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瑜珈六年多來,曾經上過幾次 Ashtanga Yoga (𖤐註)的一級口令課,卻始終沒有嘗試過 Mysore 的早晨練習。
儘管明白 Ashtanga Yoga 的經典和深度、也聽著前輩們說著 Mysore 的魔力,但身為週間朝九晚六的上班族,要在清晨 6:30 進到教室,還得在上班不遲到的情況下完成練習,就意味著前一晚必須提早休息、作息也要跟著調整。對我來說是一大挑戰,讓我遲遲沒有踏出這一步。
直到今年年初,我對自己的瑜珈規劃許下了一個小小期許:增加自我練習、以及向外探索。於是,最近我踏進了 Mysore 的世界。
在第一天的 Mysore,教室給了一張序列圖,讓我放在墊子旁,一臉菜鳥樣的我,西哩呼嚕地跟著圖上的體位法摸索練習,才發現自己對這套序列其實非常不熟悉。連拜日式該做幾輪、什麼時候要接串聯都不清楚。

序列圖
回家後開始做功課、看 YouTube、請教前輩,並在幾次練習、以及重新回到口令課後,才慢慢建立起對更清晰的理解與身體記憶,開始在墊上獨立。
而在第五天的 Mysore 結束後,我在筆記裡寫下:
「需要在內心出現波動時安住其中。」
寫下這句話的原因是,在每天序列相同的練習,察覺到自己每當要進入「不那麼擅長體位法」瞬間,內心總會閃過一絲逃避的念頭。那並不是想真正逃離,而是一種對困難的畏懼。
Mysore 是一個直面自我的過程。它讓我直視那些微細的心理擾動,也學習去接受它們的存在,然後靜靜觀察它們如何在呼吸中慢慢平息。
而就在這些過程裡,我開始理解《瑜珈經》1.2 裡的深意:
「yogaś citta vṛtti nirodhaḥ 約束心靈的變化就是瑜珈 」

我不只是在學一套體位序列,而是在學習安住、學習放下、學習信任自己可以與那些波動共處。 我已經開始領略到 Mysore 的魔力了。


瑜伽路上
𖤐註:Ashtanga Yoga 是一種有固定順序的體位法練習,Mysore 則是依照這套序列,在老師指導下,在早晨以自己的節奏獨立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