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不出來的筆記本

樂尼兔今天帶著藍色的筆記本,準備開始閱讀一本新書《如何成為思考高手》。
「我先看完,再來好好整理筆記!」樂尼兔信心滿滿地說,於是他一頁一頁翻過去,腦袋也飛快地跑了起來。但當他翻到最後一頁,拿起筆準備寫下重點時……
「欸?咦?剛剛那個『框架理論』是什麼意思來著?為什麼要那樣分類?我記得好像……」
他抓著頭,翻回書頁,眼神充滿問號。
這時,默默犬推了推眼鏡說:「你是不是又用『等我懂了再來寫』的老方法?真正的學習,不是等結束才開始記錄,而是邊畫邊想的當下最有價值。」
樂尼兔一臉驚訝:「所以筆記不是總整理,而是思考的開始?」
默默犬點點頭:「試試塗鴉筆記吧!把剛剛那個『框架理論』畫成圖像看看,畫不出來就代表你還不夠懂,這就是最棒的提示啊。」
樂尼兔立刻打開筆記本,在紙上畫出幾個框框、箭頭和一顆冒煙的腦袋。他一邊畫、一邊自言自語:「這樣連起來就清楚了耶!」
那天,樂尼兔發現了筆記的真正魔法——
不是記下你知道的,而是透過塗鴉與書寫,發現你還不知道的。
🌀 打破迷思:筆記不是「看完才寫」

許多人習慣把「筆記」當作學完一個單元、讀完一本書、看完一支影片的總整理。
但這種「等我懂了再來寫」的思維,會錯過最有價值的學習時機——邊畫邊想的當下。
就像寫論文不是研究的最後一關,筆記也不是學習的最後一站。
✏️ 真正的學習,是從筆記開始的!
如果你改用塗鴉筆記記錄思考過程,你會發現自己正在:
- 🧠 思索這個觀念怎麼轉換成圖像
- 💬 試著說出自己的理解(不只是抄)
- 🔄 將模糊的訊息整理成邏輯結構
- 🤯 察覺「我其實不太懂」的關鍵瞬間!
塗鴉筆記是一種思維觸發機制
塗鴉筆記的本質不是先懂了再畫,而是邊畫邊思考,邊畫邊釐清。

當你開始動筆,不只是寫字,也是畫圖、連結、框選、轉譯抽象成具象的過程。那一刻,你就在逼自己:
- 🧠 搞懂腦中的模糊圖像
- ❓ 我的重點是什麼?我真的懂了嗎?
- 🔍 這個關鍵字該怎麼圖像化才對?
- 🧩 這些資訊之間有邏輯關係嗎?
- 🖼️ 我能用什麼比喻或小畫面說明它?
塗鴉筆記像一面鏡子,讓我們看見那些「以為自己懂了」但其實沒搞清楚的地方。透過手腦並用,你正在把「腦中的霧」一筆一劃畫出來,讓學習從模糊走向清晰。
現在,就打開你的筆記本吧!
那天,樂尼兔發現了筆記的真正魔法——
不是記下你知道的,而是透過畫,發現你還不知道的。
現在,就打開你的筆記本吧!
別等看懂了才開始,畫下第一個問號,就是起點。
用塗鴉筆記陪你一起思考、探索與澄清。
筆記不是最後一步,而是開始思考的第一筆
👉 今天就來塗鴉出一個「我不懂」的瞬間吧!
📌 挑戰任務
試著把你最近看的一篇文章或一段影片,用畫的方式整理出三個觀念!
✅ 不求完美,但求有畫面
💡 把思緒畫出來,就是你的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