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我感謝的椎間盤壓迫症狀
2023 年 5 月,某天起床,我覺得下背部有點痛,就像是躺在地板睡了一覺那樣的痛,但我不太在意,因為租屋處的彈簧床本來就偏硬。過了幾天,我的左側屁股跟右邊小腿在睡覺時會非常疼痛,痛到無法睡的程度,而平常坐著時,小腿也會慢慢發麻,需要站起來動一動。由於睡眠被嚴重干擾,我掛了復健科,以不影響工作的時間直接選了一位有夜診的醫師,開始每週 2-3 次的復健,也拿了口服止痛藥,不過症狀並沒有改善。
▌令我感謝的復健科主任
幾次復健後,我的屁股跟小腿越來越痛,即使吃了止痛藥和肌肉鬆弛劑,最多只能睡半小時又被痛醒,平日通勤時在捷運上也常痛到快站不住,因此原先沒有名醫迷思的我,決定改掛復健科主任,希望能得到不同治療。果然,復健科主任覺得我之前的復健療程不太符合我口述的症狀,認為我的神經應該有受到壓迫,因此除了重新安排復健項目,也幫我掛了骨科照 X 光。
由於 X 光無法看出是否有椎間盤壓迫,MRI 又必須等待三個月才能輪到,漸漸地痛到連走路都有困難的我大多時間都申請居家辦公。還好,復健的效果讓我逐漸好轉,原本不論是站、坐或躺,我都無法維持同一個姿勢太久,到了 MRI 檢查的那天竟已恢復至九成正常了。
▌令我感謝的 MRI 及骨科醫師
看報告那天,雖然我看不懂 MRI 影像,但可以看到有一個圓圓大大的東西在骨盆腔中,骨科醫師說,「你的問題不在骨科,要看婦產科,有一位 XXX 醫師開刀技術很好,我幫你轉過去」。十分慶幸,後來我才知道這位 XXX 醫師真的是很厲害的醫師,假使是我自己掛號應該掛不到。
▌十年的追蹤經驗讓我意識到,這下糟了
其實我的子宮、卵巢本來就有點問題,但一直以來都不覺得是什麼大事,因為大多數女生也和我一樣,有子宮內膜異位的情形。大學畢業時我就因巧克力囊腫太大進行過一次腹腔鏡手術,術後也有打針讓自己停經一陣子,一切都按照醫師建議安排,但我的巧克力囊腫幾乎是無縫接軌的馬上又長了出來,每三個月追蹤一次也就是看著它慢慢變大,數年後因為囊腫太大又進行了第二次腹腔鏡手術。第二次手術我選擇離住處比較近的醫院,而之前十年的追蹤經驗,讓我對於追蹤有點意興闌珊,因為即使是復發,也只能每三個月看它慢慢長大,大到一定程度又要進行手術,因此後來我就不特別回診追蹤,反正每年公司都會舉辦一次健康檢查。
很不巧,後來遇到疫情爆發,公司的健康檢查也取消了,但我知道在第二次手術後的數年間,除了巧克力囊腫再次復發外,我也有子宮肌瘤和子宮肌腺症,總之就是長了很多東西、經痛很嚴重、經血量也大。除此之外,我的腸子有時會絞痛,特別是在吃了比較不好消化的食物,為此我也曾去腸胃科進行檢查,但檢查結果並無異狀,由於絞痛的時期與生理期相關,腸胃科認為是婦科造成的不適,但婦科檢查也就如上所述,我拿到各種幫助消化的藥與止痛藥,不過這些藥對我的腸絞痛一點幫助也沒有,因此即便公司的健康檢查因疫情取消,我也沒有動力回醫院定期追蹤。
就這樣,大約三年沒有追蹤,因為這份骨科的 MRI 報告又讓我回到了婦產科。這次,醫師對於超音波的講解變得很模糊,以往乖乖定期追蹤的十年間,醫師看了影像都直接說,這是巧克力囊腫,左邊幾公分、右邊幾公分,但這次醫師給了我不是很肯定的說明,「這邊這個圓圓的是巧克力囊腫,那這邊這個的邊緣 … 嗯 … 不太像 … 我們切開來再看會比較確定」。聽到這邊,我的腦子瞬間暈暈的,這跟我過去聽到的完全不一樣,這下糟了 …
雖然醫師沒有明講,但我內心認為有九成機會這是不好的東西,也因此在後續醫師解釋,因為過去我曾開過兩次刀,裡面沾黏比較嚴重,為了清除乾淨,這次會選擇傳統剖腹時,我直接跟醫師說,「如果看到什麼該切除的器官,都切掉沒關係,既然都開刀了,我什麼都可以切,不用留」。
▌歷經四個月,終於確定了疾病名稱
醫師排了很近的手術時間,印象中大概是一週內,但過去在工作上很喜歡逼死自己的我,居然還跟醫師說,「可是週一我有個案子要交耶」,還好,醫師很好心的幫我把手術延到週二。或許我的執刀醫師很常遇到病人無法接受自己得了癌症,除了術前完全沒有提到癌這個字,在手術中緊急化驗確定診斷後,也和外面等待的親友說,「先不要告訴她」。
我想每個人都會問吧!當我回到病房清醒後問的第一件事情,當然就是「醫師說什麼」,不過照顧我的親友還真的很聽話,叫我先休息之後再說,但聽到這個回覆,我更加確定我不是單純的巧克力囊腫了。2023 年 9 月,我得了卵巢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