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於喧囂的孤獨》是捷克作家赫拉巴爾晚年的作品,一位被被米蘭.昆德拉譽為這個時代最了不起的作家,由於長期生活在一般勞動人民中,他的作品大多描寫平凡、默默無聞、被拋棄在「時代垃圾堆上的人」。他對這些人寄予同情與愛憐,並且融入他們的生活,以文字發掘他們心靈深處的美,刻畫出一群平凡又奇特的人物形象。他對這部作品曾說過這樣的話:「我之所以活著,就是為了寫這本書;我為它而活著,並為他而推遲了死亡。」可以看出赫拉巴爾在這部作品中傾注了他一生對人類文明和進步的深刻思考,無限的愛和憂慮。
「三十五年了,我置身在廢紙堆中,這是我的love story。」
這是小說開頭的第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用一句話就介紹了本書主角漢嘉的生活環境及心境,也引起讀者的好奇:為什麼身處在廢紙堆的環境中是主角的love story呢?原來他把珍貴的書從廢紙堆中挑出來,藏在家裡、藏在腦裡,他狂飲啤酒、啃噬著書本裡的思想和詞句,他打開他珍愛的書籍,翻到最動人的一段,放在層層疊疊的廢紙中間,打成一個包,外頭再裹上一幅複製的名畫。儘管擺放壓力機的地下室蒼蠅成群、老鼠橫行,這潮濕惡臭的地窖卻在他的遊戲裡,在他的微笑裡成為天堂。
那何謂「過於喧囂的孤獨」呢? 喧囂指的是漢嘉的工作、壓力機、主任的咆哮聲,而漢嘉認為他並不孤獨,他只是孤身一人而已,因為有世界書籍陪伴著他。書中描寫了漢嘉兩段的戀情,第一位是曼倩卡,不知怎地每次她遇到漢嘉都隨之帶來汙穢之物,而在最後曼倩卡與一位老藝術家交往,並為她造了一座天使雕像;第二位是吉普賽女孩,突然有一天跟著漢嘉回家一起生活,每天撿木材給他,但最後卻被蓋世太保捉走,死於集中營。
“天道不仁慈,但也許有什麼東西比這天道更為可貴,那就是同情和愛,對此我已經忘記了,忘記了。”
「天道不仁慈」是出自老子的「道德經」,也是本書的核心理念之一,原文為:「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意思是:上天並不特別眷顧人們,但也不刻意對人苛薄,祂只是提供一個生存的環境,讓人與自然萬物順著本性去發展。聖人也就是統治者,他們也應是如此,對人並不特別愛護或厭惡,沒有仁,也沒有不仁,跟上天一樣,只是提供一個國家社會的環境,讓百姓去生存發展。」天道不仁慈,讓漢嘉到最後還是待在他的地下室,不過,能與他最愛的書本度過餘生,不也是一種幸福嗎?
讀這本書的過程很慢很慢,因為作者書中所要表達的哲學理念不是太好理解,有些段落似懂非懂,需要停下來思考一下子,且文句很優美,雖然故事整體偏苦澀,但又有幽默的橋段,有時也透露著溫暖。讀經典文學的有趣之處就是,每個人抑或每個時期在書中讀到的感受都會有些許不同,很推薦喜歡閱讀的朋友可以讀讀這本,應該會對於主角愛書如癡的心境會有共感,在苦悶的生活中體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