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以為我可以在這裡安穩地做下去,不會再煩惱工作的問題,但事情似乎不是我想的這麼簡單。 我原本是在區公所,而且是最需要苦民所苦的社會課,每天迎接我的就是堆積如山的案件、輪不完的櫃台與接不完的電話,這樣的日子我過了很多年,也被疲勞轟炸了很多年,要不是抗壓性夠強,很多人是撐不下去的。 但即便這樣,我還是覺得這種環境讓人身心常處在高壓狀態,不是一個適合久留的地方,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都在忍耐,為了把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但我們終究是人,不能這樣無限的被壓迫,加上當時為了接送小孩方便,我開始以學校作為我商調的選擇。 很幸運的,我找到了一所離家近的學校,雖然是總務處的缺,但我為了要脫離原本的環境,就毅然決然地去了。 我在總務處幾年後調到了學務處,照理說應該會覺得鬆了一口氣,也應該要覺得好日子來了,可是我卻越來越空虛,覺得每天都在浪費人生….
整理出來的原因如下: 1.沒有明確的分工和制度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學校沒有制度這個說法,以我的經驗而言,是真的,就算是例行的業務,也會模糊不清,行政機關的分工很明確,該誰的就是誰的,偶爾才會有討論空間,而學校則是常常界線不明,甚至你只要做過一次,後續都會變成你的工作。 2.業務規劃不透明 很多事情不會像機關統一公告,例如我待的學校沒有使用email的習慣,因此不會寄信告知大家相關資訊,有的處室連群組都沒有,很多事情都是口耳相傳。 3.階級心態很明顯 大家聽說的學校以老師為重是事實,而即便同是公務員,老師看待組長和幹事也會有階級分別,以我在機關的經驗,我覺得機關階級的氣氛其實沒有學校這麼濃厚。 4.業務龐雜,缺乏專業性 業務難度不高,但很雜,做久了會覺得自己好像只是打雜的助理,沒有什麼發揮空間。 5.沒有升遷機會 這也是大家熟知的,所以大部分的人會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 但學校當然也是有優點: 1.公文控管較彈性 學校對於公文其實不太在意,機關的公文管考讓人壓力很大,以前為了評比連標點符號全形半形用錯都會被記缺失,在學校幾乎不用擔心公文時效的問題。 2.上下班作息規律 學校上下班時間和機關差不多,因為業務壓力較小,所以大多可以準時下班,對於要照顧家庭的人是很好的選擇。 3. 業務難度低 如果喜歡例行性業務,例如像是每天都在輸入資料的,會覺得學校工作相較機關是容易上手的。 4.寒暑假業務減少 但這個會依照所在處室而有所不同,有的組在寒暑假會很閒,但有的組則未必。 整體而言,學校算是個穩定的地方,因為學校的業務大同小異,但說真的,即便沒有想要升遷,但在這樣的環境久了,還是不免會產生沒有成長性的疑慮,因為工作內容沒什麼專業度,不過這種經驗也是要體驗過才能明白,分享給大家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