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陀法語 | 關於清淨
巴拉德瓦賈氏族中,另有一位名叫「蘇迪卡」的婆羅門,來到佛陀所在的修行處,到達之後,與佛陀互相寒暄問候,接著以偈言說道: Na brāhmaṇo sujjhati koci 世間持戒婆羅門 loke sīlavāpi tapokaraṃ 苦行者亦無清淨 Vijjācaraṇasampanno 唯有明行具足者 so sujjhati na aññā itarā pajā 他清淨無出其右 佛陀以偈言回應: Bahumpi palapaṃ jappaṃ 呢喃眾多無益語 na jaccā hoti brāhmaṇo 不因此成婆羅門 Antokasambu saṅkiliṭṭho 內心不淨已染污 kuhanaṃ upanissito 只是依靠詭計者 Khattiyo brāhmaṇo vesso 王族祭師農牧商 suddo caṇḍālapukkuso 奴隸或低下賤民 Āraddhavīriyo pahitatto 但凡熱忱與精進 niccaṃ daḷhaparakkamo 堅持勤奮與努力 Pappoti paramaṃ suddhiṃ 獲得最上的清淨 evaṃ jānāhi brāhmaṇā 婆羅門你應謹記 聽了佛陀的偈言之後,蘇迪卡歡喜稱讚佛陀,並皈依佛陀、加入僧團,之後也證得了阿拉漢果位,成為清淨者。 ---- 在古印度時期,有嚴格的種姓制度,此制度依照出生時的家庭地位,來決定一個新生兒未來的一生職業和身份。 佛陀的教法,則徹底打破了階級歧視。 本經的聞法者--蘇迪卡,雖然也是巴拉德瓦賈族姓的婆羅門,但顯然與之前的那幾位婆羅門不同。 他並非向佛陀發怒或提問,甚至說出了佛陀的九個名號之一「明行具足者」,代表他基本上是認同佛陀教法,但覺得很遺憾,明明那麼多婆羅門都努力持戒苦行,但就是不如翻譯佛陀這般清淨無染。 由於蘇迪卡的名字,意思是「清淨」,所以也可以推論,蘇迪卡感嘆自己修苦行也持戒,卻無法擺脫煩惱,內心不像名字那樣清淨。 因此,佛陀便針對「清淨」對他開示。 清淨,必須通過正確的精進努力,以及勤奮熱忱而獲得,並非依靠身份地位或大量念誦咒語就能獲得。 很值得深思的是,佛陀的最後一句,又強調了一次「婆羅門」,而非聞法者的名字。 這或許可以推論,佛陀是對著未來任何一位聽完此經、自認是婆羅門階級出身者,因此理所當然就是清淨、有智慧的人中龍鳳所說。 現代社會,已經沒有非常嚴格的階級制度,但個人對自己的自視或學識、經歷的自傲,也可能成為「不清淨」的原因。 即便已經成為佛弟子,我們仍要警惕自己: 並非有了佛教徒這個身份,自己就是清淨者、優於他人者,我們必須透過正確的修行,才能獲得真正的清淨。 ---- 網路上,有幾位翻譯的先進賢達將此經名稱「Suddhika-suttaṃ」,譯為「概要經」。 我不太確定原因,或許有我沒有查到的意思或是註釋書中有夠深入的解釋。 所以本次仍先使用Suddhi此字的意思「清淨」作為經文名稱。 聞法者Suddhika則依照音譯,譯為蘇迪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