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發日記D50 『焦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親愛的,你今天過得好嗎?

今天想跟你分享的啟發關鍵詞是:「焦慮」。

哲學家羅素曾提出過一句深具穿透力的概念:

「通過認識到那些引起焦慮的事物並不重要,可以緩解大部分的憂慮。」

我們的焦慮,常常來自於對未來的預設與無力感。而這些預設,不見得真的那麼重要,也未必真的會發生。許多時候,或許是我們給了它過高的分量。

這樣的認知也觸發了我們有兩個不同的啟發。

第一層啟發:

焦慮,也許是「過度預演」未來的劇本

我們為明天的會議緊張,為家人的健康擔心,為還沒發生的問題失眠。這些焦慮,很少發生在現在這一刻,而是藏在我們想像中的「某個未來」。

心理學家榮格也曾提醒我們,焦慮不是解方,它只會消耗今天的力量。

如果我們能意識到,許多讓我們煩憂的事,在一週後、一年後甚至一生中,其實根本無足輕重,那些焦慮或許就會像霧氣般漸漸散去。

第二層啟發:

真正重要的事,不會用焦慮的方式存在

我們有沒有試著把心中的焦慮,一一寫下來?

然後問自己:「這個問題,我可以做些什麼嗎?」如果答案是可以,那麼請開始行動;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嘗試放下。

哲學家艾比克泰德(Epictetus)說過一句斯多噶派的經典之語:

「我們焦慮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

換句話說,焦慮不是外界給的,而是我們自己放進心裡的。當我們願意換一個視角,也許焦慮就不再是監牢,而是一道通往更深自覺的門。

你呢?

你最近,是否有什麼反覆掛念的焦慮?

它真的那麼重要嗎?

或者,你已經有力量轉動它了?

願你今天多一點覺察、少一點恐慌;

願你的心,像海浪下的深處那樣,沉靜而寬容。

——企鵝不捨小書房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企鵝不捨的沙龍
2會員
65內容數
歡迎來到 企鵝不捨小書房 的線上角落。這裡不僅是一家實體書店,更是一個靜靜等待你駐足的思想棲地。 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會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遇上難題——是否該冒險?該妥協嗎?要堅持理想,還是先顧眼前?在這樣的時刻,希望這些文字能成為你的燈塔。
企鵝不捨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27
探討「意義」的來源。啟發一:外在意義來自社會定義的成功,但可能帶來空虛。李安導演曾說,他追求的是心裡深處的東西,而非被期待的成功。真正的意義在於誠實問自己想走的路。啟發二:內在意義來自奉獻與連結。大衛・布魯克斯在《第二座山》中指出,人生後半段的意義在於責任與愛,真正有價值的,是品格而非履歷。
Thumbnail
2025/08/27
探討「意義」的來源。啟發一:外在意義來自社會定義的成功,但可能帶來空虛。李安導演曾說,他追求的是心裡深處的東西,而非被期待的成功。真正的意義在於誠實問自己想走的路。啟發二:內在意義來自奉獻與連結。大衛・布魯克斯在《第二座山》中指出,人生後半段的意義在於責任與愛,真正有價值的,是品格而非履歷。
Thumbnail
2025/08/26
以羅斯福總統提出的「四大自由」為開端,藉由「Freedom of」與「Freedom from」的區分,探討自由的雙重面向。積極自由是「做自己的主人」,實現個人抱負;消極自由則是「免於外來壓迫」,確保基本尊嚴。自由是一項需要承擔責任的權利,在追求個人自由的同時,也應尊重他人,並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Thumbnail
2025/08/26
以羅斯福總統提出的「四大自由」為開端,藉由「Freedom of」與「Freedom from」的區分,探討自由的雙重面向。積極自由是「做自己的主人」,實現個人抱負;消極自由則是「免於外來壓迫」,確保基本尊嚴。自由是一項需要承擔責任的權利,在追求個人自由的同時,也應尊重他人,並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Thumbnail
2025/08/25
以哲學家狄德羅因一件新睡袍而改造整個房間的故事,闡述「狄德羅效應」:人們常為了新物品而產生連鎖消費,最後失去自我風格。文章藉此提醒,真正的生活一致性來自於內心自在而非外在完美。真正的簡樸,是選擇留下真實的自己,而非盲目地追求配套。
Thumbnail
2025/08/25
以哲學家狄德羅因一件新睡袍而改造整個房間的故事,闡述「狄德羅效應」:人們常為了新物品而產生連鎖消費,最後失去自我風格。文章藉此提醒,真正的生活一致性來自於內心自在而非外在完美。真正的簡樸,是選擇留下真實的自己,而非盲目地追求配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本書提供瞭解決焦慮問題的10種方法,讓人能從焦慮中解脫出來,重新打造未來的人生。這篇文章探討了焦慮的根源,特徵以及如何預防與和解焦慮的方法。作者提倡給自己留出一些時間,與其著眼於效率,不如追求豐富幸福人生。
Thumbnail
本書提供瞭解決焦慮問題的10種方法,讓人能從焦慮中解脫出來,重新打造未來的人生。這篇文章探討了焦慮的根源,特徵以及如何預防與和解焦慮的方法。作者提倡給自己留出一些時間,與其著眼於效率,不如追求豐富幸福人生。
Thumbnail
區分「假焦慮」、「真焦慮」,瞭解並克服身體的恐懼反應
Thumbnail
區分「假焦慮」、「真焦慮」,瞭解並克服身體的恐懼反應
Thumbnail
讓焦慮啟發正念思維,重置你的人生推進器
Thumbnail
讓焦慮啟發正念思維,重置你的人生推進器
Thumbnail
別讓擔心、恐懼和焦慮,耗盡你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Thumbnail
別讓擔心、恐懼和焦慮,耗盡你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Thumbnail
關於焦慮,你需要的不是對抗,而是如何好好駕馭它!
Thumbnail
關於焦慮,你需要的不是對抗,而是如何好好駕馭它!
Thumbnail
如果你經常感到焦慮,無法應對困難,或是希望瞭解如何適應焦慮情緒,這篇文章將提供一些分享與建議。掌握面對焦慮的方式,並重新認識自己,讓我們一起迎接不焦慮的人生。
Thumbnail
如果你經常感到焦慮,無法應對困難,或是希望瞭解如何適應焦慮情緒,這篇文章將提供一些分享與建議。掌握面對焦慮的方式,並重新認識自己,讓我們一起迎接不焦慮的人生。
Thumbnail
焦慮絕對正常,而且複雜得迷人,它更是許多當代尖端心理學研究與臨床實務的焦點。這不只是一本關於焦慮本質的權威性指南,更是引領你認識這種人類最普遍,也最重要情緒的入門讀本。
Thumbnail
焦慮絕對正常,而且複雜得迷人,它更是許多當代尖端心理學研究與臨床實務的焦點。這不只是一本關於焦慮本質的權威性指南,更是引領你認識這種人類最普遍,也最重要情緒的入門讀本。
Thumbnail
焦慮是一種我們意識到悲慘未來的恐怖,認為平靜可能會被打破的那種心理的不安全感與壓力感。我們會感到不安、某種危險、心慌、坐不住、壓力,忍不住的猜測可能的情況、不斷試圖拼湊線索、尋找讓自己安定的答案。需要注意的是這種不安全感,源於「意識到」,這代表著危機與悲慘未來並不一定真實存在,而是我們「認為存在」。
Thumbnail
焦慮是一種我們意識到悲慘未來的恐怖,認為平靜可能會被打破的那種心理的不安全感與壓力感。我們會感到不安、某種危險、心慌、坐不住、壓力,忍不住的猜測可能的情況、不斷試圖拼湊線索、尋找讓自己安定的答案。需要注意的是這種不安全感,源於「意識到」,這代表著危機與悲慘未來並不一定真實存在,而是我們「認為存在」。
Thumbnail
本指導手冊記錄了克服憂慮、提升幸福感的原則和技巧,面對憂慮的真相、分析憂慮的基本技巧、在被擊垮之前改變憂慮的習慣、培養平安快樂心的方法、以及遠離免受批評的憂慮等內容。透過實際方法和原則,讓讀者能夠提升心靈韌性,對抗憂慮,獲得屬於自己的幸福。
Thumbnail
本指導手冊記錄了克服憂慮、提升幸福感的原則和技巧,面對憂慮的真相、分析憂慮的基本技巧、在被擊垮之前改變憂慮的習慣、培養平安快樂心的方法、以及遠離免受批評的憂慮等內容。透過實際方法和原則,讓讀者能夠提升心靈韌性,對抗憂慮,獲得屬於自己的幸福。
Thumbnail
「把焦慮寫下來,就不會焦慮了嗎?」 如果是,我想是因為在書寫的過程中,透過脈絡梳理和自我對話,對焦慮來源產生更清晰的視角,或許它的本質仍是問題,但至少,問題被看清楚了。 如果不是,那又是什麼情況呢?
Thumbnail
「把焦慮寫下來,就不會焦慮了嗎?」 如果是,我想是因為在書寫的過程中,透過脈絡梳理和自我對話,對焦慮來源產生更清晰的視角,或許它的本質仍是問題,但至少,問題被看清楚了。 如果不是,那又是什麼情況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