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序卦傳下篇之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言:易經包括「經」跟「傳」兩個部分內容。「經」是全書的核心,「傳」則是解釋「經」的。一般認為「經」是周文王和周公共同著的,「傳」則是後人累計並由孔子整理而成的。 原文: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 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恆者,久也。 物,不可以久居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物不可以終遯,故受之以大壯。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於以晉。晉者,進也。進必所傷,故受之以明夷。夷者,傷也。 傷於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蹇者,難也。物不可以終難,故受之以解。解者,緩也。 緩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夬者,決也。決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 這一章繼續講易經排序,不過講的是天道以外的人道排序。人道卦象遵循著天道卦象繼續讓萬物茁壯,萬物成長的時候必須遵循天道之路,才有可能生生不息延綿長久。天下萬物不可長久在天地之間,萬物根據天地有生有滅,循環在天地之間,故萬物之德行養成萬物的狀態生成。 孔子說聖人依天道做出來的易經卦序,順著天道循環,使得萬物之間成長茁壯,萬物依序著天道執行天地作為,使得萬物改變本性得以成長,順應天地之間的變化生存下去,若是萬物失去了善變,即將得來不善變的卦象顯示。 舉個例子來說說。 道德經第三十章:「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有一句話說天道好還。我們做人處事在生活上各方面能夠利他的地方盡量地幫助他人,不要為了自己的一點利益折損更多人的大利益。 看看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是不是如此,比如說明明一起上班,一起領薪水,有的人卻偏偏要借錢過日子,最上跟你說下個月還,卻一再地拖延,最後越借越大,借錢借到導致最後還錢翻臉不認,甚至於跟很多身邊的人造謠說自己是受害者,被欠錢的人也因此看清了,就開始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清楚,假如這是朋友,這是工作夥伴,至此老死不相往來,也有可能引起殺身之禍。 借錢不還,這是因:引來殺身之禍,這是果。有的人一個月,一天賺了幾千萬,開豪車住豪宅,就得意洋洋地在朋友圈吆喝,驕縱起來,看不起一個月賺幾千元的朋友,穿不起名牌衣,開不起豪車的朋友,就這樣揮霍無度,一旦生意失敗,或者突然生一場大病,平時吆喝吃喝的朋友卻藉口忙於工作無法探視,只有在告別式的時候才出現滴兩滴眼淚。反而是他看不起的寒酸朋友一路看顧他的病狀,但從此也失去聯繫了。這就是天道卦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謝立婷隨寫人生沙龍街
51會員
430內容數
1.各類自然文化與社會政治議題 2.各類生活關察文 3.講不完的教育專題文章 4.各類主題徵文 5.菩提道次第廣論 6.現代詩 7.現代小說
2025/07/25
本文探討易經序卦的排列邏輯,並以臺灣政治罷免事件為例,闡述易經卦象如何反映社會現象中的對立與和解。文章從易經經傳、卦象排序的原理出發,結合道德經的哲學觀點,分析罷免事件中雙方角力的本質,以及最終走向和解的可能性。
Thumbnail
2025/07/25
本文探討易經序卦的排列邏輯,並以臺灣政治罷免事件為例,闡述易經卦象如何反映社會現象中的對立與和解。文章從易經經傳、卦象排序的原理出發,結合道德經的哲學觀點,分析罷免事件中雙方角力的本質,以及最終走向和解的可能性。
Thumbnail
2025/07/24
本文探討易經的卦象排序及其哲學意涵,並以現代生活案例說明序卦的運作原理。易經由天地萬物生生不息的過程,闡述順應自然,不可強求的道理。文中提及道德經相關章節,以佐證易經的哲學觀點。
Thumbnail
2025/07/24
本文探討易經的卦象排序及其哲學意涵,並以現代生活案例說明序卦的運作原理。易經由天地萬物生生不息的過程,闡述順應自然,不可強求的道理。文中提及道德經相關章節,以佐證易經的哲學觀點。
Thumbnail
2025/07/17
易經的八卦象徵著萬物,本文闡述了八卦在人、物、事上的體現,並以改變命運為例,告誡人們要順應天道,不可違背自然規律。
Thumbnail
2025/07/17
易經的八卦象徵著萬物,本文闡述了八卦在人、物、事上的體現,並以改變命運為例,告誡人們要順應天道,不可違背自然規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原文: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窕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這一篇要回到之前的篇章,天地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以百姓為芻狗。隨著大道精神做出最好的選擇,恍恍惚惚之間猶如
Thumbnail
原文: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窕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這一篇要回到之前的篇章,天地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以百姓為芻狗。隨著大道精神做出最好的選擇,恍恍惚惚之間猶如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他人不同,並與佛法相似的探討世俗的取捨,以及追隨大道長遠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他人不同,並與佛法相似的探討世俗的取捨,以及追隨大道長遠的重要性。
Thumbnail
早期人家,為了養家養孩子,有錢賺就好,比較不會去思考工作內容符不符合善良和慈悲。加上民風閉塞,資訊也不流通,除了佛寺廟宇的師父講經說法順勢帶入因果觀念之外,並沒有其他管道可以了解因緣果報的道理,因此在不知情的狀況下造罪又造惡。 吃人一斤,還人十六兩,這就是因果循環,這個道理人人都懂,不過如果放
Thumbnail
早期人家,為了養家養孩子,有錢賺就好,比較不會去思考工作內容符不符合善良和慈悲。加上民風閉塞,資訊也不流通,除了佛寺廟宇的師父講經說法順勢帶入因果觀念之外,並沒有其他管道可以了解因緣果報的道理,因此在不知情的狀況下造罪又造惡。 吃人一斤,還人十六兩,這就是因果循環,這個道理人人都懂,不過如果放
Thumbnail
天心:「經學家有兩種,一種為思想家型,他們受了經學典籍的基本教育,而經學典籍在他們思想中發生各種程度不同的作用,他們並非以傳經為業的經學家型人物。而由二戴《禮記》、《易》十《翼》、《春秋》三《傳》可知另有一批經學家,以某一經為中心,作了許多解釋和創發的工作。他們順着所治的經以形成他們的思想⋯⋯
Thumbnail
天心:「經學家有兩種,一種為思想家型,他們受了經學典籍的基本教育,而經學典籍在他們思想中發生各種程度不同的作用,他們並非以傳經為業的經學家型人物。而由二戴《禮記》、《易》十《翼》、《春秋》三《傳》可知另有一批經學家,以某一經為中心,作了許多解釋和創發的工作。他們順着所治的經以形成他們的思想⋯⋯
Thumbnail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知乎?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為乎? 生之,蓄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章節回顧 道是天地萬物運行之道理,有其本質、原則與特徵行為。循序了解前六章的過程,慢慢在心田中蘊育一個
Thumbnail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知乎?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為乎? 生之,蓄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章節回顧 道是天地萬物運行之道理,有其本質、原則與特徵行為。循序了解前六章的過程,慢慢在心田中蘊育一個
Thumbnail
介紹拮抗及損補兩種形式,辨識有餘、不足、天之道與人之道。
Thumbnail
介紹拮抗及損補兩種形式,辨識有餘、不足、天之道與人之道。
Thumbnail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為政第二)。 一世有三十年,十世就是三百年,百世就是三千年。『損』和『益』都是易經中的卦象。孔子晚年專注于注釋《易經》,相傳《易經》中的《易傳》即為孔子
Thumbnail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為政第二)。 一世有三十年,十世就是三百年,百世就是三千年。『損』和『益』都是易經中的卦象。孔子晚年專注于注釋《易經》,相傳《易經》中的《易傳》即為孔子
Thumbnail
未知為「玄」,「道」與「名」乃一體兩面。
Thumbnail
未知為「玄」,「道」與「名」乃一體兩面。
Thumbnail
具有通達德性的人,無所不包容,一切都依自然大道而行。「道」若做為物體,那麼就是恍恍惚惚沒有形狀可言。惚惚恍恍,其中又似乎有相。恍恍惚惚沒有形體可得,但是當中又似乎有物可循。 深遠而玄妙,其中有精華。從今日到古代,它的名稱從來就存在,好讓人得以閱覽萬物的開始。
Thumbnail
具有通達德性的人,無所不包容,一切都依自然大道而行。「道」若做為物體,那麼就是恍恍惚惚沒有形狀可言。惚惚恍恍,其中又似乎有相。恍恍惚惚沒有形體可得,但是當中又似乎有物可循。 深遠而玄妙,其中有精華。從今日到古代,它的名稱從來就存在,好讓人得以閱覽萬物的開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