了我的不快樂。於是,換工作就成了我逃避內在不適的一種方式。以前我常覺得自己是一隻老鷹,或許,也真的是吧。
  • 逃避深層問題的循環:
    不斷更換工作,可能已經成為了我的一種逃避模式。當我在一個工作中遇到挑戰、人際摩擦、或需要面對自己的不足時,離職提供了一個快速的解脫。而這形成我深層內在的一種模式,只要這模式沒有被轉化,這些問題往往會在下一個工作中,以不同的形式再次出現,形成一個「換湯不換藥」的循環。
  • 對「穩定」的深層恐懼與抗拒:
    其實我渴望穩定,但諷刺的是,這種不斷更換工作的模式,可能隱藏著我對「穩定」的某種深層恐懼。我的潛意識可能認為,穩定意味著失去自由、被困住、或需要承擔更大的責任吧。而這種矛盾的內在拉扯,讓我無法真正紮根。
  • 尋求身份認同:
    我像一個「不安定的靈魂」,一直在透過不斷更換工作,來尋找一個能夠定義我、讓我感到「我是誰」的身份。也因為我將身份的定義依賴於外在的工作,所以當工作不符期待時,我的自我認同也會隨之動搖,然後透過挑剔外在來逃避那種不安。

這一切或許都來自於我對「完美工作」的幻想、對內在不滿足的逃避,以及深層次的不安與未被滿足的渴望。於是換工作只是換了場景,劇本卻依然不斷重演。事實上,我以為在換工作,其實只是在換一個地方,繼續上演內心的『不安劇本』,而這一演就20多年了。

當「主管規定」遇上「我就是不認同」

每天,我都在經歷諸多無法接受的事情、規定與做法,內心湧動著“不同意”、“不情願”以及隨之而來的強烈抗拒。對這些外在的事物,我固執地進行著抵抗,我頑強地堅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這進一步加劇了我的抵制,情緒也猶如粘稠的膠水,使我陷入這一些僵固的思維中,從而一次又一次受到打擊。


在職場中,我常常感到自己處於被動的地位,無法控制局勢。主管的每一條規定,無論大小,都有可能戳到我對於“失去自主權”的深層恐懼,從而引發抵抗。這種對自己標準的挑戰,無疑也在挑戰我內心的價值觀。對一些人而言,這無足輕重,只是小事一樁;但對我來說,卻仿佛是重重一擊正中要害。


然而,伴隨著對自己反應的逐漸認知,與他人不同,我也開始尋找到自己的道路,傾聽內心的聲音,追尋屬於自己的答案。

轉化之路:不是逃離職場,而是改變我與它的「關係」

我還是在不斷轉職中過日子,但卻始終一直待在職場上。退休金不夠當然是癥結點,但更重要的是,我不想用逃離職場的方式來結束自己的職涯,雖然全然離開也是一種選擇。我還是待著、還是被困著、別人還是跟我說「大家都是這樣」,但我就是不想成為那樣的「大家」。於是,我還是在這「情緒放大器」的職場中飄盪,試圖找尋一些不一樣的可能性。


或許我一直都搞錯方向了,人是不可能沒有情緒的,只是,某些人在情緒升起時,不再被情緒所困擾和控制。他們已經學會了在情緒中「穿透與流動」,並且意識到外在的困境無法定義他們內在的平靜。


我覺得自己就像一朵浮萍,在生命的河流中不斷漂流,試圖找到一片完美的靜水區來安頓。但河流的本質就是流動,沒有絕對靜止的完美水域。我需要學會在流動中找到內在的穩定,不是去改變河流的流向,也不是去尋找一個永恆不動的河段。而是看清了河流的本質,並將自己的意識錨定在那個不變的「河岸」和「河床」上。我的「根」,不在於找到一個完美的工作,而在於向內紮根。


而職場,一個具體存在的外在環境,我需要改變內在與它的關係,不能再用「掙脫」的方式去面對,而是去「穿透」、去「流動」、去「理解」,我才能為自己內在的河流,開闢一條更廣闊、更平靜的流向。職場不該是我的監獄,它是我的道場;情緒不是我的敵人,是我的信使。

在混亂中,找回我的心靈主導權

一味地壓抑情緒或盲目抵抗,都無法帶來真正的解決。我需要在實際情境中練習「穿透與流動」,並重新審視我與這些「公司規定」的關係。於是,我自己嘗試在職場中,帶入一些練習:

  • 覺察與暫停:
    情緒升起的前幾秒,其實都可以感知到身體內部有股氣正在上竄、身體開始緊繃內縮,透過深呼吸,可以提供自己一個暫停鍵。而這一小段的瞬間是個契機。因為一開始,我的頭腦會立即編造「這規定有多蠢」、「主管多麼不合理」的故事,但透過為情緒命名,練習只觀察這個故事正在發生,但選擇不立即相信或被它捲入,這就像按下暫停鍵,這是不介入故事的重要關鍵點。
  • 分離「事實」與「故事」:
    困境是事實,痛苦是我為它編織的『故事』。我嘗試去區分客觀事件(事實)與我對事件的負面解讀和批判(我編織的故事)。這能讓我清楚意識到痛苦往往來自故事而非事實本身。
  • 穿透與流動情緒:
    情緒就在那,我不再試圖要自己樂觀、要自己開心一點。我允許情緒存在,感受它在身體裡的能量流動,而不是壓抑或掙扎。我知道情緒會來也會走,它不是我。而一旦我允許它流動,它就不再綑綁我。
  • 放下「當真、嚴肅」,活出彈性:
    有些規定確實不合理,而我可能無力改變。這時,練習臣服於我無法改變的事實。我的情緒掙扎,往往是源於我對「我必須改變它」的執著。我在職場有我的角色,這不代表我要放棄原則,而是學習在專業框架內保持彈性。有些事,我可以選擇「我雖然不喜歡,但我選擇先配合,觀察結果」。

我的職場,我的修行,我的自由

職場,佔據了人所有的最精華的時段,它是重中之重的議題,在我的筆記中,還有好多好多的體悟被紀錄下來。未來,我會再慢慢整理出來。


這是一條漫長的路程、一條還在持續的路程。對於自己的每一次覺察、每一次練習,都希望可以帶領我走向內在自由的一天。這不是「大家都是這樣」的消極被動的忍受著這一切,我不想這麼一廂情願,用無聲的忍受來度過剩下的歲月。也不會逃避困境去追求虛幻的自由與平靜,因為這只是在自我欺騙。我希望自己可以在下一次的困境中,依然能「選擇」內在的寧靜與喜悅,那才是我心中的「自由」。


我不斷去練習「與我的情緒共處」和「改變我與外在現實的關係」。這很難,因為它觸及了我最深的自我認同和控制欲。許多人活到老,依然被情緒所困,因為他們從未真正去面對和轉化那些內在的模式。我希望隨著年齡增長,對生活的各種事物能更為淡然與釋懷,但這不是年齡的贈禮,而是有意識的練習與選擇的結果。


因此,我並不畏懼將自己的心路歷程坦然展現,像是在書寫屬於自己的「心經」。我不會在臉書上美化現實,也不計畫把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展現出來。我只想真心對待眼下的自己,傾聽內心深處的聲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ugo lin的沙龍
0會員
31內容數
hugo l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19
我理解的平靜不是缺乏噪音,而是即便身處噪音之中,我依然能聽到內在的寂靜。從理解到體會之間,需要實踐、練習的引介。
2025/07/19
我理解的平靜不是缺乏噪音,而是即便身處噪音之中,我依然能聽到內在的寂靜。從理解到體會之間,需要實踐、練習的引介。
2025/07/12
走上岸的過程很苦,但留在原地更苦。而要離開那種苦,不需要改變整條河流,只需要走上岸。我看到那個我尋覓很久的出口,它不在於改變外在世界,也不在於消除所有的期待,而在於改變我與「期待」的關係、改變我與「生命流動」的關係。
2025/07/12
走上岸的過程很苦,但留在原地更苦。而要離開那種苦,不需要改變整條河流,只需要走上岸。我看到那個我尋覓很久的出口,它不在於改變外在世界,也不在於消除所有的期待,而在於改變我與「期待」的關係、改變我與「生命流動」的關係。
2025/07/04
怨憤、憤怒,來自於「期待」的落空。只有當我尊重各自生命河流的流動,我才能收回對他人回應的過份期待,我們身陷其中的執著點,不是他人的反應,而是自己的那份「期待」。
2025/07/04
怨憤、憤怒,來自於「期待」的落空。只有當我尊重各自生命河流的流動,我才能收回對他人回應的過份期待,我們身陷其中的執著點,不是他人的反應,而是自己的那份「期待」。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無論在求學、職場、娛樂的環境裡,不分歲數,我們仍有無限的成長潛能, 能否保持開放的心傾聽或溫和地打開溝通是了解他人與深入社交的關鍵。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中,找到虛擬與實體社交的平衡。
Thumbnail
無論在求學、職場、娛樂的環境裡,不分歲數,我們仍有無限的成長潛能, 能否保持開放的心傾聽或溫和地打開溝通是了解他人與深入社交的關鍵。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中,找到虛擬與實體社交的平衡。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工作、家庭生活、個人成長的一些瑣碎進步點滴。透過與自我成長相關的書籍、youtube影片以及感冒的閬苦經驗,作者反思人生的價值、目標及意義。此外,作者也分享了他對於自我專長及價值定義的迷惘,以及在工作與生活間的取捨困境。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工作、家庭生活、個人成長的一些瑣碎進步點滴。透過與自我成長相關的書籍、youtube影片以及感冒的閬苦經驗,作者反思人生的價值、目標及意義。此外,作者也分享了他對於自我專長及價值定義的迷惘,以及在工作與生活間的取捨困境。
Thumbnail
世界上沒有一份工作不辛苦,也沒有一處人事不複雜。無論你現在經歷什麼,都要記得調整心態,繼續努力。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遇到困難和挑戰,這是無法避免的。但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成長。當你感到壓力很大時,記得給自己一點時間,冷靜下來,重新出發。每一次努力都會讓你變得更強大,每一次堅持都是為未來打下基礎。
Thumbnail
世界上沒有一份工作不辛苦,也沒有一處人事不複雜。無論你現在經歷什麼,都要記得調整心態,繼續努力。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遇到困難和挑戰,這是無法避免的。但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成長。當你感到壓力很大時,記得給自己一點時間,冷靜下來,重新出發。每一次努力都會讓你變得更強大,每一次堅持都是為未來打下基礎。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離職後的自由生活,從期待自由生活到面對自己的困難與挑戰。探討了從固定模式到自主掌控的心靈成長,包括自律、目標設定、持續學習和成長。作者鼓勵讀者積極追求自己的夢想,並相信自己有能力實現它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離職後的自由生活,從期待自由生活到面對自己的困難與挑戰。探討了從固定模式到自主掌控的心靈成長,包括自律、目標設定、持續學習和成長。作者鼓勵讀者積極追求自己的夢想,並相信自己有能力實現它們。
Thumbnail
每個人都需要學習定期梳理自己,同時學會放過自己。 三月開始至今,體驗自由接案的工作者生活,自由同時學習自律,忙碌工作同時,試著平衡生活。我疏離了創作,疏離了我最愛的文字,因為想要完美,我無法寫出任何東西,隨興的限動分享生活,讓我感覺自由,後來學會放過自己,所以彈性的創作。 我問我自己,
Thumbnail
每個人都需要學習定期梳理自己,同時學會放過自己。 三月開始至今,體驗自由接案的工作者生活,自由同時學習自律,忙碌工作同時,試著平衡生活。我疏離了創作,疏離了我最愛的文字,因為想要完美,我無法寫出任何東西,隨興的限動分享生活,讓我感覺自由,後來學會放過自己,所以彈性的創作。 我問我自己,
Thumbnail
透過個人職場經驗,分享個人如何從追求表現到欣賞自己和他人的優點,轉變心態帶來生活和工作的積極影響,在成長過程中,期許每一個工作都是個人成長和幸福的一部分。
Thumbnail
透過個人職場經驗,分享個人如何從追求表現到欣賞自己和他人的優點,轉變心態帶來生活和工作的積極影響,在成長過程中,期許每一個工作都是個人成長和幸福的一部分。
Thumbnail
在生活中,常常感到忙碌壓力,但我如何找到自我探索的平衡點呢?這篇文章中,將分享我的困惑、發現的問題、工作與生活的難點,以及透過建立播客節目和使用 NordPress 來解決這些問題的經驗。這也將是我如何開始意識到自己需要一種更好的方法來組織我的想法和創意的故事。
Thumbnail
在生活中,常常感到忙碌壓力,但我如何找到自我探索的平衡點呢?這篇文章中,將分享我的困惑、發現的問題、工作與生活的難點,以及透過建立播客節目和使用 NordPress 來解決這些問題的經驗。這也將是我如何開始意識到自己需要一種更好的方法來組織我的想法和創意的故事。
Thumbnail
去年底讓自己的生活多點嚐試,接觸了新的行業「直銷」。後來發現和自己的性格及價值觀有些衝突。思考後決定放下,往更適合自己的方向出發。 在身邊的人看來,這段時間的自己完全變了個樣,只有自己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又是為了什麼。結束了與外界世界的碰撞,之前加入的朋友群也無預警的解散了。原本忙碌卻充實的生活,貌
Thumbnail
去年底讓自己的生活多點嚐試,接觸了新的行業「直銷」。後來發現和自己的性格及價值觀有些衝突。思考後決定放下,往更適合自己的方向出發。 在身邊的人看來,這段時間的自己完全變了個樣,只有自己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又是為了什麼。結束了與外界世界的碰撞,之前加入的朋友群也無預警的解散了。原本忙碌卻充實的生活,貌
Thumbnail
想離職成為自由工作者,除了準備足夠的經濟,支撐自己度過前期收入不穩定的期間外,心理上的調適與能力的準備,你準備好了嗎?
Thumbnail
想離職成為自由工作者,除了準備足夠的經濟,支撐自己度過前期收入不穩定的期間外,心理上的調適與能力的準備,你準備好了嗎?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著作者的求職心路歷程,探討了對金錢的心態轉變和尋找工作的初衷。透過內心的對話和療癒過程,作者獲得了對工作和金錢的新體會,最終找到了為自己而工作的初心。文章中還包含了對生活中各種珍貴的遇見和體驗的感悟。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著作者的求職心路歷程,探討了對金錢的心態轉變和尋找工作的初衷。透過內心的對話和療癒過程,作者獲得了對工作和金錢的新體會,最終找到了為自己而工作的初心。文章中還包含了對生活中各種珍貴的遇見和體驗的感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