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見聞|正常國會與民主韌性:2025年罷免案的政治意涵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事件回顧:一場未竟的公民挑戰 2025年7月26日,台灣舉行了一場前所未見的大規模立法委員罷免投票,針對橫跨藍白兩陣營共24位立委及一位市長,涵蓋多個選區與政治光譜。此舉由基層選民與部分公民團體發起,訴求主要集中於質疑特定立委在國會中立場曖昧、對中國傾斜,企圖透過憲法所賦予的罷免機制,撤除其立法職權。 然而,選舉結果顯示,所有罷免案皆未通過——雖有部分案同意票通過法定門檻,但同意票未多於不同意票(依法須達該選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且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此一結果雖讓挺罷免者感到挫敗,卻不應草率視為「親中民意的浮現」,而應從中看見一個更深層的訊息:台灣社會對「正常國會」與民主秩序的普遍期待,正在成為跨黨派的最大共識。 罷免失敗不等於親中傾向 針對此次罷免案,有論者憂心其失敗可能代表台灣社會對中國的態度轉趨軟化,然此種推論忽略了罷免制度運作的實際邏輯與民眾理性選擇的層面。 根據近年民調資料,包括台灣民意基金會與台灣指標調查中心所公布數據,超過七成以上的民眾持續支持維持台灣主權獨立或現狀,對中共政權及其滲透手段亦具高度警覺。例如「寧靜戰爭」的輿論操作、假訊息輸出及媒體干預,早已成為民間公民教育與政府政策防線的關注焦點。換言之,反對罷免,並不等同於支持親中,而往往是一種對民主程序節制運用的務實選擇。 支持罷免的一方,主張針對特定立委在兩岸政策、國會議事中的立場模糊甚或配合中國利益之舉進行問責。例如在《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審議過程中,若立委支持鬆綁中國資金進入台灣的門檻,或於敏感議題上迴避主權立場,自然易引發民眾疑慮。然而,當選民面對的是制度性機制的啟動與整體國會運作的權衡時,許多中間選民選擇保留態度,反對罷免的投票比例便由此浮現。 民主的穩定性與公民的理性節制 此次罷免案的失敗,亦凸顯台灣民眾對民主程序穩定運作的重視。根據憲法第133條規定,罷免權雖屬憲政保障之一,然應作為針對重大違失的「最後手段」,而非成為政治對抗的日常工具。許多選民擔憂,若過早啟動罷免程序,將使國會陷入動盪,不利於經濟民生立法的推進。 尤值注意者為:此次罷免目標多為2024年初新任立委,距今僅一年有餘,對其施政與議事表現尚缺乏充足觀察期。若一味依據特定政治光譜標籤進行動員,未必能獲得廣大民意的支持,反而可能造成民主制度的「疲勞性使用」。罷免門檻偏高、選民參與熱度有限(投票率多落在30%至40%之間),正反映民眾在情感與理性之間的平衡判斷。 「正常國會」成為共同期待 此次罷免案雖告失敗,卻並非民主價值的挫敗。相反,民眾對立法院的期待,正朝向更成熟、穩健的方向發展。根據2025年上半年的民調,超過八成受訪者認為,國會應將焦點放在經濟政策、國際外交與兩岸關係的穩健經營,而非陷入無止盡的黨派爭執。 「正常國會」的內涵,涵蓋三層意義: 其一,議事程序能有秩序地推進,不因黨派杯葛而停擺;其二,立法內容須兼顧國家安全與社會福祉,不淪為短期選舉操作之工具;其三,國會應維持政治判斷的自主性,避免成為境外勢力滲透的渠道。 民眾之所以選擇「暫緩罷免」,並非否定罷免制度,而是將其保留至真正必要之時,以確保民主制度的完整性不因過度使用而耗損。 民主防禦的下一步:教育、科技與制度調整 在更宏觀的視野中,這場罷免風波也再度突顯台灣所處的戰略處境。來自中國的「寧靜戰爭」手法持續進化,不再僅依賴軍事恫嚇,而以文化滲透、經濟依賴與資訊操弄為主軸。面對此種形勢,單憑一次罷免無法對抗其系統性滲透,反需更長期、根本的防禦策略: 媒體素養教育:從中學至成人教育,強化辨識假訊息與認知作戰的能力;AI應用發展:善用AI技術進行假訊息鑑別與數位平台監測,維持輿論場域的透明;制度修正:檢討罷免機制與門檻設計,確保公民參與與民主穩定之間取得平衡。 結語:台灣民主的韌性與未來 罷免案的全面失敗,非但未削弱台灣民主的根基,反而彰顯出一種深層的民意智慧——人民期望的不是激烈清算,而是持續監督;不是政黨鬥爭,而是制度完善;不是朝夕翻盤,而是穩定前行。 民主從來不是多數壓倒少數,而是公民理性與制度運作之間的持續調和。唯有在確保國會正常運作、守護國家主權之餘,維持社會多元與制度節奏,台灣方能在複雜的國際格局中,持續扮演自由民主的堅韌標竿。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9.9K會員
1.3K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2025/07/27
在台灣大罷免行動之後,白宮突然於 X 平台發文,分享已故美國總統老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的一段名言。說是巧合固然說得過去,實則相得益彰,耐人尋味。
Thumbnail
2025/07/27
在台灣大罷免行動之後,白宮突然於 X 平台發文,分享已故美國總統老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的一段名言。說是巧合固然說得過去,實則相得益彰,耐人尋味。
Thumbnail
2025/07/26
當今資訊戰爭之複雜與深遠,已非冷戰時代意識形態之宣傳所能比擬。認知作戰(cognitive warfare),不僅以文字為武,更善於操弄情感、干擾思辨,使公民社會難辨真偽,民主體制疲於奔命。 台灣面對中國長期而密集的假訊息攻勢,既是全球民主防線之一環,亦是這場新型混合戰的前線。
Thumbnail
2025/07/26
當今資訊戰爭之複雜與深遠,已非冷戰時代意識形態之宣傳所能比擬。認知作戰(cognitive warfare),不僅以文字為武,更善於操弄情感、干擾思辨,使公民社會難辨真偽,民主體制疲於奔命。 台灣面對中國長期而密集的假訊息攻勢,既是全球民主防線之一環,亦是這場新型混合戰的前線。
Thumbnail
2025/07/24
2025年7月26日,我們即將迎來台灣史上重要的一場罷免投票。有人視之為一次善罷,是人民對不適任民代的制度性回應;有人看作惡罷,是對政黨競爭與民主程序的過度操作。立場可以不同,觀點可以辯論,但有一件事我們該有共識——民主的生命,在於人民願意站出來表達意志。
Thumbnail
2025/07/24
2025年7月26日,我們即將迎來台灣史上重要的一場罷免投票。有人視之為一次善罷,是人民對不適任民代的制度性回應;有人看作惡罷,是對政黨競爭與民主程序的過度操作。立場可以不同,觀點可以辯論,但有一件事我們該有共識——民主的生命,在於人民願意站出來表達意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不過,臺灣的特殊處境在於民主的選舉卻是鑲嵌在目前地緣政治上的強權併吞意圖脈絡,使得這定期舉行的公民活動,次次都成為延命的死亡倒數。
Thumbnail
不過,臺灣的特殊處境在於民主的選舉卻是鑲嵌在目前地緣政治上的強權併吞意圖脈絡,使得這定期舉行的公民活動,次次都成為延命的死亡倒數。
Thumbnail
台灣國會改革懶人包(自各家網路資料精簡整理) 一、國會改革背景 最近,台灣的國會改革引發廣泛討論。主要是針對《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刑法》、《立法院組織法》、《立法委員行為法》、《立法委員互選院長副院長辦法》等五部法律進行修正。藍白兩黨(國民黨和民眾黨)聯手推動修法,而民進黨則強烈反對,導致立
Thumbnail
台灣國會改革懶人包(自各家網路資料精簡整理) 一、國會改革背景 最近,台灣的國會改革引發廣泛討論。主要是針對《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刑法》、《立法院組織法》、《立法委員行為法》、《立法委員互選院長副院長辦法》等五部法律進行修正。藍白兩黨(國民黨和民眾黨)聯手推動修法,而民進黨則強烈反對,導致立
Thumbnail
5月21日,立法院院會將繼續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提出的國會職權相關法案。公民團體號召民眾前往立法院抗議,要求將國會三法退回委員會,並發起包圍立法院的行動。根據《呷新聞》的報導,抗議主要由臺灣公民陣線和臺灣北社兩大集團運作,其中成員之間相互有關係,同時擔任多項職務或與其他社團連結。
Thumbnail
5月21日,立法院院會將繼續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提出的國會職權相關法案。公民團體號召民眾前往立法院抗議,要求將國會三法退回委員會,並發起包圍立法院的行動。根據《呷新聞》的報導,抗議主要由臺灣公民陣線和臺灣北社兩大集團運作,其中成員之間相互有關係,同時擔任多項職務或與其他社團連結。
Thumbnail
臺灣立法院國會改革法案引發爭議,關於這次矛盾的關鍵點。某些議會規章制度是否是主要爭議點之一?改革中的散會動議引起爭議。如何對政治人物提出職業道德要求?臺灣人對立法院中打贏卻輸了?臺灣之全體臺灣人。兩岸人民的分歧情感。臺灣社會的榜樣。
Thumbnail
臺灣立法院國會改革法案引發爭議,關於這次矛盾的關鍵點。某些議會規章制度是否是主要爭議點之一?改革中的散會動議引起爭議。如何對政治人物提出職業道德要求?臺灣人對立法院中打贏卻輸了?臺灣之全體臺灣人。兩岸人民的分歧情感。臺灣社會的榜樣。
Thumbnail
大選已逾兩週,所有選舉激情暫時回歸平靜。選舉過後有許多評論員、媒體透過數據分析各地選情。本篇也即將透過 2024 年大選數據,帶大家回顧這場台灣近十幾年的政治環境中,「三黨」競爭激烈的環境結果為何吧! > 本篇將涵蓋: + 總統大選回顧 + 不分區立委回顧:小黨持續掙扎 + 分裂投票分析 + 整理
Thumbnail
大選已逾兩週,所有選舉激情暫時回歸平靜。選舉過後有許多評論員、媒體透過數據分析各地選情。本篇也即將透過 2024 年大選數據,帶大家回顧這場台灣近十幾年的政治環境中,「三黨」競爭激烈的環境結果為何吧! > 本篇將涵蓋: + 總統大選回顧 + 不分區立委回顧:小黨持續掙扎 + 分裂投票分析 + 整理
Thumbnail
也談選舉——憂民仁愛政治之民主素質的可能
Thumbnail
也談選舉——憂民仁愛政治之民主素質的可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