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見聞|在資訊混戰中自保:媒體素養教育的迫切與挑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當今資訊戰爭之複雜與深遠,已非冷戰時代意識形態之宣傳所能比擬。認知作戰(cognitive warfare),不僅以文字為武,更善於操弄情感、干擾思辨,使公民社會難辨真偽,民主體制疲於奔命。

台灣面對中國長期而密集的假訊息攻勢,既是全球民主防線之一環,亦是這場新型混合戰的前線。

在此脈絡中,2011年福島核事故後的「園田康博喝水事件」及其延續至2023年的假消息傳播,或可作為剖析之起點,藉以引導我們思考:當假訊息不僅跨境,且具地緣政治意圖時,民主社會該如何自處?台灣又當如何從歐美與日本的應對經驗中擷取借鏡,以擘畫出自身的認知防衛策略? 日本事件的啟示:假訊息之陰影,橫跨十年仍難澄清 2011年福島核災之後,日本內閣府政務官園田康博為示意政府對處理後核污水安全性的信心,於記者會中公開飲用經處理之福島核電站水。此舉固為政治之風險操作,惟作為官民信任建構之象徵,當時頗受矚目。然而,十餘年後,中國社交平台突現謠言,指園田因飲用該水而患癌病逝。日本共同社旋即採訪本人,以破除謠言,但相關假訊息仍在中文網絡空間中擴散,成為典型的「難以澄清的假訊息」。 此事件昭示數事:其一,假訊息可憑藉「情感共鳴」與「選擇性記憶」長年潛伏,再於政治需要時被喚起;其二,澄清行動即使具權威與即時性,亦難對抗受眾早已內化的偏見與恐懼;其三,跨境資訊的不對稱與政治張力,使澄清聲音難以穿透「資訊鐵幕」,最終成為各自敘事的回音室。 歐美經驗:建構民主防線的四重策略 針對假訊息與認知作戰,歐美先進國家歷經數年試誤,逐步建構出較為成熟之治理模式,綜其要者,可歸納為「立法規範」「平台治理」「公民教育」「國際協作」四策: 1. 法律與制度:明確監管假訊息來源與傳播機制 歐盟於2022年正式施行《數位服務法》(DSA),對大型網路平台施加責任,要求移除非法內容,設置風險評估與透明度報告制度。此舉針對平台傳播假訊息所導致之系統性危害,嘗試以制度手段促使企業自律,並接受公共監督。 2. 技術平台治理:與平台合作進行內容標示與審核 如X平台之「社群筆記」(Community Notes)機制,即允許群眾共同標記可疑資訊,提升社群之集體審辨力;Meta與Google則與國際事實查核機構合作,對虛假內容進行警示、降權處理,以減緩其擴散速度。 3. 媒體素養教育:從源頭提升公民辨識力 芬蘭早在中小學階段即推行「資訊素養教育」,教授學生如何檢視來源、拆解敘事與識別偏誤。美國非營利組織如News Literacy Project,則推動「反假訊息素養週」,結合新聞實例與公民參與,訓練民眾批判性思維。 4. 國際合作:形成共同抵禦跨境資訊戰的聯盟 歐盟、北約與G7等機構已成立多個反資訊戰單位,如EEAS戰略傳播工作組,負責揭露來自俄羅斯與中國的虛假訊息攻勢,並發布多語言報告以維護輿論場的公信力。OECD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亦推動媒體素養的全球框架,促成各國在數位環境下的規範共識。 台灣困境:資訊自由之地,卻易為假訊息之溫床 台灣處於資訊自由與民主開放的社會,但此亦成為中國認知作戰的攻擊缺口。中國不僅透過網軍、假帳號與協力者滲透社群平台,更利用本地意識形態分歧、族群張力與媒體亂象,將假訊息以在地語彙包裝,使其更具說服力。 更深一層的挑戰是:「知情者的無力感」。即使事實查核、權威澄清頻仍,部分民眾仍選擇相信「看似合理的謊言」,而非真實而複雜的現實。這是民主社會最危險的斷裂點:當公民不再願意相信公共事實時,對話與共識即告崩潰。 可行對策:從制度、教育到文化敘事的多軌佈局 1. 強化事實查核體系,建立多語言、即時應對機制 台灣現有查核平台如《Cofacts》《MyGoPen》等已有初步成效,然其覆蓋範圍與國際串聯遠遠不夠,仍有大幅提升之空間。建議政府與民間共同設置「跨語種事實查核中心」,針對「武統論」「核污染」等特定主題建置資料庫,並結合社群KOL以更生活化方式傳播澄清內容。 2. 推動「預防性闢謠」(prebunking),引導公民預備思辨 正如劍橋大學研究所示,預先揭示謠言常用套路(如斷章取義、訴諸恐懼)能有效降低其影響力。台灣可開發「假訊息地圖」,向大眾呈現過去常見手法與反制成果,並製作動畫、懶人包,融入校園教育與社群經營。 3. 發展「數位公民教育」,將媒體素養制度化 媒體識讀不應僅為傳播科系的選修課,而當納入國中小、高中乃至社區大學的通識教育,結合「數位公民素養」,涵蓋資訊查核、社群倫理、假訊息心理學等領域。政府可與教育部協作,設立跨部會推動平台。 4. 講好台灣故事,以文化自信對抗訊息侵蝕 僅以事實對抗謊言,往往無法打動人心;台灣亦須以「說故事的能力」建構自身論述,讓國內外看見台灣的民主活力與人文價值。例如推廣以「真實人物」為主軸的紀錄片、Podcast、漫畫等媒介,使正確資訊以情感形式滲透受眾心中。 5. 國際串聯:構築亞太民主資訊防衛網 台灣可主動與日本、韓國、芬蘭等假訊息應對有經驗之國合作,發起「亞太媒體素養聯盟」,共享技術、教材與人員訓練資源,亦可與谷歌、Meta等國際平台建立反假訊息協議,針對特定議題建立快速響應通道。 掙脫困境,需從信任與思辨重建開始 在資訊過載與情緒操作的時代,假訊息的殺傷力不止於內容,而在於其瓦解社會對真實與公共理性的信任。園田康博的謠言可澄清,但深植人心的恐懼與偏見,卻需更長時間修復。 台灣面對的不只是訊息戰,更是一場有關民主韌性與公民素質的持久戰。我們需要一場結合教育、制度、文化與國際協作的全民工程,才能使社會不再輕信謊言,也不再對真相冷漠。 在這場無煙的戰爭中,我們不能僅做觀察者,更當成為有辨識力的參與者。台灣若能從園田事件與歐美經驗中吸取養分,或可轉守為攻,建立起亞洲第一條具備防禦與自我免疫力的民主認知防線。這不只是對抗假訊息,更是守護我們所珍視的民主生活方式。

喪事喜辦的羅刹國淹水圖

喪事喜辦的羅刹國淹水圖

沒有投票權的愚民對民主國家指指點點

沒有投票權的愚民對民主國家指指點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9.2K會員
1.1K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2025/07/24
2025年7月26日,我們即將迎來台灣史上重要的一場罷免投票。有人視之為一次善罷,是人民對不適任民代的制度性回應;有人看作惡罷,是對政黨競爭與民主程序的過度操作。立場可以不同,觀點可以辯論,但有一件事我們該有共識——民主的生命,在於人民願意站出來表達意志。
Thumbnail
2025/07/24
2025年7月26日,我們即將迎來台灣史上重要的一場罷免投票。有人視之為一次善罷,是人民對不適任民代的制度性回應;有人看作惡罷,是對政黨競爭與民主程序的過度操作。立場可以不同,觀點可以辯論,但有一件事我們該有共識——民主的生命,在於人民願意站出來表達意志。
Thumbnail
2025/07/15
2025年7月15日午後1時30分,一聲防空警報劃破中台灣的夏日晴空。街道轉瞬空無一人,車輛停駛,店家關門,城市彷彿靜止。這並非災難片的場景,而是台灣「漢光41號」實兵演習的一部分——今年特別納入「城鎮韌性防空演習」,模擬中國空襲情境,測試地方政府與民眾應變能力。
Thumbnail
2025/07/15
2025年7月15日午後1時30分,一聲防空警報劃破中台灣的夏日晴空。街道轉瞬空無一人,車輛停駛,店家關門,城市彷彿靜止。這並非災難片的場景,而是台灣「漢光41號」實兵演習的一部分——今年特別納入「城鎮韌性防空演習」,模擬中國空襲情境,測試地方政府與民眾應變能力。
Thumbnail
2025/07/14
自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RI)以來,透過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合作推動全球互聯互通,已成為當代最具規模的國際發展計畫之一。然而,隨著多起項目陷入停擺、運營不善,甚至淪為爛尾工程,其執行品質與長期效益日益受到國際關注。
Thumbnail
2025/07/14
自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RI)以來,透過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合作推動全球互聯互通,已成為當代最具規模的國際發展計畫之一。然而,隨著多起項目陷入停擺、運營不善,甚至淪為爛尾工程,其執行品質與長期效益日益受到國際關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最近網傳有中共紅媒記者在台灣盯梢政論節目,一定要播出所謂「政治正確」的節目出來。 對於這樣的事我深有同感,在許多年的政治評論中也曾經遇過相同的情況,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本來我在一家文學網站寫文章,常常針砭時政,後來到一家網路報社投稿,這家網路很夠意思,報社剛成立,需要一些社會議題的討論,我一來
Thumbnail
最近網傳有中共紅媒記者在台灣盯梢政論節目,一定要播出所謂「政治正確」的節目出來。 對於這樣的事我深有同感,在許多年的政治評論中也曾經遇過相同的情況,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本來我在一家文學網站寫文章,常常針砭時政,後來到一家網路報社投稿,這家網路很夠意思,報社剛成立,需要一些社會議題的討論,我一來
Thumbnail
站在中共的角度,最害怕的是兩群守護土地的人合作:支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的人、支持台灣主權獨立的人。如果能從中見縫插針,便能夠: 1.使一方不願保護另一方,則入侵成功機率增加; 2.使一方無法與另一方合作,則入侵成功機率大大提高; 3.使兩方武力對抗,則可順理成章的對外用國家內部動亂的理由出兵台灣...
Thumbnail
站在中共的角度,最害怕的是兩群守護土地的人合作:支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的人、支持台灣主權獨立的人。如果能從中見縫插針,便能夠: 1.使一方不願保護另一方,則入侵成功機率增加; 2.使一方無法與另一方合作,則入侵成功機率大大提高; 3.使兩方武力對抗,則可順理成章的對外用國家內部動亂的理由出兵台灣...
Thumbnail
其實在網路上討論政治並不奇怪,尤其是自社群媒體興盛開始許多人便會在網路上為擁護各自的支持者展開激烈的辯論。我們曾幾何時都曾聽過「真理越辯越明」這句話,但如今在這樣的時代裡,面對這些來勢洶洶的辯論真的健康嗎?
Thumbnail
其實在網路上討論政治並不奇怪,尤其是自社群媒體興盛開始許多人便會在網路上為擁護各自的支持者展開激烈的辯論。我們曾幾何時都曾聽過「真理越辯越明」這句話,但如今在這樣的時代裡,面對這些來勢洶洶的辯論真的健康嗎?
Thumbnail
前言: 「當你每天看見甚麼,聽見甚麼,都由共產黨決定。那台灣距離統一,還能有多遠?一切只是不知不覺。筆者半生作為國民黨的忠誠支持者,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的意識形態會都變成紅色?"中國必定會統一!""中國的量體那麼大,台灣根本螳臂擋車!""共產黨對台灣很好!""習近平是一個雄才大略的明君!""
Thumbnail
前言: 「當你每天看見甚麼,聽見甚麼,都由共產黨決定。那台灣距離統一,還能有多遠?一切只是不知不覺。筆者半生作為國民黨的忠誠支持者,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的意識形態會都變成紅色?"中國必定會統一!""中國的量體那麼大,台灣根本螳臂擋車!""共產黨對台灣很好!""習近平是一個雄才大略的明君!""
Thumbnail
你是否也察覺到資訊碎片化、變造的謠言與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正在不同群體間創造資訊屏障,透過擴大人與人之間的分歧慢慢地撕裂我們所處的民主社會,面對科技與集權主義交織形成的威脅,作為人民是否有自主的草根力量捍衛我們的生活
Thumbnail
你是否也察覺到資訊碎片化、變造的謠言與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正在不同群體間創造資訊屏障,透過擴大人與人之間的分歧慢慢地撕裂我們所處的民主社會,面對科技與集權主義交織形成的威脅,作為人民是否有自主的草根力量捍衛我們的生活
Thumbnail
臺灣媒體機構正積極致力於報導國際社會議題、進行深入調查報導,同時推動臺灣與國際接軌,致力於創造一個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其中,全球氣候變遷和全球健康危機成為重要報導焦點,並呼籲臺灣媒體應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Thumbnail
臺灣媒體機構正積極致力於報導國際社會議題、進行深入調查報導,同時推動臺灣與國際接軌,致力於創造一個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其中,全球氣候變遷和全球健康危機成為重要報導焦點,並呼籲臺灣媒體應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政治新聞與選舉過程中觀察到的低次元行為,強調淨化念頭與正確方向對揚升到新地球的重要性。(AI 的摘要)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政治新聞與選舉過程中觀察到的低次元行為,強調淨化念頭與正確方向對揚升到新地球的重要性。(AI 的摘要)
Thumbnail
總統大選將近,近日又剛好收到國家級警報,指出中共發射衛星,引起民眾熱議;台灣媒體政治立場明顯,造成報導播送內容偏頗,這些行為都被民眾認為是選前操作,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Thumbnail
總統大選將近,近日又剛好收到國家級警報,指出中共發射衛星,引起民眾熱議;台灣媒體政治立場明顯,造成報導播送內容偏頗,這些行為都被民眾認為是選前操作,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