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童刑責修法爭議:正義與比例原則的平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近年來,台灣社會因多起幼童受虐致死案件而震驚,民意強烈要求加重刑責以遏止悲劇重演。根據衛福部統計,2020至2024年間,每年平均有26名兒少因不當對待致死或重傷,2023年更創下62,314件兒少保護通報案件新高,顯示問題的嚴重性。立法院針對《刑法》第271條(殺人罪)、第286條(妨害幼童身心發展罪)及第77條(假釋規定)提出多項修法草案,試圖透過加重刑罰、增訂死刑選項及限制假釋來回應民意。然而,修法過程引發熱議,凸顯正義追求與法律比例原則間的緊張關係。

修法背景與民意壓力

台灣社會對虐童案件的憤慨源於案件的殞地悲劇性與幼童的無助。未滿七歲或十二歲的幼童,因缺乏自我保護能力,常成為施虐者的目標。提案中,民進黨籍委員郭昱晴等16人主張修訂《刑法》第271條,針對以凌虐、長期疏忽等方式致未滿十二歲者死亡的行為,增訂死刑、無期徒刑或12年以上有期徒刑,同時將第286條加重刑責年齡從未滿七歲上修至未滿十二歲,以強化保護範圍。此提案參考《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的「兒童」定義,試圖填補法律漏洞,並回應司法院113年憲判字第8號解釋,確認死刑在特定重大犯罪中的正當性。

相對地,國民黨與民眾黨提案則聚焦更低齡的未滿七歲或六歲幼童,強調其無行為能力,主張對此類犯罪施以死刑或無期徒刑,並有提案建議限制假釋,如洪孟楷等18人提案增訂第271條之一,針對凌虐未滿十二歲者致死處死刑或無期徒刑,且不得假釋。國民黨團與邱鎮軍等19人更提出提高第286條罰金上限至500萬,並將致死刑期提升至15年以上,試圖以更嚴厲的懲罰回應民意。

修法爭議:正義與比例原則的拉鋸

修法背後反映了社會對正義的渴求,但也引發法律適用的爭議。司法院在審查會中指出,部分提案在刑度設計上可能與《刑法》第33條有期徒刑上限15年的規定衝突,如邱鎮軍等人提案的「15年以上有期徒刑」。此外,提案中對「凌虐」定義的擴張,如增列「長期疏忽、暴力控制、飢餓、限制自由」等行為,雖更貼近實務需求,但法務部提醒,過於廣泛的定義可能導致法官適用時的模糊性,影響罪刑相當原則。

假釋限制的提案也引發討論。陳亭妃等17人提案修訂第77條,建議對犯第286條或《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特定罪行者不得假釋,試圖確保重刑犯不輕易回歸社會。然而,司法院質疑是否應將所有相關罪行一概排除假釋,認為應更細緻考量比例原則。最終,審查會決定維持第77條現行條文,顯示對假釋限制的謹慎態度。

三讀結果與影響

經黨團協商,立法院於114年7月18日完成部分條文三讀。第286條修正案部分通過,增訂對未滿七歲者施虐致死處死刑或無期徒刑,致重傷處無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顯示對低齡幼童保護的共識。但第271條相關提案因爭議較大,保留未決,反映各方對死刑適用範圍的意見分歧。法務部承諾將持續檢討虐童刑責,並強化偵查與執法,確保司法回應社會期待。

評論:尋求正義的平衡之道

虐童案件的刑責修法,無疑是對社會傷痛的回應,但如何在正義與法治間取得平衡,考驗立法智慧。加重刑罰與增訂死刑或許能短暫平息民怨,但司法的終極目標應是預防而非單純懲罰。提案中擴大保護年齡至12歲、細化凌虐定義的努力,顯示對兒童權益的重視,符合《兒童權利公約》的精神。然而,過高的刑度或假釋限制,若未搭配精準的司法適用與社會預防機制,可能導致法律執行偏離比例原則,甚至難以有效嚇阻犯罪。

未來,台灣應在修法之外,強化社福體系與教育宣導,從源頭減少虐童事件。司法機關也需透過嚴謹的證據蒐集與量刑判斷,讓每一案件都能彰顯正義,而非僅靠重刑堆砌民意滿足。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對弱勢兒童的保護,讓悲劇不再重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KmanTW 的 沙發
1會員
71內容數
TKmanTW 的 沙發 不專業的生活演變
TKmanTW 的 沙發的其他內容
2025/08/07
臺灣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長照需求大增,老人福利機構評鑑制度改革刻不容緩。《老人福利法》修正案通過,將評鑑改為「合格/不合格」二元制,與其他長照法規接軌,提升服務品質與公平性。本文剖析修法內容、各黨團立場及挑戰,並提出改善建議,期盼建構更優質的長照環境。
Thumbnail
2025/08/07
臺灣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長照需求大增,老人福利機構評鑑制度改革刻不容緩。《老人福利法》修正案通過,將評鑑改為「合格/不合格」二元制,與其他長照法規接軌,提升服務品質與公平性。本文剖析修法內容、各黨團立場及挑戰,並提出改善建議,期盼建構更優質的長照環境。
Thumbnail
2025/08/07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五十三條修正案近期在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審查通過,針對大眾運輸工具的「博愛座」改為「優先席」,並將優先乘坐對象從「身心障礙者及老弱婦孺」擴大為「身心障礙者或有其他實際需要者」。此修法不僅回應近年博愛座爭議引發的社會對立,更試圖透過更具包容性的制度設計,促進台灣社會
2025/08/07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五十三條修正案近期在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審查通過,針對大眾運輸工具的「博愛座」改為「優先席」,並將優先乘坐對象從「身心障礙者及老弱婦孺」擴大為「身心障礙者或有其他實際需要者」。此修法不僅回應近年博愛座爭議引發的社會對立,更試圖透過更具包容性的制度設計,促進台灣社會
2025/08/07
立法院法制局2025年8月發布的報告,主張憲法判決對立法機關「僅有尊重義務,尚無遵從之必要」,引發朝野激烈爭議。此報告由立法院長韓國瑜上任後任命的法制局長郭明政等人撰寫,試圖重新界定憲法判決對立法院的約束效力,挑戰台灣憲政體制的核心原則。
2025/08/07
立法院法制局2025年8月發布的報告,主張憲法判決對立法機關「僅有尊重義務,尚無遵從之必要」,引發朝野激烈爭議。此報告由立法院長韓國瑜上任後任命的法制局長郭明政等人撰寫,試圖重新界定憲法判決對立法院的約束效力,挑戰台灣憲政體制的核心原則。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一個專案不同問題,一個問題不同單位,一件個案毫無溝通
Thumbnail
一個專案不同問題,一個問題不同單位,一件個案毫無溝通
Thumbnail
兒童,一直是社會族群裡最弱勢且涉世未深,亟需要被保護和關心的一群。在他們身上,可能發生兒少性侵、偷拍、誘拍、勒索…等各種性剝削,以及販賣兒童。這些悲劇的發生,不該讓他們(受害者)成為被指摘的對象。這不是只是在看年紀小的A片,也不是什麼家醜不外揚,這些想法只會助長兒少性剝削的濫觴。
Thumbnail
兒童,一直是社會族群裡最弱勢且涉世未深,亟需要被保護和關心的一群。在他們身上,可能發生兒少性侵、偷拍、誘拍、勒索…等各種性剝削,以及販賣兒童。這些悲劇的發生,不該讓他們(受害者)成為被指摘的對象。這不是只是在看年紀小的A片,也不是什麼家醜不外揚,這些想法只會助長兒少性剝削的濫觴。
Thumbnail
也許這個巧合相當的細思及恐,兩岸接連發生惡性重大的未成年殺人案件,也無獨有偶地激起民憤,要求重辦案件求處死刑,及取消未成年人的刑事豁免的民意水漲船高,在台灣甚至已經連屬送到立法機關,這說明一個問題,未成年人刑事豁免的制度已經形成法律漏洞,這個漏洞的形成不只是法制面的因果問題,教育及社會風氣都有責任,
Thumbnail
也許這個巧合相當的細思及恐,兩岸接連發生惡性重大的未成年殺人案件,也無獨有偶地激起民憤,要求重辦案件求處死刑,及取消未成年人的刑事豁免的民意水漲船高,在台灣甚至已經連屬送到立法機關,這說明一個問題,未成年人刑事豁免的制度已經形成法律漏洞,這個漏洞的形成不只是法制面的因果問題,教育及社會風氣都有責任,
Thumbnail
打算來講講夢羽目前看到的社會狀態雖然夢羽我還只是個國中生,但其實正因為是小孩,所以才對家暴這件事深有感觸,據統計,台灣光是2022年發生的家庭暴力通報案件就高達19萬2千多件,平均算下來每天約有526件家暴案件發生,而這僅僅是通報的量,實際上發生的家暴事件恐怕是多數不勝數
Thumbnail
打算來講講夢羽目前看到的社會狀態雖然夢羽我還只是個國中生,但其實正因為是小孩,所以才對家暴這件事深有感觸,據統計,台灣光是2022年發生的家庭暴力通報案件就高達19萬2千多件,平均算下來每天約有526件家暴案件發生,而這僅僅是通報的量,實際上發生的家暴事件恐怕是多數不勝數
Thumbnail
最近又發生了兇殘的虐童事件。為什麼大部分的人會對虐童事件有這麼大的情緒波動?我想因為或多或少,我們都代入了自己童年裡不愉快的經驗。所以聽到這種事件或是看到相關畫面,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那個小孩,會不由自主地把曾經受過的委屈從埋好的地方又挖出來過一遍。 我相信虐童事件其實一直都在我們身邊,只是大多
Thumbnail
最近又發生了兇殘的虐童事件。為什麼大部分的人會對虐童事件有這麼大的情緒波動?我想因為或多或少,我們都代入了自己童年裡不愉快的經驗。所以聽到這種事件或是看到相關畫面,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那個小孩,會不由自主地把曾經受過的委屈從埋好的地方又挖出來過一遍。 我相信虐童事件其實一直都在我們身邊,只是大多
Thumbnail
【保母虐童連署案單日達標】 保母涉虐童案引發社會輿論譁然,有立委主張修法,提出虐童致死案必須加重其刑,或是最重可判死刑。 另有網友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發起連署提案,目前已有超過1萬2千人附議,依照規定,提案通過附議後,主管機關必須在60天內回應,也就是相關主管機關必須在5月14日前回應此案。
Thumbnail
【保母虐童連署案單日達標】 保母涉虐童案引發社會輿論譁然,有立委主張修法,提出虐童致死案必須加重其刑,或是最重可判死刑。 另有網友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發起連署提案,目前已有超過1萬2千人附議,依照規定,提案通過附議後,主管機關必須在60天內回應,也就是相關主管機關必須在5月14日前回應此案。
Thumbnail
台北市一名劉姓保母遭爆出涉嫌與其妹凌虐男童致死引發各界譁然。其中,社工也遭上銬解送北檢。 心血來潮做了幾個小小的觀察,筆者收集 ETtoday、三立新聞網、TVBS 三家媒體 3/12~3/13所有報導。 雖然知道網媒會快速產出大量的新聞,但看到這個數字還是嚇到瞠目結舌...真的很誇張。
Thumbnail
台北市一名劉姓保母遭爆出涉嫌與其妹凌虐男童致死引發各界譁然。其中,社工也遭上銬解送北檢。 心血來潮做了幾個小小的觀察,筆者收集 ETtoday、三立新聞網、TVBS 三家媒體 3/12~3/13所有報導。 雖然知道網媒會快速產出大量的新聞,但看到這個數字還是嚇到瞠目結舌...真的很誇張。
Thumbnail
近日狠心保母虐幼童致死案,我不禁質疑,刑法第二八六條關於凌虐兒少致傷害之刑罰,卻跟普通傷害罪相差無幾,還有機會緩刑或易科罰金;凌虐兒少致死,不得判處死刑,刑罰竟比普通殺人罪還輕。法院實務也多認定,凌虐兒少是(重)傷害而非殺人的犯意,因此不會以殺人罪論處凌虐兒少致死。
Thumbnail
近日狠心保母虐幼童致死案,我不禁質疑,刑法第二八六條關於凌虐兒少致傷害之刑罰,卻跟普通傷害罪相差無幾,還有機會緩刑或易科罰金;凌虐兒少致死,不得判處死刑,刑罰竟比普通殺人罪還輕。法院實務也多認定,凌虐兒少是(重)傷害而非殺人的犯意,因此不會以殺人罪論處凌虐兒少致死。
Thumbnail
去年年底,臺灣發生國中生割頸殺死同校同學的悲劇,震驚社會。涉案的女學生多次在網路上嗆聲「我未成年法律會保護我」,一條無辜的生命消失了,卻沒有任何悔過之心。現在的孩子怎麼了?未成年人是不是成為犯罪的三不管地帶呢?如何杜絕校園暴力? 本集許律師將討論未成年犯罪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去年年底,臺灣發生國中生割頸殺死同校同學的悲劇,震驚社會。涉案的女學生多次在網路上嗆聲「我未成年法律會保護我」,一條無辜的生命消失了,卻沒有任何悔過之心。現在的孩子怎麼了?未成年人是不是成為犯罪的三不管地帶呢?如何杜絕校園暴力? 本集許律師將討論未成年犯罪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本文將以實際案例帶您了解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1條規定,不得使六歲以下兒童或需要特別看護的兒童獨處或由不適當之人代為照顧,違反的後果及相關處罰。
Thumbnail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本文將以實際案例帶您了解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1條規定,不得使六歲以下兒童或需要特別看護的兒童獨處或由不適當之人代為照顧,違反的後果及相關處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