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4+0825
里芋フォカッチャ
鹽麴應用6: 芋丁佛卡夏鹽麴應用1:茄魚南瓜乳酪鹽麴包
鹽麴應用2:胡椒肉餅捲起司佛卡夏
鹽麴應用3:秋葵辣味起司疊酥
鹽麴應用4:野菜佛卡夏
鹽麴應用5:波的多佛卡夏
處理topping:
乾香菇泡軟去蒂切丁備用。芋頭丁,與酪梨油拌合,180度氣炸15分鐘。起一平底鍋,一勺鵝油蔥爆香菇丁,續入芋頭丁,最後調味。
為了備餐,更為了想做胖做胖。這回除了topping,麵團也加入鹽麴,但,減半。也為了試驗。
現在,可以半點懷疑,鹽麴量多少影響麵團的網目組織架構。相較於前日的波的多麵團,取代鹽的它使這回的麵團變得些微鬆散不牢固,再對比於更早之前的野菜麵團,減量的它相對手下留情。
見幾份虛擬世界流傳的配方,鹽麴用量不少於自己的最原始版本,甚至更多,卻也能發的好烤的熟。因此衍生的另一個半點懐疑,鹽麴的鹽份濃度。
據「堅守300年傳統風味的老舖——糀屋本店的鹽麴料理」一書內容:
運用鹽麴於料理時,掌握「食材的10%重量的鹽麴」的原則。鹽麴是米麴、鹽、和水以3:1:4比例長時間發酵製成。按此比例,鹽的比例12.5%。使用食材重量10%的鹽麴於料理上(做胖人備註:但,不能套用於麵包製作),其鹽分濃度幾近人體的血液濃度(0.9 %),是身體能自然吸收的最佳鹽分濃度。
好了,這會,鹽麴事件真的沒完沒了。才信誓旦旦說解了第一個半點懷疑,卻被剛出爐的芋丁佛卡夏反將一軍。出爐前膨脹鼓囊的山丘如此完好,取出後像是實踐了熱脹冷縮原理,又同時無聲抗議著與野菜佛卡夏同病相憐,下凹成小山谷。
但視覺與味覺對比之後,雖不似野菜佛卡夏的饅頭食感,但也不若波的多佛卡夏大小錯落的氣孔帶來的蓬鬆柔軟。
味道很讚,食感都愛,但,心有無奈,只能繼續做胖了卻罣礙。
見著自己唸唸叨叨狐疑著,女兒的反應雖不帶刺,但也一針見血:那就是鹽麴的問題,不加不就沒問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