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古典時代到中世紀的上千年時間,亞美尼亞幾乎總是處於東西勢力的緩衝地帶:
在古典時代晚期,這裡是東羅馬/拜占庭與薩珊波斯帝國爭奪的區域。而到了伊斯蘭崛起後,亞美尼亞地區也繼續扮演著拜占庭與奧瑪亞、阿拔斯之間的緩衝地帶。
然而,在十世紀時,情況開始有著劇烈的變化。
首先,伊斯蘭霸權阿拔斯已經四分五裂。拜占庭的力量於是在本世紀,變成了近東上所向無敵的存在。亞美尼亞的緩衝意義也就大幅降低了。
第二,一波又一波突厥人的不同勢力已在衝擊近東世界。亞美尼亞附近就是高加索山脈,那裡是歐亞大草原南下的孔道之一,也身受其擾。
於是,這兩股有些相反的因素同時存在之下,引導出以下結果:
在東羅馬這邊,他們不再需要這些基督教國家在東方存續,兼併亞美尼亞就成了可能之事。
在亞美尼亞這頭,有一些國王開始覺得,與其勞心勞力,去抵擋突厥人的衝擊,不如把土地賣給強大得多的拜占庭,讓他們去處理,自己樂得享受拜占庭的敕封和地產,在君士坦丁堡過著逍遙的日子。
因而,圖中大半個中世紀亞美尼亞地區,到了十一世紀初,都已被東羅馬兼併。沒被兼併的也基本上是東羅馬的衛星國。
「亞美尼亞緩衝帶」的消失,跟著引起了歷史學家兩種對於東羅馬國運的看法。
第一群人認為,在十一世紀,近東忽地出現超級伊斯蘭強權「塞爾柱帝國」,亞美尼亞緩衝帶消亡,使得東羅馬不得不直接面對塞爾柱,造成了嚴重的後果。
另一群人則懷疑,亞美尼亞緩衝帶就算存在,也根本無法抵抗塞爾柱人,扮演好緩衝帶的角色:他們好些人不就是知道自己擋不住,才把國土賣掉的嗎?
不過,無論如何詮釋,結果倒是確定的:在1071年,拜占庭在圖中一個叫「Manzikert」的地方大敗給了塞爾柱人。小亞細亞的淪亡由此開啟了大門。
&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Bagratuni Armenia 1000-en.svg"
資料來源:
Anthony Kaldellis, "Streams of Gold, Rivers of BLood: The Rise and Fall of Byzantium, 955A.D. to the First Crusad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