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這則《菩薩本生鬘》中的故事,講述了吉祥軍王為追求無上正等正覺而修持的佈施波羅蜜多。故事不僅描繪了他捨棄身家財產的宏大願力,更深刻地展示了其在極度痛苦下,仍舊堅定不移的慈悲與毅力。透過他的傳奇經歷,我們得以窺見菩薩道行者利他精神的最高境界。
吉祥軍王本生故事重點整理
- 吉祥軍王與其王國: 吉祥軍王是一位擁有宿命通、以正法治國的轉輪聖王,他所統治的「阿仁塔」王城繁榮昌盛,國民安居樂業。由於他的善行,國民死後皆投生於天界。
- 王后與大臣的預兆之夢: 皇后、大臣和大眾都夢見了與國王身體佈施相關的奇異夢境,預示著他將遭受乞討龍體之難。儘管眾人擔憂、悲傷,但吉祥軍王卻因此感到無比歡喜,認為這是他圓滿佈施波羅蜜的機會。
- 佈施王后: 一位仙人因迷戀王后,指使一位婆羅門少年向吉祥軍王乞討他的皇后「勝光」。國王毫不猶豫地將心愛的王后施予他人,此舉感動了天地,也引發了大地六種震動。
- 佈施下半身: 為了驗證國王的功德,帝釋天王化身為被老虎咬斷下半身的婆羅門,向國王乞討其下半身。
- 眾人的悲痛與勸阻: 國王的輔臣、臣民和嬪妃們都因不忍心看他受苦而勸阻,甚至暈厥或嚎啕大哭。他們認為國王若因此離世,將是世人的巨大損失。
- 堅定的佈施: 儘管面臨巨大的痛苦和眾人的阻撓,吉祥軍王仍然意志堅定。他教導大慧輔臣,一切世間相遇、積聚終將分離,而佈施是為了成就菩提、救度眾生的不變之道。
- 因發願而恢復: 當國王的下半身被鋸下時,他忍受著劇痛,心中發願要代一切眾生受苦。在痛苦消失後,他以「如果我的佈施毫無後悔,願身體恢復如初」的真實語,讓自己完好無損地重現於世人面前。
- 帝釋天的讚嘆與道歉: 帝釋天王親見國王捨身的功德與恢復的奇蹟後,深受感動,現出真身向國王讚嘆並為試探他而道歉。
- 圓滿菩薩道: 最終,吉祥軍王以其無量無邊的慈悲與毅力,圓滿了其佈施波羅蜜多,為所有隨學菩薩道的人樹立了典範。
結語
吉祥軍王的故事不僅是一段古老傳說,更是對大乘佛教核心精神的深刻詮釋。它教導我們,真正的菩薩行者不執著於任何外在或內在的擁有,其佈施的對象涵蓋萬物,甚至包括自己的身體。這份無私無畏的利他之心,正是引導眾生走向解脫,並最終圓滿佛果的關鍵。故事內容:
大士們勤於利他,其佈施之力與願力無量無邊。
據說,古代有一座王城名「阿仁塔」,它的街道排列井然有序、市容繁華、五穀豐登,城內人山人海。
阿仁塔城的王宮則長十由旬、寬七由旬,上面掛滿幢傘彩旗,光彩奪目、十分壯觀,統治該城市的是一位轉輪聖王名叫「吉祥軍」。
吉祥軍王相貌出眾、氣宇非凡且能憶宿命,是位用正法統治國家的大王;他統治整個閻浮提,其夫人則名為「勝光」,美麗賢慧且行為高尚;吉祥軍王統領輔臣「大慧」為首的一萬兩千名臣民。
讚曰:
王領大地海,福光輝嚴飾,
平等視眾生,慈悲施萬有,
修無貪寂靜,施己身肢體,
其國之臣民,不需繳稅賦,
十善則生天,正人共迴響,
照亮十方界。阿仁塔城中,
起建布施所,盛滿布施物,
若劫初財雨,衣食飾品類,
寶駒馬車象,白身白蓮面,
華麗青蓮目,所求皆如願。
吉祥軍王引導世間人修行佛法,故在駕崩後投生於天界,但因忉利天的善見城中已住滿了三十三諸天,吉祥軍王只能住在城外的花園裡。
某日,三十三天人見到天界日益繁華、都深感喜悅地報告帝釋天王:「尊敬的憍尸迦,我們須彌山已充滿了天人、阿修羅勢力則以大大衰退。」
帝釋天王便以天眼觀察天人們的報告,他親見須彌山各處都住滿了天人,便心想:「為何這麼多眾生投生到了天界?」然後他便觀察閻浮提,發現這是因為吉祥軍王在生推行善法所致。
帝釋天王看到此景非常喜悅,便告訴天人們:「各位愛卿!請諦聽!閻浮提的主人吉祥軍王,他在世時修持善法、行為端正,努力造善利益眾生,引導國民走入正法。這位慈悲的大士不計代價,願意捨去身肉慈濟乞討者,毫無眷戀魚自己內在或外在的富饒。
「吉祥軍王慈悲布施,勤修正覺,他有如黃金一般、人見人愛,因此用自己的影響力,引導所有國民都在死後投生天界,毫無一人墮入地獄、餓鬼或畜生等惡趣。
「國民們都因此樂於佈施持戒,而吉祥軍王因為這份福德、現在正喜悅地住在歡喜苑;當初遵循吉祥軍王教導之人,也都因此投生天界、讓天界充滿喜悅。」
三十三諸天聽聞此言後滿心歡喜:「吉祥軍王能布施自己的肢體,真是讓人驚奇不已!割捨肢體並非易事,此人能不在乎自己所受的痛苦,便把肢體布施給他人,心中的慈悲真是難以估計。」
帝釋天王也誇讚道:「慈悲的智者有無量的毅力,所以沒有任何捨不得佈施之物。」
據說,吉祥軍王在世時,某日勝光皇后夢見自己坐在床上、然後突然站起來把自己的雙眼挖去,雙眼卻在隨後又恢復正常;然後又夢見自己的右臂被砍斷、隨後又長了出來,又夢見有一位拿著銀刀的鬼神想得到吉祥軍王的左臂、祂成功砍斷大王的手臂後,吉祥軍王的左臂又長了出來。
皇后從夢中驚醒、毛骨悚然,心想:「這是否預示陛下或我將發生一些不幸之事呢?」她感到忐忑不安,便把夢境告訴吉祥軍王,後者心想:
「這個夢境若細細探究,應該象徵不久後會有人來請我佈施皇后。」但他仍然安慰皇后道:「你不用害怕,這個夢不能代表什麽,你看!我不是還好好的、你的眼睛和右臂也未被奪走,我的左臂也還健在。」
第二天夜裡,大慧輔臣夢見吉祥軍王住在豪華的珠寶宮殿中,卻不幸被一群羅剎鬼發現,他們奪走了大王寶貴的珠寶庫存後、卻又放回原處,大慧驚醒後嚇得汗毛直豎,心想:
「一定會有人來乞討陛下的龍體,而陛下也將不惜布施一切,他對所有弱者、盲人、饑餓者、窮苦者都會廣大布施;若將此夢稟告陛下,他定會期待佈施己身這天的到來。」
大慧因此隱瞞吉祥軍王,偷偷召來術士、並把夢境的內容告訴他們,術士聽完後回稟:「這個夢境,的確代表不久後會有人來乞討陛下佈施自己的龍體。」
大慧聽了後痛苦不已、雙目含淚、悶悶不樂:「陛下心懷慈悲,善待萬靈、功德無比,但卻將遭遇無常之迫害,真是匪夷所思。」
第三天夜裡,一萬兩千名大臣都作了五個夢:先是夢見雀鷹奪取陛下的寶傘和頂飾後又放回、又夢見眾人被斬首後又長出頭顱,又夢見閻浮提眾人的雙眼被挖掉、然後又長出新的眼睛,再夢見閻浮提眾人的手足被砍斷、後又長出新的手足,最後夢見吉祥軍王從獅子寶座走下、後又重新上座。
大臣們醒來後都傷心不已,擔心陛下遭受不幸、擔心陛下將離他們而去、擔心國家失去依靠,他們都召來術士諮詢、但術士的解夢與之前相同;他們聽聞解夢之言後都陷入痛苦中,泣不成聲。
這個消息一傳十、十傳百,所有人都得知此事,感到傷痛不已,哀嚎滿國;但吉祥軍王聽聞此事後,只想著有人將來乞討自己的身體,便開心不已,他為了安撫眾人而公告:
「閻浮提的臣民們!夢境怎麼可以當真?切莫因此悲傷,該歡喜度日才是,如過去一樣享受生命的美好!」國民們聽到他的旨意後,都稍稍感到安慰。
當時阿仁塔城北方有一座山,山中居住著五百位仙人,某日、其中一位仙人入宮面聖,大王與皇后則一同在園林接見他。
因為勝光皇后是這位仙人前世的妻子,雙方餘情未了,所以仙人的心便自然被皇后迷住了,一心希望能與她在續前緣。
仙人雖然如此迷戀皇后,仍然在辦完事情後,便踏上歸程、回到山上。
嗣後,這位仙人將《吠陀》的知識都傳授給一位婆羅門少年後,少年便頂禮仙人雙足:「我該供養什麼,來酬謝導師您的恩澤?」仙人回答:「你應該向吉祥軍王乞討他的皇后,將她獻給我,這便是最好的酬謝。」
少年聽到聽聞仙人的要求後,瞬間如受傷的野獸一般、心中充滿痛苦,他心想:「我豈能向吉祥軍王乞討他的皇后?導師一定是想害我。」仙人則從少年的表情知道了他的顧慮,便接著說:
「你無須害怕,陛下願意布施一切,所以他定會如你所願、你只需大方對他要求便是。」
少年害怕被仙人下咒,只好答應了仙人、頂禮仙人後便趕往王城:只見少年身披樹皮衣,手持枴杖和淨瓶,滿身灰塵地進到阿仁塔城的王宮中,為陛下修持長壽儀軌、一邊想著:
「我該不該開口?陛下肯不肯布施?我是否真的能如願以償?」他在修法結束後,便卑微地保持沉默。
吉祥軍王見狀心想:「這人必定是來向孤乞討的。」於是告訴少年:「少年!請說出你的願望,孤會滿足你所有的需求。」
婆羅門少年便放下恐懼,稟告陛下:「願陛下輝煌勝利!您果真不吝於布施一切!我們世人多為慾望束縛,我又為了報答我老師的恩澤,故要請您佈施您的皇后、這份事蹟也必會名揚天下!」
接著又說:「陛下!我的導師和五百同學住在北邊的大山中,我在那裡學習了《吠陀經》的義理,請您憐憫我、將勝光皇后賜予我,讓我她獻給導師以報答恩情。」
吉祥軍王悲憫這位少年,心裡惴惴不安地想著:「皇后要是離開了孤,又要如何生活?臣民們必也如受苦難折磨一般,孤該如何處置才好?」頓時陷入沉痛地思考中。
最後,他決定:「孤若連妻兒都布施不了,實在難以獲得無上正等正覺,孤應將皇后賜給這位婆羅門。」
大王便放下與皇后分離之苦,迅速從寶座上下來,左手牽著淚流滿面、擔憂萬分的皇后,右手則拿著金瓶並告訴婆羅門少年:「梵志!請你帶走孤這殊勝端麗的皇后,願這份佈施讓孤快速獲得神聖的覺悟!」吉祥軍王語畢後,便將皇后交到婆羅門之手。
這份佈施,讓大地發生了了六種震動,婆羅門少年也讚譽吉祥軍王、感謝他滿了自己的願,最後祝願:「願陛下一切吉祥!」然後便帶走皇后,快速回到北方、將皇后獻給他的導師。
皇后則如離水之魚,被痛苦折磨得憔悴不已,每天思念著大王、感到十分無助,時常悲戚哭喊:「陛下!」在如此深沉的思念中,絕食度日。
前述的大地震動,讓帝釋天界也受到震撼,帝釋天王心想:「誰造成了大地震動?」他細細觀察後,發現閻浮提的吉祥軍王能行難行之事,驚訝不已地告訴三十三諸天們:
「愛卿們,你們請看看吉祥軍王的偉大貢獻,他能將自己的皇后毫無吝嗇地布施他人,實在驚人!」
第二天黎明時,帝釋天王便與四位天子一同下凡,要向世人驗證吉祥軍王的功德。他們來到離阿仁塔城不遠處的深林裡;帝釋天王將自己變成一位下身被老虎咬斷的重傷婆羅門,四位天子也都變成了婆羅門,他們用擔架抬著重傷婆羅門,從森林走向王宮,血腥味則招來了烏鴉、禿鷲等禽類和野狗、狐貍等野獸。
如此可憐的景象被百姓們發現,他們都心生憐憫,相互說道:「諸位,看這婆羅門失去了下身,卻沒有衰弱的現象,他為何還能活著?」另一個人說道:「他必定是羅剎鬼變成的,肯定是要來吞吃我們,不然失去了下身怎麼還能存活?」如此聽聞後,眾人驚恐地紛紛躲避。
某位路過的路人看到此景,心想:「這群人一定是羅剎鬼!他傷得那麽重、卻仍然明敏活著,這又是為何?如果我去問個清楚,他是否能夠回答我?這實在太稀奇了!」他便走想前詢問:「婆羅門!你是人還是食肉鬼?」
帝釋天王便成的重傷婆羅門,表現出很難受的樣子說:「好漢!你不用擔心,我不是羅剎鬼,而是因為過去的惡業才得到此報應、實在難以細說,否則死神就要來奪走我性命了!請您向貴國陛下稟告我的遭遇!
「我因往昔惡業而有此報,實在很想拜見萬德莊嚴、寂靜如月、佈施持戒、深思若海、堅定如山的世間之主吉祥軍法王!他是弱者之怙主、乞者之救星!除了這位大恩人之外,誰會願意救我、抵擋死神之來襲?」
這個消息傳到了大王耳中,一行人也同時走向王宮、臣民們也聚集而來。
當時的閻浮提出現許多景象:阿修羅和天人們,都驚嘆日月黯淡、樂器無聲,果樹受狂風吹拂而果實落地,天上響起驚人雷聲。全國人民深陷悲戚的情緒中,難忍的哀號聲迴盪全國,地上河水都莫名枯竭、森林自然燒起野火襲擊孔雀們。
山中仙人們看到此情此景後後,斷定這是王宮將有不幸的徵兆!
當時,吉祥軍王在寢宮中、聽到國民發出各種哀號之聲,便登上獅子寶座詢問大臣們發生何事,結果那一行婆羅門五人剛好來到大殿上。
重傷婆羅門便用手爬向寶座、下身傷口流著鮮血,向大王伸出手來、可憐兮兮地禮讚大王,然後雙目含淚請求:「陛下,您是世間最慈悲之人,您能夠同理他人的痛苦,請佈施您的下半身給我!」
大慧在一旁聽了之後,稟告吉祥軍王:「陛下,這人一定是羅剎鬼!凡人若失去下半身,絕對不可能活著!」
重傷婆羅門接著說:「你們不用害怕!我不是羅剎鬼,而是一名婆羅門。我因為家貧,故將妻兒留在家裡,本來打算來拜見大王,結果來王宮外時已經傍晚,宮門因此關閉,我就市郊找到一間空房,打算休息一宿。
「我因趕路十分疲乏,所以睡得很沉,加上前世惡業成熟,所以突然來了一頭老虎、用鋒利的牙齒咬斷我的下半身並叼走了;我從劇痛中醒來後,雖然痛得生不如死,但更因為前世惡業影響、故沒有立刻斷氣。當我正絕望哀號時,空中的天女聽到我的聲音,便下凡來到我面前告訴我:
『梵志!你不用害怕,我能預見你的壽命極長!你該趕往阿仁塔城,便會遇到你的大貴人!吉祥軍王名揚天下,只要你跟他乞討下半身、他一定會佈施給你!』天女說完後便消失不見,我聽到這段話後、有了一絲活下去的希望,疼痛感也因此減少許多。
「我因為失去下身、無法行走,心中十分鬱悶,結果第二天早上就遇到這四位朋友,他們看到我的遭遇,怕我無法存活、擔心不已;我便將天女的預言告訴他們、安慰他們,所以他們就把我放在擔架上,抬到這裡來。」
他說完後,再度含淚懇請道:「陛下!您行持善法,無人能及;若能佈施難以割捨的下半身給我,讓我續上寶貴性命,那您的影響力與名聲,更會普及天下、引導萬人走向正法!」
吉祥軍王聽完婆羅門的懇求後,因一直習於善法,故對婆羅門心生憐憫、毫無恐懼。他為了安撫婆羅門,所以說:「大婆羅門!你無須害怕,孤會盡快滿足你一切願望,將孤的下半身布施給你。」
大王不想讓有乞者等待太久,再次發願:「佈施自己的肉體並非難事,但孤是父王的獨子,這就比較困難;總之,願孤佈施己身,能成就菩薩、也能幫助此人離苦得樂!」然後便下令:「快拿來一把鋒利的鋸子!」帝釋天王同時法術控制內官,使他拿來一把鋸子獻給陛下。
吉祥軍王便告訴大臣們:「你們務必在這位婆羅門斷氣前,將我的下身切斷送給他!」但眾人聽到這段話後,都崩潰地嚎啕大哭;大慧看到陛下要毫無吝嗇地將身體布施給人,更泣不成聲地頂禮大王雙足勸阻:
「陛下!萬萬不可,您若切割自己的身體、必會死亡,切下的身體也無法接在另一個人身上、故實在無益於婆羅,如此的犧牲僅是徒然浪費,請您三思!」
大王見狀,便安撫大慧:「輔臣!請別阻礙孤覺悟!世間的一切,本來就是若有聚集、終將散離,生命有如電光一樣無常;深刻利益眾生而行佈施又何必阻礙!您應該隨喜孤才是!」
大慧知道大王下定決心要如此布施、勸阻不了,因此悄然淚下,緊緊抓住大王雙足哀求:「哀哉!閻浮提的主人,您的這份慈悲、讓世人失去了福份;您若因此離世、就是為了救一個羅婆羅門而拋棄世間萬人!」說完便暈了過去。
但大王仍堅持己見,召來兩木匠:「兩位愛卿!請用鋸子鋸斷孤的下身,來滿足婆羅門的心願,這能助孤圓滿佈施波羅蜜多!」兩位木匠深感悲痛,頂禮大王雙足哀求:
「陛下!請您千萬不要這麼說!您何必自殘!讓我們來處理這個想傷害您的人才是!」但大王命令:「這個行為才不是自殘!慈悲堅定利益他人的人,這是無比神聖的行為,所以請遵循孤的命令!」
吉祥軍王更離開寶座,善言勸退人類、天人和龍族:「天、人、和夜叉們,請諦聽:孤的佈施,並非為了來世投生到天界,或是成為帝釋天或梵天,也不是追求個人的解脫;孤是希望能夠圓滿覺悟,以解救萬靈的痛苦,帶領大家都走向涅槃!」
吉祥軍王接著命令兩位木匠來切割自己的下身,但後宮嬪妃們看到此景,都匆忙跪在大王足下,悲痛哀求:「哀哉!南閻浮提的主人、您是萬靈的親友,心懷慈悲、功德無比,您如今遭遇無常來襲、即將於我們分離,這可如何是好!請您三思,若您離世、國民便失去怙主!
「您難道捨得我們、捨得裝滿珠寶的庫房、捨得安居樂業的臣民、捨得阿仁塔城中豐衣足食的人們?」
大王聽聞嬪妃們的哀求後,心生悲憫地說:「你們不必傷心,遭遇苦難與分離是很自然的!你們應該把握時間修善聽法才對!」
然後再次要求兩位木匠動手,帝釋天王同時以法術控制那兩位木匠的心智,讓他倆拿起鋸子,準備從國王的肚臍開始切割。
大慧看到此景此景,心中充滿悲痛和惶恐,急忙起身抓住鋸子、動手推開兩位木匠:「哀哉!哀哉!你們在做什麼?怎麼忍心對愛護百姓的大王下手?你們這兩個愚夫,竟然敢如此對待殊勝的法王,難道就不怕被天龍、夜叉、阿修羅、乾闥婆、大鵬、緊那羅、摩睺羅伽等用各種武器懲罰?
「如果你們加害聖者,肉體將來必要遭遇諸多苦難,最終投生地獄!你們兩個愚夫,難道陛下不照顧你們?」
吉祥軍王再次勸阻大慧:「愛卿!快住手!萬萬不需悲傷!因為無論是苦難、貧窮還是愛慕,這最終都會煙消雲散:一切積累終將盡,一切建築終傾頹,一切相遇終分離,一切生者終將死。
「智者!請你別阻礙孤布施身體!孤過去世準備布施身體時,曾被一位妃子阻擾、導致孤無法快速證得無上正覺,她自己也因此反覆投生惡趣;倘若當時她不阻礙孤布施身體,孤不久便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愛卿!過去世,孤曾遇到一頭被饑餓所折磨的母虎,他餓到想吞吃自己的孩子,孤因此心生悲憫,便立即捨身讓牠充饑;因為當時的因緣,孤得以在四十個長劫中投生善道。
「孤更曾為了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佈施自己的手足、妻兒千萬次,不曾真的被阻擾。所以,請你明白孤的心意,不要再阻止孤布施身體。」
大慧意識到吉祥軍王的神通之力後,對其更加敬仰,只能沉默不言、滿臉淚水地想著:「哀哉!這個世間來到末日了!聖王將辭世,法燈將熄滅,法鼓將破碎,法海將乾枯,法山將崩裂,法城將消亡,法舟將沉沒!
「哀哉!陛下是利益世人的父親,但仍終究無法逃離時輪、面臨死神來襲;我這份心念,究竟到何時才能不再碎成百千片、得到他大慈悲的關照?好日子極為短暫、苦痛卻時常到來,這個世間即將毀滅,從外在環境的種種徵兆,都能看出獅王即將離世而去。
「連這無垢的太陽都將墜落,眾人也再也無法看到太陽,誰又能治理這個世間?」
帝釋天王再次以法術控制他們,使他們的痛苦減少許多,大王則再次命令兩位木匠、要在重傷婆羅門還沒斷氣前鋸下自己下半身。
兩位木匠受帝釋天王的控制,開始在眾人面前切割大王的身體,大王心中默默祈禱,誠心希望要圓滿乞者的心願,故沉默地體驗著法喜。
等到鋸子將國王的身體鋸開後,鮮血隨之溢流而出,大慧看到大王的傷口流出許多鮮血,心想陛下即將辭世、便絕望地暈了過去;當時處在空中的天、龍、夜叉、阿修羅、乾闥婆、金翅鳥、緊那羅、摩侯羅伽等神族也傷痛欲絕、泣不成聲,淚水如大雨般傾盆而下。
淋到淚水的國中臣民們四處觀看,這時才發現有千萬名神族在哭泣,眾人因此更加傷心,又看見大王正在遭受著巨大痛苦,心想陛下即將離開他們而去,大多陷入無盡的悲痛中。
帝釋天王看到國民們因國王遭受的痛苦而心生悲憫,立即思忖著:「慈悲善待眾生的大王遭受如此痛苦,倘若真的死去就不妙了,我無論如何必定要保住他的性命。」
吉祥軍王則忍受著身體正在被鋸開的疼痛,其心仁慈而堅定,思索著:「孤了解輪迴無常、故把握機會勤奮修善,心懷堅定毅力、才能稍微忍受這樣的痛楚;如果換成其他膽小的眾生,那必定更加痛苦。」
他這樣的想法更穩固了自身的悲憫心,再次發心道:「哀哉!世間眾生在輪迴中的苦難是無盡的,孤願承受一切眾生的苦難,願不再有眾生受苦。」
結果,他如此發心的瞬間,身上的疼痛立刻消失;大王心想:「為何孤不再感到疼痛呢?豈是鋸子停下來了?」當他看向鋸子時,發現自己的身體依舊受到鋸子切割。
當受帝釋天王控制的兩位木匠,終於用鋸子鋸下大王的下身後放在一側,大王無視自己的傷痛,立即告訴兩位木匠:「請你們將孤的下半身接到婆羅門上身去。」
兩位木匠照做後,帝釋天王便施法讓傷口癒合,更為了讓國王喜悅,重傷婆羅門即刻從擔架上起身,試著做出走、蹲、坐等動作;大王看到乞者的心願成真,心中感到無盡的滿足與喜悅,祈願到:
「所為終有義,利他布施故,圓滿梵志願,孤獲菩提時,輪迴度眾生,導入無上境。」他祈願後,因為實在太劇痛了、便沈默不言。
當下,帝釋天王立刻施法治療大王,而吉祥軍王佈施肉身的事蹟,讓海洋震動、激起海嘯鼓動群山,時間停滯;天、龍等神族都悲欣交集,只能撒下花雨和裝飾之雨,國民們則深感悲痛、哀號不已。
帝釋天王深信大王之心如須彌山般堅定不移,毫不吝嗇於佈施自身,便與四位天子一起變回天人的形象並告訴大王:「陛下,我不是婆羅門、是帝釋天。」接著讚頌道:
「善哉大聖王,精進難較量,純淨品性故,無貪捨己身,慈悲照眾生,此情唯親見,難以信得比。」然後又詢問:「陛下,您為何能做如此艱難之事?」
吉祥軍王回答:「帝釋天王,孤佈施身體是為了證得無上正等正覺,而後才能度脫輪迴中的眾生。」帝釋天追問:「陛下,您捨身之時,心中是否有一絲不捨或其他心念呢?」大王回答:「帝釋天王,孤毫無懊悔之念。」
帝釋天王又追問:「您如何能確定?」大王回答:「帝釋天王,請把孤的下半身原封不動地放著。」帝釋天王照做,大王慈眼觀照在場眾人,然後祈願:
「孤慈悲佈施身體、毫無吝嗇、恐懼或悔恨,只是為了追求正等覺;若這份念頭屬實,願孤的身體即刻恢復往昔、完好無損。」結果這句話一說完,大王的身體便恢復如初。
當時在場、飄在空中的天、龍、夜叉、金翅鳥、緊那羅、摩侯羅伽等看到如此難得之事,都瞪大眼睛、激動吶喊;人類更對此驚奇不已,情不自禁地說道:「善哉,有幸看見陛下的身體恢復如初,這是地上所有人的大福氣!」
然後,帝釋天王以偈頌說道:「善哉汝精進,堅定無動搖,憐憫於眾生,堅定無能比。善哉此人間,怙主尊所護,驚心極苦中,願速獲涅槃。」然後淚如雨下,顫抖著聲音請求國王原諒:
「陛下,請原諒我為了試探您而讓您受苦;希望您未來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時,務必要救度我。」
吉祥軍王回答:「帝釋天王,孤答應您、到時候勢必不會忘記您。」當時天人們演奏的樂曲,仍迴盪於空中;北方山居的仙人們也因此帶著勝光皇后,回到王城,頂禮大王後說:
「願您接納這位勝過天女的有德皇后!我們沒有資格照顧她,請您未來也千萬不要將她佈施給別人!」
吉祥軍菩薩聽從仙人和帝釋天的勸言,而隨喜菩薩如此殊勝佈施的臣民們、也都因此獲得不退轉之境界。
所以,想要隨學大士之人,應不貪己樂、努力利他,發願的力量和佛陀功德更是值得讚譽。
菩薩本生鬘之吉祥軍王本生第八十終
小結:
光明傳音賭,善寂六牙象,
遊方難沮壞,月喜虛空軍。
感謝仁謙師的撰寫,利益無量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