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提到日本國民美食,飯糰(おにぎり)絕對榜上有名!雖然大家幾乎都吃過飯糰,但你知道這顆小小的米飯裡,藏了多少有趣的冷知識和故事嗎?今天就來跟著喵小編一起挖掘飯糰的幕後小秘密,讓你下次吃飯糰時多了一點文化滋味!

圖片來源:freepik
冷知識 1:飯糰是古代武將的戰場糧食
早在戰國時代,飯糰就是武將與兵士行軍時最常見的便當。由於形狀緊實、方便攜帶、不易腐壞,飯糰成為戰場必備糧食。據說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都曾在出征時帶著飯糰隨行。冷知識 2:「海苔」其實是現代才加上的
現在的飯糰幾乎都會用海苔包著,不過這個吃法其實直到江戶時代中期才開始流行。在那之前,大多數的飯糰都只是簡單灑鹽、包上竹葉或直接徒手握製,海苔飯糰其實是後來的「美味升級」!

深度說明:
冷知識 3:「三角形」造型是最能吃得乾淨的設計
日本人最常見的飯糰造型是三角形,不只是美觀,其實是因為這種形狀最適合用手握、也能將內餡完整包裹。而且從每個角落都能吃到餡料,是實用與美味兼具的黃金比例!
冷知識 4:每年1月17日是「飯糰之日」!
你沒看錯,日本真的有個「飯糰紀念日」!1995年阪神大地震後,當地居民收到大量來自全國的飯糰援助,飯糰成為災民溫暖的象徵。因此,1月17日被訂為「飯糰之日」,以感念這份食物的力量。

圖片來源:freepik
小故事:媽媽的飯糰是最溫柔的味道
許多日本人心中最難忘的飯糰,其實不是名店或便利商店,而是媽媽做的「愛心飯糰」。有位日本作家就曾在散文中寫道:「即使飯有點硬、海苔不脆,卻是我吃過最好吃的飯糰,因為那是媽媽凌晨四點做的。」——這也說明了飯糰不只是食物,更是記憶與情感的傳遞者。
喵小編結語
飯糰的可愛與美味,背後其實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與歷史意義。從戰場口糧、災難中的安慰、到家庭裡的溫柔記憶,它不只是一顆米球,更是一種文化的縮影。下次吃飯糰時,別忘了感受這一份來自千年歷史的溫暖吧!

想了解更多
【絢爛煙火照耀水鄉之夜】2025日本福岡「筑後川煙火大會」介紹
刷一下就好?日本電子支付普及度與外國人能用的支付方式大解析!
【煙火盛夏返場】東京板橋煙火大會 2025 觀賞指南與由來全介紹!
襪子不能送?《鬼滅之刃》卻說:「我想跟著你一輩子」──日本送襪子的文化真相
日本 eSIM挑選 | 日本電信商 IIJ/DOCOMO、SoftBank、KDDI 三家公司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