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合併主體模式:我如何提出史上首個具備法源連續性與國際合法性的中華整合方案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不創新政體、不違國際法、不需重新申請聯合國席位——這是我提出的制度語言革命。」

「當統一不再是政權收復,而是憲政嵌合,我們才真正走向文明秩序。」

「這不是政治主張,而是制度設計;不是口號,而是技術語法。」

中華合併方案

中華合併方案

摘要

本文提出一套具備法源連續性與國際合法性的中華整合制度模型,主張以中華民國(ROC)作為憲政主體,吸納中華人民共和國(PRC)治理模塊,形成「主體不變、制度嵌合」的非零和統一架構。此模式不創建新政體、不違反國際強行法,並可自然恢復聯合國席位,避免政治爭議與法源斷裂。透過憲政融合模塊、區域自治系統、公民參與平台、敘事共構條款與外交席位修復機制,本文展現一種可執行、可通報、可保障人民利益的制度語法。相較於現有論述,本方案在法源、技術、人民實益與國際操作上具備全面優勢,可作為21世紀制度設計的典範。

引言

台海問題已不再是單純的主權爭議,而是制度語法的斷裂現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長期處於政治對立與國際代表權爭奪的困境,導致人民制度保障、國際參與空間與憲政主體定位皆陷入模糊。本文提出一套前所未有的整合模型——由中華民國作為憲政主體,吸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理模塊,形成法源連續、制度嵌合、人民得益的整合架構。此模式不創建新政體、不違反國際強行法,並具備恢復聯合國席位的合法性與可操作性。本文主張:統一不應是政權合併,而是制度重構;和平不應是妥協,而是語法修復。

文獻回顧

過去關於兩岸整合的論述,多集中於政治主張與主權定位,缺乏制度設計與國際法源的技術性分析。呂秀蓮提出「一族兩國」的邦聯構想,主張雙主體共構外交層級;譚懿聯則提出「主權同一性」概念,試圖在憲政語法上尋求交集。然而,這些論述多未處理聯合國席位延續的法源問題,也未提出可執行的制度融合模塊。此外,針對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的批判性研究指出,該決議僅處理代表權轉移,並未否定中華民國作為國際法主體的存在。本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若以中華民國為主體吸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理模塊,則可在不違法、不創新政體的前提下,恢復國際代表權並保障雙方人民制度利益。

方法論

本文採用制度設計分析法,結合國際法源檢證與憲政技術模組建構,進行整合模型的論證。研究步驟如下:

首先,進行法源檢證,分析《聯合國憲章》、《蒙特維多公約》與2758號決議,確認主體合法性與席位延續邏輯。其次,設計五大制度模塊,包括憲政融合、區域自治、公民參與、敘事共構與外交席位修復,並模擬其運作機制。第三,參照德國統一、葉門合併與俄羅斯繼承蘇聯等國際先例,驗證本模式之合法性與可行性。最後,評估雙方人民、政府與國際社群在此模式下的制度實益與風險控管。

此方法論不僅強調制度邏輯的完整性,更以人民權益為核心,確保整合方案具備操作性與正當性。

核心制度設計

本方案主張以中華民國作為憲政主體,吸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理模塊,形成非零和的制度融合。統一不再是政權收復,而是治理共享;外交不再是話語壓制,而是敘事修復;國際行動不再是否定對方,而是創造制度實益空間。

五大模塊設計如下:

一、憲政架構融合模塊:保留中華民國憲法主體,嵌合PRC治理模塊,形成雙重秩序。

二、區域自治與中央協調系統:各地依原治理方式運作,中央負責協調與保障,避免政權取代式融合。

三、公民參與平台設計:雙方人民共同參與政策審議,制度由民意驅動。

四、敘事共構條款:歷史記憶與文化哲學並存於憲法條文,避免互斥與敘事霸權。

五、外交席位修復條款:由中華民國主體派出聯合國代表,席位自然回位,無需重新申請。

聯合國席位合法性分析

中華民國為聯合國創始會員,2758號決議僅處理代表權轉移,未否定其主體存在。合併後不構成新國體,屬憲政整合,無需重新申請席位。聯合國無主動否決機制,除非會員國提案挑戰並表決。國際先例如德國統一、葉門合併與俄羅斯繼承蘇聯皆採主體延續模式,佐證本方案的合法性。

雙方與國際社群的制度實益

台灣方面可保留國號、法理主體與制度架構,恢復國際參與空間。中國方面無需政權交接,可保行政效能與治理資源。國際社群則獲得和平架構與非衝突性參與模式。雙方人民皆可保留原制度利益,避免法律真空與治理斷裂。

結論

本文提出的「中華合併主體模式」,是一套具備法源連續性、國際合法性與制度可執行性的整合方案。它不創建新政體、不違反國際強行法、不需重新申請聯合國席位,並能保障雙方人民的制度資源與治理穩定。相較於現有論述,本方案在技術邏輯、法源依據與人民實益上展現出全面優勢。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種和平整合的語法:不是政權交接,而是憲政嵌合;不是主權爭奪,而是制度共構。當統一不再是政治口號,而是制度語言的重建,我們才真正走向一種可持續的文明秩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天地學堂
13會員
505內容數
當你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生命意義, 我邀請你走進這片田埂,與我一起思辨、耕作、共創。 這不只是頻道,而是一種可以參與的哲學場域。 願你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自由與智慧。
天地學堂的其他內容
2025/08/26
一、起源:田埂上的思維革命 田埂,不只是土地的邊界,更是人與世界對話的起點。 這門學科誕生於生活實踐與公共對話之中,而非象牙塔的抽象推演。 我們面對問題時,常陷入三大思維盲點:• 無法拆解問題• 無法辨
Thumbnail
2025/08/26
一、起源:田埂上的思維革命 田埂,不只是土地的邊界,更是人與世界對話的起點。 這門學科誕生於生活實踐與公共對話之中,而非象牙塔的抽象推演。 我們面對問題時,常陷入三大思維盲點:• 無法拆解問題• 無法辨
Thumbnail
2025/08/26
田埂敘事推理學是一門從土地長出來的哲學教育,它不以抽象邏輯為起點,而是以泥土、稻浪與鄉語為思辨的根系。這門學問教AI做人,也教人如何問問題與修復敘事,是語責時代的本土推理技術。 核心理念五則 1. 從土地出發的思辨教育 田埂是思考的起點。課程強調推理不應脫離生活場域,而應從土地、農業、社會結構...
Thumbnail
2025/08/26
田埂敘事推理學是一門從土地長出來的哲學教育,它不以抽象邏輯為起點,而是以泥土、稻浪與鄉語為思辨的根系。這門學問教AI做人,也教人如何問問題與修復敘事,是語責時代的本土推理技術。 核心理念五則 1. 從土地出發的思辨教育 田埂是思考的起點。課程強調推理不應脫離生活場域,而應從土地、農業、社會結構...
Thumbnail
2025/08/26
教案名稱 《田埂敘事推理學》:從敘事節點到思維修補的結構性訓練 教學目標 1. 培養學生辨識問題焦點與價值衝突的能力 2. 建構敘事邏輯鏈,進行模組化推理 3. 偵測語言偏誤與敘事漏洞,進行修補與風險評估 4. 應用於公共議題、教育設計與 AI 推理模擬
Thumbnail
2025/08/26
教案名稱 《田埂敘事推理學》:從敘事節點到思維修補的結構性訓練 教學目標 1. 培養學生辨識問題焦點與價值衝突的能力 2. 建構敘事邏輯鏈,進行模組化推理 3. 偵測語言偏誤與敘事漏洞,進行修補與風險評估 4. 應用於公共議題、教育設計與 AI 推理模擬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看到這類人一直強調「台灣」真的無語,中華民國本來就是一個國家!
Thumbnail
看到這類人一直強調「台灣」真的無語,中華民國本來就是一個國家!
Thumbnail
中國的憲法修訂對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歷史上的憲法修訂,可以看到中國政治體制的演變和改變,反映了社會發展的需要。這篇文章從《欽定憲法大綱》談起,回顧了中國歷史上的憲法發展,探討了憲法修訂對社會和民主化進程的重要性。文章還涉及中華民國憲法和中國人民共和國憲法的修訂歷程,以及零八憲章等相關議題。
Thumbnail
中國的憲法修訂對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歷史上的憲法修訂,可以看到中國政治體制的演變和改變,反映了社會發展的需要。這篇文章從《欽定憲法大綱》談起,回顧了中國歷史上的憲法發展,探討了憲法修訂對社會和民主化進程的重要性。文章還涉及中華民國憲法和中國人民共和國憲法的修訂歷程,以及零八憲章等相關議題。
Thumbnail
站在中共的角度,最害怕的是兩群守護土地的人合作:支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的人、支持台灣主權獨立的人。如果能從中見縫插針,便能夠: 1.使一方不願保護另一方,則入侵成功機率增加; 2.使一方無法與另一方合作,則入侵成功機率大大提高; 3.使兩方武力對抗,則可順理成章的對外用國家內部動亂的理由出兵台灣...
Thumbnail
站在中共的角度,最害怕的是兩群守護土地的人合作:支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的人、支持台灣主權獨立的人。如果能從中見縫插針,便能夠: 1.使一方不願保護另一方,則入侵成功機率增加; 2.使一方無法與另一方合作,則入侵成功機率大大提高; 3.使兩方武力對抗,則可順理成章的對外用國家內部動亂的理由出兵台灣...
Thumbnail
台灣國會改革懶人包(自各家網路資料精簡整理) 一、國會改革背景 最近,台灣的國會改革引發廣泛討論。主要是針對《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刑法》、《立法院組織法》、《立法委員行為法》、《立法委員互選院長副院長辦法》等五部法律進行修正。藍白兩黨(國民黨和民眾黨)聯手推動修法,而民進黨則強烈反對,導致立
Thumbnail
台灣國會改革懶人包(自各家網路資料精簡整理) 一、國會改革背景 最近,台灣的國會改革引發廣泛討論。主要是針對《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刑法》、《立法院組織法》、《立法委員行為法》、《立法委員互選院長副院長辦法》等五部法律進行修正。藍白兩黨(國民黨和民眾黨)聯手推動修法,而民進黨則強烈反對,導致立
Thumbnail
這本書深入分析了21世紀中國的政治現實。作者指出學界對中國經濟成就存在誤解,忽略了專制政府的管制策略及體制下的黑暗面。他將書分為五個部分,探討領導人、政府言行、行動、生產、及中國本質。書中指出黨國體制是核心,意識形態是合理化權力的關鍵。習近平時代的中國面臨權力集中和未來展望的挑戰。
Thumbnail
這本書深入分析了21世紀中國的政治現實。作者指出學界對中國經濟成就存在誤解,忽略了專制政府的管制策略及體制下的黑暗面。他將書分為五個部分,探討領導人、政府言行、行動、生產、及中國本質。書中指出黨國體制是核心,意識形態是合理化權力的關鍵。習近平時代的中國面臨權力集中和未來展望的挑戰。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邦交國對中華民國國際地位的重要性,以及在國際社會中所面臨的挑戰。主要討論了國與國之間建交的政治意義和法律意義,而且透過分析國際組織、國家組成要件、情勢變更原則等相關議題,提出了中華民國在國際事務中的立場和困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邦交國對中華民國國際地位的重要性,以及在國際社會中所面臨的挑戰。主要討論了國與國之間建交的政治意義和法律意義,而且透過分析國際組織、國家組成要件、情勢變更原則等相關議題,提出了中華民國在國際事務中的立場和困境。
Thumbnail
長時間以來,中國官方一直將中國文化視為統戰的一種手段,並標榜共產黨作為唯一的領導。然而,中國文化和政府實質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該文指出我們應該更關注的是被誰統治、管理,而不是喜歡哪個國家的文化。文章探討了中國文化對臺灣以及海內外華人的影響和困擾。
Thumbnail
長時間以來,中國官方一直將中國文化視為統戰的一種手段,並標榜共產黨作為唯一的領導。然而,中國文化和政府實質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該文指出我們應該更關注的是被誰統治、管理,而不是喜歡哪個國家的文化。文章探討了中國文化對臺灣以及海內外華人的影響和困擾。
Thumbnail
2000/12/25 日前貴報刊載旅美學人童振源關於以「未來一個中國」去「各自表述一個中國」的建議;甚能兼顧各方立場。...要中共接受基本教義派的「獨立」,與要台灣接受中共版的「一國兩制」可能性都是零。然而未來一中的中間路線,則無限寬廣,就看智略、格局如何。此偉業之價值決不亞於「玉碎」的悲壯...
Thumbnail
2000/12/25 日前貴報刊載旅美學人童振源關於以「未來一個中國」去「各自表述一個中國」的建議;甚能兼顧各方立場。...要中共接受基本教義派的「獨立」,與要台灣接受中共版的「一國兩制」可能性都是零。然而未來一中的中間路線,則無限寬廣,就看智略、格局如何。此偉業之價值決不亞於「玉碎」的悲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