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金石堂
有沒有一段話或是一本書可以讓你擺脫倦怠的職場生活?哪怕只是短短的幾個字都行,但答案可能會令你大失所望,因為每個人對生活的期待皆有不同,有的人寧願忍受朝令夕改的主管及難以相處的同事,只為了每個月能夠支付接踵而來的帳單,但有的人卻寧可過著貧窮的生活,也要讓自己隨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完全不在乎他人的眼光。
《不想上班的日子就讀卡夫卡》這本書帶我們進入23位藝術家的日常生活,窺探這些創作者如何讓自己既能維持生存動力,還能創作出讓人驚艷的作品?其實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讓我想到日本的小說家森博嗣,他原本是理工大學的教授,但為了實現自己親手打造的森林莊園,於是投入了小說創作,竟然一舉成名而賺進了豐厚的收入,但他本人卻說自己的興趣並不在寫作,而往後的每一部作品幾乎都是出版社擬定題目而拜託他構思,雖然聽起來令人感到不可思議,但也不得不承認若是沒有當初的夢想,恐怕森博嗣的創作能力及獨特思想便無法被看見。《不想上班的日子就讀卡夫卡》這本書提到杜斯妥也夫斯基沈迷於輪盤賭博,只要把財產賭光就又賣力投入寫作,接著又拿稿費去賭博,而他雖然感到自責,但也成為了積極趕稿的強大動力,也顯示出創作者有時候一直在最低生活限度的範圍裡生活,即使時常面臨窘迫的經濟現況,但為了生存的同時,也創作出不少偉大的作品而萬古流芳。
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被作者譽為「內心旅行家」的佩索亞,他認為自由的感受出自於內心,而非憑藉著旅行才能達成,甚至認為只有想像力極端貧乏的人才需要靠旅行去感知,而他建議不要一覺得空虛就想離開,而是應該先到自己的內心去旅行,我認為這樣的想法非常值得我們思考,也鼓勵我們去探索並理解自己,這讓我想到其實我們想逃離現在的生活而前往遠方,其實很可能只是在逃避現實,但當我們又回到原本的生活,煩惱與問題似乎依舊無解,所以不妨參考佩索亞的建議,搭乘身體這一輛火車,從外在的關注轉向內在,或許會發現真誠地面對自我,才能擺脫無止盡的抱怨與不滿。
這本書非常適合隨身攜帶,我在旗津沙灘閱讀這本書,亦在南北奔馳的高鐵上閱讀這本書,還有無數生活瑣碎的空檔,都能讓我馬上進入創作者的異想世界,感受他們在生活的許多選擇,以及如何面對選擇的結果?
這個世界沒有完美的工作,也沒有完美的生活型態,雖然多數人都嚮往衣食無虞的生活,但終究與多數人無緣,而我們所能做的便是及早領悟,才能有真正享受生活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