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不等於中立,冷靜不是沒有立場
當許多人在關心罷免、談論民主時,總會有人說:「我中立」、「我沒意見」、「我覺得兩邊都有問題」。這聽起來理性、冷靜,甚至讓人誤以為是某種智慧的姿態。
但在面對重大民主危機時,這種「假中立」其實是一種逃避,更可能成為破壞民主的無聲共犯。
❗️不是每一個沉默者都惡意,但每一個不選擇的時刻,都有代價。
當國防預算被砍、教育資源被縮、資安架構被破壞;
當親中言論大行其道、立院變成配合外力的橡皮圖章, 說「我沒有立場」,其實就是選擇讓這些事情繼續發生。
⚠️中立,不是什麼都不管,而是應該有原則地站在民主這一邊。
真正的中立,是願意對破壞民主制度的勢力說不,
是對配合中共勢力掏空台灣根基的行為保持警覺, 而不是對砍預算、削資安、放寬中資視而不見。
🧩「這不是政治,是生活。」
罷免不是政黨鬥爭,而是一種制度性的防衛機制。
這次的罷免行動針對的不是單一立委的理念,而是對一整套親中、反民意、掏空國安的政治布局的防線。
如果你認為今天這只是「選贏的一方不服氣」,那麼你可能看不見——
這些人下一步要做的,是:
- 修改《選罷法》,讓你連罷免都不能提案
- 凍結獨立媒體與公民團體的預算
- 大量引入中資,讓言論與市場被掌控
- 改寫教育法、通訊法,封住下一代的思想自由
- 慢慢讓「民主」只剩下殼子
🧭「我不住那區,不想浪費時間」聽起來熟悉嗎?
這次太多人選擇「我沒立場」的安全話術,但那不是真正的安全。
如果這一回我們什麼都不做,那下回可能連選票都用不上。
因為民主,正在一點一滴被蠶食。
🛡️國際社會正在看
罷免案的失敗,讓許多原本願意支持台灣的外國政界人士感到動搖。
「台灣真的反對中國嗎?」
「還值得我們冒著代價、站在台灣這一邊嗎?」
民主價值不是靠喊的,而是要一票一票守出來。
我們的每一個選擇,其實都在向世界發出訊號。
🌱這不是煽動,而是最後的提醒
當面對滲透與破壞,還能選擇「保持中立」,這不是成熟,而是危險。
這不是哪一黨的事,而是每一個台灣人的事。
沉默不會保護我們,假裝沒有立場,才是真正的讓利給強權。
❤️請記住:
這個社會,不該用嘲笑與冷漠回應堅持民主的人。
那些努力推動罷免的人,不是亂、不是煩、不是輸不起, 他們只是太愛這塊土地,不願在沉默中等到滅頂的那天。
即便艱難,也願彼此照亮,因為——我們還在相信,還在努力,還在守護這片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