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常在使用書寫的中文是屬於「表意文字」(象形文字),顧名思義就是你看到字本身就可以了解本身的涵義以及想表達的內容,但韓文和英文、日文一樣,屬於是「表音文字」(拼音文字),單看字只能知道怎麼發音,當文字組合成有意義的單字或句子,才能真正了解其中要表達的內容,但也因為是表音文字,所以只要你寫得出來,就一定唸得出來,當然只要你能唸得出的發音也一定可以用韓文拼寫出來,我們來舉個例子,如何用韓語拼音寫出「你好」我們可以把音節拆分寫成 니하오 (ni ha o)
韓文文字結構
韓文不管是書寫順序還是讀音順序都一定是:從左到右,自上而下也因為讀音的順序,分別幫它們取名為:初聲 초성 (子音)、中聲 중성 (母音) 以及終聲 종성 (收尾子音),另外還可以再分為有收尾音和沒收尾音兩大類,書寫、閱讀順序分別為:- 子音 (初聲) + 母音 (中聲)
- 子音 (初聲) + 母音 (中聲) + 收尾子音 (終聲)
而韓文字的排列組合的方式大致上分為三種,規則是看母音的位置和外型而定,分為以下三個種:
1. 以「人」為主的豎立類母音 (左右型),子音會在左方
2. 以「地」為主的躺臥類母音 (上下型),子音會在上方
3. 以「人」和「地」結合的複合類母音,子音會在左上角

▸ 子音 (初聲) + 母音 (中聲)
書寫呈現方式如下 (藍色為子音、紅色為母音):

第一類子音和母音呈現左右配置,書寫和閱讀時先讀左邊的子音,再讀右邊的母音:
ㅎ (h) + ㅏ (a) = 하 (ha)
第二類子音和母音呈現上下配置,書寫和閱讀時先讀上方的子音,再讀下方的母音:
ㅎ (h) + ㅗ (o) = 호 (ho)
第三類子音加上複合式母音,書寫和閱讀時先讀左上方的子音,再讀旁邊的母音:
ㅎ (h) + ㅘ (wa) = 화 (hwa)

▸子音 (初聲) + 母音 (中聲) + 收尾子音 (終聲)
收尾音則一律加在下方,沒有例外,書寫則會呈現 (藍色為子音、紅色為母音、綠色為收尾子音):

將第一類的字先拚好,再加上收尾子音,書寫和閱讀也是先讀上方的字再加上收尾音:
하 (ha) + ㄱ (k) = 학 (hak)
將第二類的字先拚好,再加上收尾子音,書寫和閱讀也是先讀上方的字再加上收尾音:
호 (ho) + ㄱ (k) = 혹 (hok)
將第三類的字先拚好,再加上收尾子音,書寫和閱讀也是先讀上方的字再加上收尾音:
화 (hwa) + ㄱ (k) = 확 (hwak)

這邊先介紹了韓文組成元素,下一面會介紹怎麼把母音和子音組合起來,想了解關於韓文字母結構、韓文母音和子音、特殊的發音規則…等,還有許多內容可以跟大家分享,大家可以依照自己有興趣想要深入了解的項目,點擊下方的延伸閱讀去看更多詳細的文章內容,也可以點擊下方的文章連結去看相關文章
👉🏻 韓文母音發音 總整理 — 發音對照表、不同母音種類分辨 ⭐
👉🏻 韓文子音發音 總整理 — 發音對照表、不同子音種類分辨 ⭐
👉🏻 韓文連音規則,說得好就能 90% 像韓國人的道地口音!
👉🏻 韓文鼻音化規則,韓文連音規則進階版!快速上手免擔心!
韓文 40 音全攻略 | 學習心得 總整理
未特別標示圖片來源的相片
均為本人親自拍攝、調色修圖、自行繪製、加工製作,未經同意請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