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練與心理治療、顧問、導師、老師、運動教練有什麼不同?
教練的操作型定義
教練與客戶之間是一種夥伴關係。透過聆聽、提問與回饋,展開激發思考、創造性的對話,探索個人或職業潛能,協助客戶看見更多可能。
這樣的定義,與心理治療的焦點便有顯著差異。心理治療通常專注於過去的傷痛與修復,而教練談話則是面向未來。
過程中,雖然可能觸動情緒而帶來療癒效果,但療癒並非目的;行動與目標達成才是核心。
因此,被教練者需要是身心健全的人。若對方主要需求是修復過去創傷,更適合轉介至心理治療。
教練與其他角色的差異
- 顧問(Consultant)
提供專業知識,診斷問題並給予建議。
教練則認為每個人都是自己問題的專家,會用支持與挑戰並行的方式,協助探索解方。 - 導師(Mentor)
分享個人經驗,告訴你該怎麼做。
教練則是激發思考,幫助你找到屬於自己的做法。 - 培訓/老師(Trainer/Teacher)
設立學習目標,並藉由教學或引導使學員達成。
然而教練同樣會從「目標」出發,但這個目標是由教練與客戶共同建立,基於夥伴關係展開。 - 運動教練(Sports Coach)
提供技術與姿勢上的直接指導,屬於內容專家。
然而 教練Coaching 並不涉及「指導」,而是透過對話創造覺察與行動。
教練的核心角色
教練不會直接幫助客戶解決問題,而是透過深度對話,
讓對方看見當下的狀態、理解優勢與限制,並在持續反饋中調整心態與行動, 最終以更清晰與自信的姿態朝目標邁進。
教練的三大作用
- 鏡子
如實映照被教練者的心態、行為與現況。 鏡子不會告訴你該怎麼做,但會讓你真實看見自己。 - 指南針
協助釐清方向與定位。 教練不會告訴你正確的道路,因為方向與目標是由你自己制定。 - 催化劑
相信每個人都已具備改變的條件。 教練的角色是加速行動、挖掘潛能,並推動個人和團隊的成長。
「教練不是告訴你答案的人,而是藉由聆聽、發問、反饋,協助你看見真實、找到方向、開展行動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