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你今天過得好嗎?
今天想跟你分享的啟發關鍵詞是:「焦慮」。哲學家羅素曾提出過一句深具穿透力的概念:
「通過認識到那些引起焦慮的事物並不重要,可以緩解大部分的憂慮。」
我們的焦慮,常常來自於對未來的預設與無力感。而這些預設,不見得真的那麼重要,也未必真的會發生。許多時候,或許是我們給了它過高的分量。
這樣的認知也觸發了我們有兩個不同的啟發。
—
第一層啟發:
焦慮,也許是「過度預演」未來的劇本
我們為明天的會議緊張,為家人的健康擔心,為還沒發生的問題失眠。這些焦慮,很少發生在現在這一刻,而是藏在我們想像中的「某個未來」。
心理學家榮格也曾提醒我們,焦慮不是解方,它只會消耗今天的力量。
如果我們能意識到,許多讓我們煩憂的事,在一週後、一年後甚至一生中,其實根本無足輕重,那些焦慮或許就會像霧氣般漸漸散去。
—
第二層啟發:
真正重要的事,不會用焦慮的方式存在
我們有沒有試著把心中的焦慮,一一寫下來?
然後問自己:「這個問題,我可以做些什麼嗎?」如果答案是可以,那麼請開始行動;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嘗試放下。
哲學家艾比克泰德(Epictetus)說過一句斯多噶派的經典之語:
「我們焦慮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
換句話說,焦慮不是外界給的,而是我們自己放進心裡的。當我們願意換一個視角,也許焦慮就不再是監牢,而是一道通往更深自覺的門。
—
你呢?
你最近,是否有什麼反覆掛念的焦慮?
它真的那麼重要嗎?
或者,你已經有力量轉動它了?
願你今天多一點覺察、少一點恐慌;
願你的心,像海浪下的深處那樣,沉靜而寬容。
——企鵝不捨小書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