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成就感綁架你的人生:閱讀《重啟人生》後的深刻體悟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年中了,我打開電腦,開始像往年一樣檢視工作成果。 但這次,不只是業績報表,我更想盤點自己的內心。


raw-image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重啟人生》(From Strength to Strength),看完後真的有種「被人生按了重啟鍵」的感覺。書中一開始的那個故事,我永遠忘不了。

那是一趟從洛杉磯飛往華盛頓的深夜班機。飛機艙內一片漆黑,大多數乘客都在睡覺或看電影,而作者正在筆電前趕工。他突然聽見後座傳來輕聲的安撫與嘆息,一位女士不斷安慰身旁的男士:「別再胡思亂想了,沒有人說你沒用了。」

男士卻低聲喃喃:「死了就好了……」

這突如其來的一句話,像針扎進我心裡。作者也被嚇了一跳,忍不住豎起耳朵。那是一種社會科學家的直覺與同理 : 他開始想像,這位男人或許曾懷抱夢想,曾拚命追逐人生高峰,如今卻因年華老去、身體衰退,彷彿被這個世界遺忘。

飛機降落,燈亮起,當作者轉頭看向後座,準備一睹那個說想死的男人時,他驚訝地發現,那竟然是他從小敬仰的英雄,是一位曾締造無數功績、受人尊敬的名人。

一秒前還沉浸在深深無望中的他,在走出機艙時,被機長認出並致敬:「先生,我從小就崇拜您。」那一刻,這位老英雄彷彿瞬間被點亮,挺直了背、露出了笑容。

那畫面令人久久不能釋懷。

一位擁有光榮過去的英雄,也會在某一天感到自己毫無價值?

如果連他都如此,那我們呢?


raw-image

_照片攝自 博客來


作者在這趟旅程後,開始重新檢視自己的人生。他發現,儘管自己事業有成、擁有無數頭銜與掌聲,卻並不快樂。他用科學家的思維研究人生的「第二曲線」,也就是當我們的體力、反應、創造力不再像年輕時那樣敏捷時,我們還能如何活得有意義、有價值?

他告訴我們:真正的轉機,不是在高峰時再往上爬,而是在開始下坡時,優雅地轉彎,找到通往另一座山的路。

這本書深深打中了我。因為,我也曾是那種以工作為全部、對成就成癮的人。週末還在偷偷工作,對休息感到不安;為了成績,忽略了關係;甚至曾經以為「只要努力就會快樂」。但結果呢?越努力,越迷失。

我們常常以為,只有成功的自己才值得被愛。

但書中提醒我: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等於你的頭銜。你也不必永遠站在舞台中央。

真正的價值,來自你是否清楚自己是誰,而非別人怎麼看你。

真正的快樂,是在每個生命階段,活出你願意為之付出、也能從中感到自由的樣子。

所以,如果你也正經歷人生的轉彎,感覺失去動力、懷疑自己的價值……我真心推薦你讀這本書。《重啟人生》不是教你成功,而是邀請你誠實看見自己,用經驗與智慧走出更真實、自由的生命風景。

我們都值得這樣的重啟。

 

🎧【收聽南希不設限的完整分享 Podcast】於留言處

https://player.soundon.fm/p/de08cf6b-4369-4548-a30e-60c77faa9a86/episodes/24df78e2-e9f1-419e-abaa-288f6ebc09c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南希不設限書房
8會員
27內容數
南希主持《不設限自媒書房》,走過影視、新聞與藝文現場,戲劇學碩士出身,喜歡紐約的百老匯、外百老匯與現代舞的自由氣息。熱愛藝術的奔放,也關注心靈、人際、創業與生活美感。最愛吳爾芙的一句話:「人不該是插在花瓶裡的靜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隨風起舞的韻律。」不設限,就是南希的生命風格。
南希不設限書房的其他內容
2025/07/31
一位資深記者在50歲時放下人人稱羨的職業,轉而投入南投仁愛鄉的親愛愛樂弦樂團,從批判到陪伴,從計較到甘願,用更深刻溫柔的方式說故事,用音樂改變世界。
Thumbnail
2025/07/31
一位資深記者在50歲時放下人人稱羨的職業,轉而投入南投仁愛鄉的親愛愛樂弦樂團,從批判到陪伴,從計較到甘願,用更深刻溫柔的方式說故事,用音樂改變世界。
Thumbnail
2025/07/26
本文分享作者參與專案的經驗,並以此引出「說故事」在品牌創造中的重要性,推薦許榮哲的《三分鐘說18萬個故事,打造影響力》一書,並以賈伯斯、盲人乞討等例子說明情感連結勝於單純訊息傳遞的道理。
Thumbnail
2025/07/26
本文分享作者參與專案的經驗,並以此引出「說故事」在品牌創造中的重要性,推薦許榮哲的《三分鐘說18萬個故事,打造影響力》一書,並以賈伯斯、盲人乞討等例子說明情感連結勝於單純訊息傳遞的道理。
Thumbnail
2025/07/23
五十歲轉行投入特殊教育的寶貝老師,分享她從電子業Top Sales到特教老師的心路歷程。這不是一次失敗的轉職,而是一場信仰的召喚,讓她放下過去的成就,用愛與耐心陪伴特教孩子,重新找回生命的意義。文章呼籲社會大眾給予特教家庭更多理解與包容。
Thumbnail
2025/07/23
五十歲轉行投入特殊教育的寶貝老師,分享她從電子業Top Sales到特教老師的心路歷程。這不是一次失敗的轉職,而是一場信仰的召喚,讓她放下過去的成就,用愛與耐心陪伴特教孩子,重新找回生命的意義。文章呼籲社會大眾給予特教家庭更多理解與包容。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想追尋不同的道路,該面對許多取捨。從職業目標到個人價值觀,都需要細心思考。
Thumbnail
人生下半場,想追尋不同的道路,該面對許多取捨。從職業目標到個人價值觀,都需要細心思考。
Thumbnail
逐步完成目標總是能帶來成就感,但進入中年後,達成與未達成目標都帶來問題。面對失敗與調整自我評價的過程令人心煩,但卻是生活的真正樣貌。
Thumbnail
逐步完成目標總是能帶來成就感,但進入中年後,達成與未達成目標都帶來問題。面對失敗與調整自我評價的過程令人心煩,但卻是生活的真正樣貌。
Thumbnail
探討中年時期的自我探索與轉變,如何勇敢活出自己,走向唯一的天職與使命。
Thumbnail
探討中年時期的自我探索與轉變,如何勇敢活出自己,走向唯一的天職與使命。
Thumbnail
每個人都需要學習定期梳理自己,同時學會放過自己。 三月開始至今,體驗自由接案的工作者生活,自由同時學習自律,忙碌工作同時,試著平衡生活。我疏離了創作,疏離了我最愛的文字,因為想要完美,我無法寫出任何東西,隨興的限動分享生活,讓我感覺自由,後來學會放過自己,所以彈性的創作。 我問我自己,
Thumbnail
每個人都需要學習定期梳理自己,同時學會放過自己。 三月開始至今,體驗自由接案的工作者生活,自由同時學習自律,忙碌工作同時,試著平衡生活。我疏離了創作,疏離了我最愛的文字,因為想要完美,我無法寫出任何東西,隨興的限動分享生活,讓我感覺自由,後來學會放過自己,所以彈性的創作。 我問我自己,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軌跡,隨著人生進程,退休之後的生活如何過?這些都是需要自我審視的問題。文章提到了對退休生活的建議,如找出自己感興趣的事、認真投入其中等。同時也提到了對於工作與生活的反思,人生的軌跡都各自不同,每個人都需要做自己人生的功課,找出自己的軌跡。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軌跡,隨著人生進程,退休之後的生活如何過?這些都是需要自我審視的問題。文章提到了對退休生活的建議,如找出自己感興趣的事、認真投入其中等。同時也提到了對於工作與生活的反思,人生的軌跡都各自不同,每個人都需要做自己人生的功課,找出自己的軌跡。
Thumbnail
這是一本講述人生觀與生命成就的書籍,作者透過自身的經歷與體悟,分享如何成為自己、面對人生挑戰、放下牽絆,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書中充滿感人的文字與啟發的故事,值得細細品味。
Thumbnail
這是一本講述人生觀與生命成就的書籍,作者透過自身的經歷與體悟,分享如何成為自己、面對人生挑戰、放下牽絆,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書中充滿感人的文字與啟發的故事,值得細細品味。
Thumbnail
當我們看著別人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取得進展時,往往會感到困惑和挫折。然而,嘗試和學習新事物,即使最終失敗回到原點,也是思想成長的過程。這些經驗和思想的改變將幫助我們未來做出更好的決定。
Thumbnail
當我們看著別人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取得進展時,往往會感到困惑和挫折。然而,嘗試和學習新事物,即使最終失敗回到原點,也是思想成長的過程。這些經驗和思想的改變將幫助我們未來做出更好的決定。
Thumbnail
我在年度回顧興致勃勃地跟大家分享我對新的一年有多麽興奮,這次的口試似乎將我打入谷底,我甚至不知道我是否能繼續完成我的夢想。
Thumbnail
我在年度回顧興致勃勃地跟大家分享我對新的一年有多麽興奮,這次的口試似乎將我打入谷底,我甚至不知道我是否能繼續完成我的夢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