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上一篇的分享,我在低調準備中高齡轉職計劃的過程中,遇到一個有趣又有點殘酷的問題:

中高齡上班族思考轉職計劃
一、中高齡轉職的阻力檢測:外界 vs. 自己
1. 外界因素(外在條件)
- 招聘廣告明寫「35 歲以下」
- 面試官隱約透露「我們團隊都很年輕」
- 培訓與升遷機會傾向提供給「潛力股」
2. 內在因素(態度與互動)
- 對新工具、新制度抗拒(例如對線上協作平台不願嘗試)
- 過度依賴過往的工作方法,覺得「反正這樣做了二十年」
- 自我設限:「我這年紀,哪家公司會要我?」

年齡限制與學習新技能
經驗分享
我在和一位 48 歲前行銷經理聊天時,他履歷漂亮、人脈豐富,卻求職半年無果。原因是他在面試中常說:「我過去都是用這套方法,效果很好。」這讓面試官覺得他不願意嘗試新策略。後來他改口成:「我有過去的經驗,也期待學習團隊的新做法」,結果在接下來的幾場面試中,面試官的反應明顯更正面,互動也更深入,最終順利獲得錄取。這段經歷讓我反思,如果哪天輪到我走進面試室,我的語氣和態度會不會不知不覺傳遞出「守舊」訊號?

中高齡男性在面試中自信表現
二、如何確認中高齡轉職的真正阻力
過去我以為,轉職最大的挑戰一定是外界的年齡歧視。
但在蒐集資訊、聽取朋友的面試經驗後,我開始懷疑──有時候真正的絆腳石,可能是自己。
自我檢測方法(我也在用):
- 模擬面試並錄影,檢視自己的回答與表情
- 將朋友的求職經驗與自己的狀態對照
- 檢視技能清單,判斷哪些需要更新、哪些能跨領域應用
三、中高齡轉職對症下藥策略
- 若是外在條件的限制(例如年齡要求、特定證照)
→ 調整履歷呈現方式,凸顯成果與可轉移技能;提前布局非公開職缺或專案合作機會。 - 若是態度與互動上的問題(例如不願嘗試新工具、溝通過於保守)
→ 有意識地學習新工具、接觸不同產業案例,並在溝通中刻意展現開放與彈性。

中高齡工作者制定職涯轉職計劃
結語
外界偏見不可否認,但更重要的是,當那一天真的來臨,我是不是早就把自己困在一個「不會改變」的框裡。所以,準備的第一步,就是先拆掉自己內心的那道牆,讓轉職不只是被動應對,而是主動迎接。
下一篇預告
下一篇,我們來聊聊「中高齡求職 5 大誤區」,看看那些看似合理的想法,其實正在悄悄拖慢你的求職進度。

中高齡職場人彼此交流經驗
💬 留言分享
轉職過程中,總有那些「原來我想錯了」的時刻。用「我以為…但其實…」來說說你的親身體驗吧,或許會幫到同樣在轉職路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