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到運動中心代課,是一堂暑假的團體桌球課。
第一堂,我帶著孩子們練習手感。大家都在自己的節奏中練習,突然──
一顆球飛上了天花板,接著,另一顆球朝我直直地砸過來。
我心裡升起一股怒氣。
因為在課前,我反覆強調過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特別是安全。
我把他叫過來,壓下情緒問他:「你知道為什麼我罵你嗎?」
他點了點頭。
「那為什麼要這樣做?」
「因為很無聊……」他小聲說。
那一刻,我的情緒有了轉變。從氣憤,到理解。
我跟他解釋行為的後果,也說:
「我知道你覺得無聊,但你不能影響其他人,更不能用球打人。
學會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
然後我請他先去一旁冷靜三分鐘。
下課前,我走過去,把球遞給他,輕握著他的手。
沒有責備,只是靜靜地陪他練習。
一球、一球──他漸漸抓到訣竅,開始主動地試著接住球的節奏。
很多時候,孩子不是故意搗蛋。
他們只是,還不會說出心裡的委屈和困惑。
所以,他們用抗議來發聲──
打人、吼叫、搗蛋,其實都在說:
「我需要被理解。」
你也遇過這樣的孩子嗎?
或者,你也曾是那樣的孩子?
歡迎留言,我會一則一則認真看。
🏓 我是一位桌球教練,也是一個熱愛觀察與記錄教育現場的人。
這裡會分享我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故事、反思與成長。
如果你喜歡這樣的內容,歡迎訂閱、收藏,或分享給也在陪孩子成長的你/朋友。
#桌球教練日常#教學札記#內在成長#孩子的成長#教育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