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太歲的這一年,我終於失去了爸爸並且離開職涯最短的工作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記憶與哀傷:是不是遺忘,反而更能療癒?

奔喪完回到台北,還無法重新振作的我,在因為處理爸爸喪事而空白日記上,落下一段標題:「有些事情,是不是不要記得太清楚比較好?」。

身為筆者的我,總是透過文字梳理自己的思緒與情感,所以如果選擇不寫下,或許這些情感就不曾存在過,我就不用直面傷痛,可以得過且過。

連書寫這篇文章,也是被情感包覆,寫寫停停,思緒反覆跳躍,直到桌面上堆積了一座鼻涕衛生紙小山,回過頭來才發現自己落下了句點。

在爸媽眼裡虛歲已經37歲的我,今年(2025年)屬蛇是本命年犯太歲的一年,要安太歲、點光明燈,做事要特別小心,各方面可能會比較不順利。從小聽犯太歲跟逢9不過生日對我來說是一樣,總覺得當年即使犯太歲跟逢9的歲數那年沒有什麼特別。

比較印象深刻的「犯太歲」解釋是:「犯太歲是一個提醒,也是一個機會,它也蘊含著自我提升和轉機的機會。」我想在悲傷痛苦之餘,把失去爸爸跟失業當作成長的肥料。

疼痛彷彿是一扇我走過的牆,而我到達了牆的另一端。

這段話引用自藝術家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的《疼痛是一道我穿越了的牆: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自傳》。

我不確定是否已經抵達彼岸,我確定的是在2025年上半年穿越了兩扇牆。

每天筋疲力竭

每天筋疲力竭

裸辭與職涯撞牆期:13年經驗的最短工作離職紀錄

三個月。

這三個月彷彿濃縮了過去13年的痛苦,猶如58度的高梁,對我來說太辣喉嚨、太燒食道、太傷胃、太難喝。

重新到新公司任職前,我是養精蓄銳了半年的,結果到新公司第一個月我就筋疲力竭耗光所有的能量,並且萌生離職的強烈念頭。過去13年的工作經驗,雖然我出生的年代被稱作「草莓族」但我覺得自己一點也不草莓,尤其是30歲以前的工作歷練,只能說奴性堅強、工作能力好又耐操、超級負責任、給予上級很大的安全感,幾乎沒有什麼狀況需要擔心。方方面面都是受人青睞的工作表現,讓我每次轉職都能夠如魚得水。

我是一個很會忍耐的人,或許,也可以說是一個很會欺負自己的人。

吃苦耐勞,相信一切的辛苦都是成長的養分;極少抱怨,遇到很多問題會找方法並且自我調適心情;高抗壓性,可以把客戶傾瀉的高漲情緒做到課題分離,接住對方的情緒但不往心裡去。

如果是過去的我,會繼續忍耐,繼續找方法來調整這份工作,不可能讓自己三個月就離職,彷彿是失敗的象徵,而且也會擔心對於下一份工作有負面的影響,會希望撐久一點。而我就是這樣欺負自己的,告訴自己「撐久一點、再撐一下,或許還有可能......」甚至一開始還試圖至少撐半年,讓我有一些作品比較好寫在履歷上。

撐不下去的身體告訴我該停了

一開始是我的身體發出了嚴重的抗議,頭痛、胃發炎、胃食道逆流、經痛等等的身體的發炎疼痛鋪天蓋地,身體在牆邊不斷捶牆,希望我可以覺醒,我有注意到,但我覺得我已經在吃止痛藥跟胃藥了,我有試圖改善了,質問身體還想要怎樣。

直到第三個月,我在講到工作壓力時,多次情緒像洪水潰堤,淚流滿面,哭到不能自己時我才真心心疼自己,覺得我什麼都不要了,這什麼狗屁工作。

試用期剛好也是三個月,我沒有達到老闆的試用期目標,公司也沒有達到我的試用期目標,好聚好散。我不覺得這間公司很爛,我覺得是它不適合現在的我。

這不是失敗,是我心疼我自己

我試過了,我努力過了,一切都是緣分,我們不用勉強彼此,尤其我心疼我自己,我不想再勉強自己了。可以說我又成長了,也受到書本的鼓勵,《歡迎光臨休南洞書店》中提到:

因為我就是讓自己在工作中迷失自我的過來人。我對於無法以健康的方式工作感到後悔莫及。我原本以為工作是像階梯一樣的東西,是為了抵達最頂端而一步步踩上去的階梯,但實際上工作卻像是米飯一樣,是每天都要吃的米飯,是對我的身心、對精神與靈魂造成影響的米飯。在這世界上,有人會選擇狼吞虎嚥,有人卻會全心全意地享用米飯。如今,我希望能為了自己,成為全心全意地享用簡樸米飯的人。

這一年,透過裸辭休息時間、透過這份工作,我不斷思考自己想要的工作是什麼模樣,就像沒戴眼鏡的世界一樣時而清楚時而模糊,唯一確定的是,我想要找到可以獲取能量、可以感到快樂的工作,就像《歡迎光臨休南洞書店》說的:

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會幸福,所以你們也一定要找到自己做什麼時會覺得開心、興奮。比起受到社會認可的工作,你們更應該做自己喜歡的事。找到那件事之後,你們就不會因為別人說的話而輕易動搖,大家都要鼓起勇氣,好嗎?

這本書真的激勵我很多,我也有寫成文章〈 從《歡迎光臨休南洞書店》找回自己:一次裸辭與職涯反思的心路歷程 〉,推薦給每個職場迷惘的人。

鼓起勇氣,我提了離職,拒絕了挽留。人生這趟旅程,我再次裸辭,盤點盤纏,決定休息一陣子並重拾寫作。對於未來仍感到迷惘,彷彿這輩子就是要這樣迷惘下去,學著跟迷惘、與不確定性帶來的焦慮共存,邊拍打自己的胸膛邊說著電影《三個傻瓜》經典台詞:

All is well. 一切安好
多個面具

多個面具

失去父親的悲傷與修復:面對死亡的第二道牆

為何我會為一個我不親的父親落淚?

「我沒有感受到對爸爸的愛,但為何面對他的離世還是會這麼難過呢?」我敲打著鍵盤詢問著AI,希望各個AI可以給我答案,但每個AI都是不痛不癢的回答。

我的爸爸年紀很大,很晚才生下我,記得小學時都很不希望爸爸來接我放學,因為同學會說是我阿公來接我,但他其實是我爸爸。我是老么,相較於姊姊,爸爸比較疼我。會抽著菸載我去市場買豬肉後把剩下的零錢給我當零用錢、更小的時候我會幫當時在建築工地蓋房子的爸爸搥背,爸爸全身的肌肉每次都讓我槌到手很痛,還有什麼其他跟我的回憶我也記不得了,剩下的都是他不好的回憶。跟媽媽打架、打姊姊的恐怖聲音、喝酒就會在家鬧事搞得家裡氣氛很糟等等讓人沒有覺得他是一個「爸爸」的行為,佔據大多數有關他的回憶。

我腦海中已經演練過無數次爸爸去世的狀態,但我不知道我的情緒會是如何。現在我知道了,喪禮的儀式跟遺產相關繼承手續可以很理性的處理,但面對死亡、家人的離世還是會難過得淚流滿面。出殯當天,我告訴自己爸爸是去西方極樂世界了,他已經沒有任何牽掛跟病痛了,他是萬福的。我選擇控制情緒沒有掉淚,因為只要掉淚就會哭到不行,我希望爸爸可以無牽掛的好好去西方極樂世界。我原諒他的一切,我感謝他的一切。

今年,爸爸無病痛的壽終正寢,是我腦海中沒有排練過的場景,卻是最好的情境。

原以為跟爸爸本身就不親甚至曾經很厭惡爸爸的我,不會受到太多情緒上的影響,但是心情低落想哭確時常發生,讓我很不懂。

前幾年外婆去世時,媽媽在喪禮上哭得很傷心,那時候我以為或許「大人」、像是媽媽這樣60幾歲的年紀經歷家人的去世會比較理性面對,但其實也沒有,媽媽還是很難過。

跟朋友講述爸爸去世的事情,大多時刻我會選擇理性的分享過程發生的事情。或許是因為每一次可以傾吐情緒時我都選擇阻隔,才會讓我在獨自想起爸爸去世時總是無法克制的流淚,才能讓比較坦然面對自己的悲傷。

歐普拉曾在自己父親臨終時領悟:「死亡是偉大的老師。坐在房間裡看著父親的生命流逝,我學到最深刻的一點就是——每一口呼吸都很珍貴。死亡提醒我們,生命有限。」

痛苦不是要解決,而是學會共處

周慕姿在范姊的《陪我走一段》節目裡面提到他與爸爸的狀況,讓我有很多的學習與調適:

我以前在談到我爸的時候,我是讓自己沒有感覺的,所以包含我在談他的突然消失什麼的,我都會努力讓他不要對我影響那麼大,就是那時候我保護自己的方式。我跟自己說 我不要擔心自己被遺棄,因為他對我一點都不重要
我覺得這個功課,可能還要再做好幾十年。我跟我爸的狀況、我對他的痛苦、對他的遺憾、對他的罪惡感,這輩子我可能都不會改變,可是這個東西,它有可能是我會越來越知道,怎麼跟這個東西相處。

周慕姿提到高功能的人會試圖找出方法來解決情緒,但情緒並不是可以解決的,而是學會跟他相處,事情發生讓你感到痛苦,我們要接受痛苦,承認痛苦並與痛苦相處,痛苦可能不一定會消失但可能下次再想起來不會那麼痛。

周慕姿的功課也是我的功課,現在不會急於讓自己「好起來」,雖然還無法做到在他人面前展露悲傷的情緒,但我可以在獨自一人時接住自己的情緒,不內耗不責怪自己,就好好的讓自己的情緒流露出來。

關於裸辭、喪親與人生的厚度

今年才過了7個月,感覺我人生的豐富度與經歷好像瞬間成長了許多,我人生的厚度又增加一點。文章的標題看起來很喪,在這個把成功等同與事業跟金錢的社會裡,我彷彿是一個失敗者,但其實我只是更往自己想過的生活靠近與探索,而人生的起起落落對我來說無關是否犯太歲。

我是一個非常容易焦慮的人,容易想太多,會想要預設所有立場讓自己有心理準備去面對,而選擇裸辭對我來說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選擇直面喪父的痛苦也是一件彷彿要不斷撕開傷疤的事情。這一年有很多學習,嘗試不同的生活方式,試圖去尋找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即使不是主流的生活方式,即使有很多不同質疑的聲音。我告訴自己,只有我才能夠穿越這道牆,我做主。

希望你也是。

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不正田心|分享書、電影、戲劇、文字寫作
49會員
99內容數
▲嘗試用文字養活自己這棵多肉▼ 歡迎合作邀約:crookedthinking18@gmail.com
2025/07/22
在金瓜石舉辦的奈良美智特展,以其作品「朦朧潮濕的一天」為名,展出奈良美智的繪畫、攝影和雕塑作品。文章描述了我參觀展覽的過程,並分享了展覽的細節和感受,包括展覽地點、開放時間、以及如何前往等資訊。此外,文章也介紹了奈良美智反戰、反核的藝術理念,鼓勵大家親身體驗展覽。
Thumbnail
2025/07/22
在金瓜石舉辦的奈良美智特展,以其作品「朦朧潮濕的一天」為名,展出奈良美智的繪畫、攝影和雕塑作品。文章描述了我參觀展覽的過程,並分享了展覽的細節和感受,包括展覽地點、開放時間、以及如何前往等資訊。此外,文章也介紹了奈良美智反戰、反核的藝術理念,鼓勵大家親身體驗展覽。
Thumbnail
2021/05/10
「你喜歡現在的生活嗎?」 當然不可能是這個問題。 而是......
Thumbnail
2021/05/10
「你喜歡現在的生活嗎?」 當然不可能是這個問題。 而是......
Thumbnail
2021/05/08
「比草間彌生還要偏執的編織者——塩田千春」 如果我們死亡,肉體消失殆盡,我現在擁有的思想跟情感是會去哪裡呢? 人類如果死亡變成灰燼,就什麼也無法留下嗎? 而我對小朋友們問了這個問題。 靈魂或許是無色透明的,可能是紅色的,也可能是白色的,可能有很多種顏色。我自己也覺得是像太陽光一樣,似乎有顏色似乎又沒
Thumbnail
2021/05/08
「比草間彌生還要偏執的編織者——塩田千春」 如果我們死亡,肉體消失殆盡,我現在擁有的思想跟情感是會去哪裡呢? 人類如果死亡變成灰燼,就什麼也無法留下嗎? 而我對小朋友們問了這個問題。 靈魂或許是無色透明的,可能是紅色的,也可能是白色的,可能有很多種顏色。我自己也覺得是像太陽光一樣,似乎有顏色似乎又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那是一個特別難熬的夏天。我深刻地記得,那是平凡的一天,平凡的生活,平凡的對話,平凡到讓我無法預料,父親在那個晚上選擇了離開。留下了我、弟弟和母親。家裡充滿了沉重的氣氛,每當我看到父親的照片,心中的刺痛便如影隨形。我經常在夜晚流淚,眼淚像斷了線的珍珠,流淌不止。白天,我把自己孤立在房間裡,避開所有
Thumbnail
那是一個特別難熬的夏天。我深刻地記得,那是平凡的一天,平凡的生活,平凡的對話,平凡到讓我無法預料,父親在那個晚上選擇了離開。留下了我、弟弟和母親。家裡充滿了沉重的氣氛,每當我看到父親的照片,心中的刺痛便如影隨形。我經常在夜晚流淚,眼淚像斷了線的珍珠,流淌不止。白天,我把自己孤立在房間裡,避開所有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訴說關於父親去世的感受,充滿了對人生矛盾的思考,以及對父親的情感細膩描繪。文章內容豐富,情感濃烈。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訴說關於父親去世的感受,充滿了對人生矛盾的思考,以及對父親的情感細膩描繪。文章內容豐富,情感濃烈。
Thumbnail
「媽媽,我夢到哥哥復活了!⋯」對於失去至親、失去孩子的母親來說,向悲傷罷工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也許在一段時間之後能稍微將悲傷轉為思念,也可能因為某個思念的情緒一湧而上全然潰堤。▪️如果你也需要處理悲傷,或者可以讀一讀這本書。
Thumbnail
「媽媽,我夢到哥哥復活了!⋯」對於失去至親、失去孩子的母親來說,向悲傷罷工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也許在一段時間之後能稍微將悲傷轉為思念,也可能因為某個思念的情緒一湧而上全然潰堤。▪️如果你也需要處理悲傷,或者可以讀一讀這本書。
Thumbnail
今天下班的時候,我在公車上跟朋友傳訊息,在和朋友的訊息往來中,我才發現原來我沒有走出失去父親的傷痛,我一直以為我好好的,可是我的眼淚就這樣一顆顆的滾落了,我是不是太壓抑了,沒有好好地面對爸爸離開的這件事,一直覺得他只是出了遠門,所以也不以為意,還覺得自己很堅強。
Thumbnail
今天下班的時候,我在公車上跟朋友傳訊息,在和朋友的訊息往來中,我才發現原來我沒有走出失去父親的傷痛,我一直以為我好好的,可是我的眼淚就這樣一顆顆的滾落了,我是不是太壓抑了,沒有好好地面對爸爸離開的這件事,一直覺得他只是出了遠門,所以也不以為意,還覺得自己很堅強。
Thumbnail
「一個人真正的獨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呢?」 ​以前我以為是出社會、找工作,也有可能答案是結婚成家。但直到現在這個年紀,經歷過爸爸生病住院後,內心的震盪與搖擺,才意識到,或許一個人的「獨立」,要先從經驗父母的老去、離去,才是真正的開始,那與你究竟幾歲其實沒有任何關係。
Thumbnail
「一個人真正的獨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呢?」 ​以前我以為是出社會、找工作,也有可能答案是結婚成家。但直到現在這個年紀,經歷過爸爸生病住院後,內心的震盪與搖擺,才意識到,或許一個人的「獨立」,要先從經驗父母的老去、離去,才是真正的開始,那與你究竟幾歲其實沒有任何關係。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暑假時與父親相處的點滴,父親工作與家庭生活的交錯,以及父親去世後的回憶。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作者暑假時與父親相處的點滴,父親工作與家庭生活的交錯,以及父親去世後的回憶。
Thumbnail
那一天,我在工作中接到妹妹的來電告訴我從小陪伴我們長大的阿嬤安詳離世了,語氣中帶著哽咽,我鎮定地回覆之後繼續埋首於工作,直到幾天過後被告知做法事的時候一直擲不到聖筊,應該是阿嬤惦記著我尚未返鄉之故,當時心頭一陣酸,也感嘆在異鄉打拼的身不由己。 其實,在阿嬤過世的好幾年前,似乎就開始出現失智
Thumbnail
那一天,我在工作中接到妹妹的來電告訴我從小陪伴我們長大的阿嬤安詳離世了,語氣中帶著哽咽,我鎮定地回覆之後繼續埋首於工作,直到幾天過後被告知做法事的時候一直擲不到聖筊,應該是阿嬤惦記著我尚未返鄉之故,當時心頭一陣酸,也感嘆在異鄉打拼的身不由己。 其實,在阿嬤過世的好幾年前,似乎就開始出現失智
Thumbnail
2022.1.3 從12月初媽媽離開到現在,我一直無法放手 不管是走路、吃飯、和阿波羅玩、和朋友聊天,在做每一件事的同時都一直想著:現在做這些事已經跟過去都不一樣了,因為媽媽已經不在這個物質世界、已經不再跟我在同一個世界裡了…。雖然心裡知道她只是意識離開了身體,但怎麼都無法接受這件事
Thumbnail
2022.1.3 從12月初媽媽離開到現在,我一直無法放手 不管是走路、吃飯、和阿波羅玩、和朋友聊天,在做每一件事的同時都一直想著:現在做這些事已經跟過去都不一樣了,因為媽媽已經不在這個物質世界、已經不再跟我在同一個世界裡了…。雖然心裡知道她只是意識離開了身體,但怎麼都無法接受這件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