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須菩提聽聞了這部經的妙義,深深了悟<<金剛經>>的義理指趣,感激涕零地向佛陀頂禮讚歎,並請示佛陀說:「世上希有的世尊!佛陀您說的如以上的甚深微妙經典,是我證得阿羅漢果,獲得慧眼以來,還未曾聽聞過的。佛陀!如果有人聽聞了這經法,而能信心清淨,那麼,他便有了悟實相的智慧,應當知道這人已經成就第一希有的功德。佛陀!實相即是非一切相,是所以如來說以非一切相之本相,不執求、不住著,即名為實相。
佛陀!我今日能夠親聞佛陀講這部經典,能夠信解受持,對我而言並不是難事,若是到了末法時代最後五百年,如果有眾生,在那時聽聞這微妙經義,而能信心清淨信受奉持,這個人便是世上第一希有的人。為什麼呢?因為這人已頓悟真空之理,沒有我、人、眾生、壽者等四相的分別了。為什麼呢?因為這四相本非真實,如果能離這些虛妄分別的幻相,那麼就沒有我、人、眾生、壽者等四種對立相的執著了。為什麼呢?遠離一切虛妄之相,便與佛無異,而可以稱之為佛了。
佛陀見須菩提已深解義趣,便為他印可:「很好!很好!如果有人聽聞這部經,而對於般若空理能夠不驚疑、不恐怖、不生畏懼,應當知道,這人是甚為希有難得的。為什麼呢?須菩提!因為他已了悟如來所說的第一波羅蜜,即不是第一波羅蜜,因六波羅蜜,性皆平等,無高低次第,並沒有所謂的第一波羅蜜。五波羅蜜,皆以般若為導,若無般若,就如人無眼,所以,第一波羅蜜只是方便的假名而已。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並非實際有忍辱波羅蜜,因為般若本性,是寂然不動的,哪有忍辱不忍辱的分別?所以,忍辱波羅蜜也只是度化眾生的假名而已。為什麼呢?須菩提!我於過去世受到歌利王節節支解我的身體,我當時,因為得到二空般若智,沒有我法二執,所以,沒有我、人、眾生、壽者四種對立相的執著。為什麼呢?當時我的身體被節節支解時,如果有我、人、眾生、壽者四種對立相的執著,便會生起瞋恨心。
須菩提!我回想我在過去當一位修行忍辱波羅蜜的仙人的那五百世中,在那時,內心也無我、人、眾生、壽者四種對立相的執著,所以能慈悲忍辱、不生瞋恨心。所以,須菩提!菩薩應該捨離一切妄相,發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心,不應該住於色塵上生心,也不應該住於聲香味觸法等諸塵上生心,應當無所執著而生清淨心。如果心有所執著,就是不能安住了。所以佛陀說:菩薩的心不應當執著於任何事相上而行布施。須菩提,菩薩發心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所以應該如以上所言的不住相布施。如來說:一切相無非是假相,所以即非真相,不過是因緣聚合的幻現而成,非有非空。又說,一切眾生是地、水、火、風這四大因緣聚合而成,生滅變化,不應執著有,不應執著空,應無所執著。所以一切眾生即不是眾生。
須菩提:如來是說真話的、說不虛話的、如所證的真如而語的、不欺誑的、不說兩面話的。
須菩提!如來所證悟的法,既非實又非虛無。須菩提!如果菩薩心裡執著有一個可布施的法而行布施,那就像一個人掉入黑暗中一樣,一無所見。如果菩薩心能不住法而行布施,就像人有眼睛,在日光下洞見一切萬物。
須菩提!未來之時,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信受、奉行、閱讀、朗誦,即為如來以佛的智慧,完全知道、完全見到這些人,成就無量無邊無盡的功德。
【白話譯文參考:星雲大師著「金剛經講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