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不只是技術,更是一種修行。
如果能在日常裡加上幾個小小的練習,
你的筆記、洞見、對話,都會慢慢變成推動研究的「心法」。
▋每次寫筆記時:加上「如是我聞」欄位 → 確認哪些是第一手經驗與推導
問自己:
「這一段,是我親自看到、驗證的嗎?」
這個欄位會讓你分清楚:
哪裡是實證,哪裡是引用,哪裡還只是猜測。
如是我聞是研究的根,讓你的論文有自己的聲音。
▋每次洞見出現時:標記「佛」 → 培養覺醒瞬間的敏感度
proof 推到一半、數據突然跳出異常,
那個「這裡有東西」的瞬間就是小覺醒。
立刻用「佛」標記,讓啊哈時刻被看見。
久而久之,你會發現自己在鍛鍊一種:
看清本質的直覺肌肉。
▋每次與他人互動後:更新「大比丘眾」筆記 → 養成從社群汲取覺察力的習慣
meeting、討論、被問到尖銳問題後,
不是只記結論,而是記下:
「這次對話,讓我更靠近真相的地方是什麼?」
大比丘眾提醒你,
研究不是孤軍奮戰,而是群體雕刻的過程。
⸻
這三個小習慣,
會讓研究生活變得像一場日課禪修。
每天一點點,
讓你不只是完成實驗,
而是慢慢看清知識背後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