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上班的日子就讀卡夫卡:當帳單比詩集更厚、自信比畫布還薄時,讓巴爾札克、梵谷、海明威、安迪沃荷陪你度過『生計』比『詩與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圖片來源:金石堂

圖片來源:金石堂


有沒有一段話或是一本書可以讓你擺脫倦怠的職場生活?哪怕只是短短的幾個字都行,但答案可能會令你大失所望,因為每個人對生活的期待皆有不同,有的人寧願忍受朝令夕改的主管及難以相處的同事,只為了每個月能夠支付接踵而來的帳單,但有的人卻寧可過著貧窮的生活,也要讓自己隨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完全不在乎他人的眼光。

《不想上班的日子就讀卡夫卡》這本書帶我們進入23位藝術家的日常生活,窺探這些創作者如何讓自己既能維持生存動力,還能創作出讓人驚艷的作品?其實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讓我想到日本的小說家森博嗣,他原本是理工大學的教授,但為了實現自己親手打造的森林莊園,於是投入了小說創作,竟然一舉成名而賺進了豐厚的收入,但他本人卻說自己的興趣並不在寫作,而往後的每一部作品幾乎都是出版社擬定題目而拜託他構思,雖然聽起來令人感到不可思議,但也不得不承認若是沒有當初的夢想,恐怕森博嗣的創作能力及獨特思想便無法被看見。

《不想上班的日子就讀卡夫卡》這本書提到杜斯妥也夫斯基沈迷於輪盤賭博,只要把財產賭光就又賣力投入寫作,接著又拿稿費去賭博,而他雖然感到自責,但也成為了積極趕稿的強大動力,也顯示出創作者有時候一直在最低生活限度的範圍裡生活,即使時常面臨窘迫的經濟現況,但為了生存的同時,也創作出不少偉大的作品而萬古流芳。

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被作者譽為「內心旅行家」的佩索亞他認為自由的感受出自於內心,而非憑藉著旅行才能達成,甚至認為只有想像力極端貧乏的人才需要靠旅行去感知,而他建議不要一覺得空虛就想離開,而是應該先到自己的內心去旅行,我認為這樣的想法非常值得我們思考,也鼓勵我們去探索並理解自己,這讓我想到其實我們想逃離現在的生活而前往遠方,其實很可能只是在逃避現實,但當我們又回到原本的生活,煩惱與問題似乎依舊無解,所以不妨參考佩索亞的建議,搭乘身體這一輛火車,從外在的關注轉向內在,或許會發現真誠地面對自我,才能擺脫無止盡的抱怨與不滿。

這本書非常適合隨身攜帶,我在旗津沙灘閱讀這本書,亦在南北奔馳的高鐵上閱讀這本書,還有無數生活瑣碎的空檔,都能讓我馬上進入創作者的異想世界,感受他們在生活的許多選擇,以及如何面對選擇的結果?

這個世界沒有完美的工作,也沒有完美的生活型態,雖然多數人都嚮往衣食無虞的生活,但終究與多數人無緣,而我們所能做的便是及早領悟,才能有真正享受生活的一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射手媽咪婷婷的沙龍
213會員
1.3K內容數
射手媽咪婷婷的 Premium
2025/08/22
當我們稱讚一位小童星有著爐火純青的精湛演技時,可曾想過他們是出自於內心對表演的熱愛,抑或受到父母的支配? 《我很高興我媽死了》這本書的作者珍妮特是童星演員,從六歲開始便穿梭在各大試鏡及表演場合,只因為媽媽的夢想是成為演員,而珍妮特年幼懵懂的心理即便對表演不怎麼感興趣,仍舊為了罹患乳癌又情緒陰晴
Thumbnail
2025/08/22
當我們稱讚一位小童星有著爐火純青的精湛演技時,可曾想過他們是出自於內心對表演的熱愛,抑或受到父母的支配? 《我很高興我媽死了》這本書的作者珍妮特是童星演員,從六歲開始便穿梭在各大試鏡及表演場合,只因為媽媽的夢想是成為演員,而珍妮特年幼懵懂的心理即便對表演不怎麼感興趣,仍舊為了罹患乳癌又情緒陰晴
Thumbnail
2025/08/21
有時候,我們看到一個人貌似張牙舞爪,試圖讓周圍的人自行退散,其實不見得他的真實內心是想要遠離人群,反而是透露著內心的恐懼不安,以虛張聲勢的方式去展現自己的強大,其實內心脆弱不已,也渴盼與人建立緊密的連結。 《男孩、怪獸與粉筆》繪本講述的便是這樣的故事,描述洞穴裡住著一隻可怕的怪獸,由於偶爾會發
Thumbnail
2025/08/21
有時候,我們看到一個人貌似張牙舞爪,試圖讓周圍的人自行退散,其實不見得他的真實內心是想要遠離人群,反而是透露著內心的恐懼不安,以虛張聲勢的方式去展現自己的強大,其實內心脆弱不已,也渴盼與人建立緊密的連結。 《男孩、怪獸與粉筆》繪本講述的便是這樣的故事,描述洞穴裡住著一隻可怕的怪獸,由於偶爾會發
Thumbnail
2025/08/20
最近想必很多人都聽過「自我覺察」這個詞,但偏偏能意識到自己的問題相當不容易,所以如果能透過他人的觀察進而了解自己,也是不錯的一種方式。 《及時覺醒》這本書是透過《花生》漫畫讓我們去省思許多人生哲理,過去只是單純覺得SNOOPY很可愛,且漫畫內容很無厘頭,沒想到潛藏著許多值得深思的人生道理,而這
Thumbnail
2025/08/20
最近想必很多人都聽過「自我覺察」這個詞,但偏偏能意識到自己的問題相當不容易,所以如果能透過他人的觀察進而了解自己,也是不錯的一種方式。 《及時覺醒》這本書是透過《花生》漫畫讓我們去省思許多人生哲理,過去只是單純覺得SNOOPY很可愛,且漫畫內容很無厘頭,沒想到潛藏著許多值得深思的人生道理,而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工作生活逐漸混為一談的時代,學會有效分離負面情緒與工作壓力將有助於提高生活滿意度。本文通過分享同事P的故事,介紹了幾種實用的情緒處理方法,使讀者能夠更好地應對工作中的挑戰。作者以《被討厭的勇氣》書中的方法為例,鼓勵讀者採取積極面對自己工作和情緒的方式,相信自己能夠走上越來越好的道路。
Thumbnail
在工作生活逐漸混為一談的時代,學會有效分離負面情緒與工作壓力將有助於提高生活滿意度。本文通過分享同事P的故事,介紹了幾種實用的情緒處理方法,使讀者能夠更好地應對工作中的挑戰。作者以《被討厭的勇氣》書中的方法為例,鼓勵讀者採取積極面對自己工作和情緒的方式,相信自己能夠走上越來越好的道路。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如何在職場上同時運用外部與內部驅動力。作者引用了“大方向功利主義”策略,即大目標用外部驅動,小事則用內部驅動,幫助在職場中平衡這兩種驅動力,並建議大方向上追求外部激勵,而小事上保持隨意,以提高工作滿足感和職涯成功率。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如何在職場上同時運用外部與內部驅動力。作者引用了“大方向功利主義”策略,即大目標用外部驅動,小事則用內部驅動,幫助在職場中平衡這兩種驅動力,並建議大方向上追求外部激勵,而小事上保持隨意,以提高工作滿足感和職涯成功率。
Thumbnail
如果你也想在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方面做得更好,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建議: • 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 • 學會安排時間。 • 學會拒絕。
Thumbnail
如果你也想在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方面做得更好,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建議: • 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 • 學會安排時間。 • 學會拒絕。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在工作遇到迷茫感後透過改變心態,尋找不同的成就感來源,跳出單一評價體系,重新活得自信與勇敢。若你也在職場感到困住,或許可以從多元的成就感來源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在工作遇到迷茫感後透過改變心態,尋找不同的成就感來源,跳出單一評價體系,重新活得自信與勇敢。若你也在職場感到困住,或許可以從多元的成就感來源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作者:洞見MK 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張圖: 從圖中可以看到,一個人工作的絕大部分壓力,並不來源於工作本身,而是源自人際交往中產生的內耗。 有人自我調侃道:上班拿的不是薪水,而是精神損失費。 每一個職場人,都經曆過這種心酸。 被工作任務壓得半死,還要擠出笑臉來,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對
Thumbnail
作者:洞見MK 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張圖: 從圖中可以看到,一個人工作的絕大部分壓力,並不來源於工作本身,而是源自人際交往中產生的內耗。 有人自我調侃道:上班拿的不是薪水,而是精神損失費。 每一個職場人,都經曆過這種心酸。 被工作任務壓得半死,還要擠出笑臉來,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對
Thumbnail
“公司是用來修行,不是用來依賴的地方” 前陣子看到一位日本FIRE作家的一句話,字字打入心坎深處~ 這位作家在職場中一定是歷經過一番風雨才能寫出這麼深切的體悟。
Thumbnail
“公司是用來修行,不是用來依賴的地方” 前陣子看到一位日本FIRE作家的一句話,字字打入心坎深處~ 這位作家在職場中一定是歷經過一番風雨才能寫出這麼深切的體悟。
Thumbnail
本文提倡在工作之餘放鬆身心,不要讓工作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充實生活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養成與工作分寸的生活節奏。幸福快樂並不是只靠錢來達成,也應該享受生活中的樂趣和學習。
Thumbnail
本文提倡在工作之餘放鬆身心,不要讓工作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充實生活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養成與工作分寸的生活節奏。幸福快樂並不是只靠錢來達成,也應該享受生活中的樂趣和學習。
Thumbnail
可以寫短短的一篇,也可以寫長長的流水帳,不給自己太多的框架,希望能養成專心坐在書桌的好習慣,把一直都很想做的「寫文章輸出」這件事實現,第一步就從個人生活出發。【週記】系列可以保證不是什麼有營養的內容,只是單純抒發心情的網誌,如果能與讀者們產生共鳴,那就真是太感激了。嗚嗚嗚嗚嗚。
Thumbnail
可以寫短短的一篇,也可以寫長長的流水帳,不給自己太多的框架,希望能養成專心坐在書桌的好習慣,把一直都很想做的「寫文章輸出」這件事實現,第一步就從個人生活出發。【週記】系列可以保證不是什麼有營養的內容,只是單純抒發心情的網誌,如果能與讀者們產生共鳴,那就真是太感激了。嗚嗚嗚嗚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