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第二十一章是全卷的尾聲,記錄耶穌復活後第三次向門徒顯現:祂在提比哩亞海邊顯出祂的同在,賜下豐盛的打魚、與門徒共進早餐,並特別恢復彼得的使命。這一章不僅作為復活顯現的補充,更帶出門徒服事的方向與呼召。 一、提比哩亞海邊的顯現(21:1–14) 彼得與幾位門徒一同打魚,一夜沒有得著。天將亮時,耶穌站在岸上,門徒卻不知道是祂(v.4)。祂吩咐把網撒在船的右邊,他們就拉不上來,因魚甚多(v.6)。門徒約翰認出祂說:「是主!」彼得便急忙跳入海裡游向祂(v.7)。 上岸後,看見有炭火,耶穌預備了魚和餅,並邀請他們同吃(v.9–13)。這是耶穌從死裡復活後向門徒顯現的第三次(v.14)。 屬靈意義:人的努力若離開主,終究徒然;唯有遵行祂的話,才能得著豐盛。復活的主不僅賜下供應,更以親密的同席表明祂的同在。 二、耶穌恢復彼得(21:15–19) 吃完早飯後,耶穌三次問彼得:「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彼得三次回答「主啊,你知道我愛你」,耶穌也三次吩咐他:「餵養我的小羊」、「牧養我的羊」(v.15–17)。 這三次對問正對應彼得三次不認主。耶穌沒有否定他的失敗,卻以愛的呼召恢復他,並重新交託牧養的使命。接著,耶穌預告彼得將來要為祂殉道,最後吩咐他:「你跟從我吧!」(v.19) 屬靈意義:主的赦免能完全恢復人的失敗,並把責任與使命重新交付。愛主是真正事奉的根基,牧養群羊不是出於能力,而是出於對主的愛。跟從基督可能帶來犧牲,但卻是榮耀的呼召。 三、關於約翰的問題(21:20–23) 彼得轉頭看見耶穌所愛的門徒,就問:「主啊,這人將來如何?」耶穌回答:「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你跟從我吧!」(v.22) 因此在弟兄中傳出約翰不會死的說法,但作者澄清,耶穌不是這樣說,而是指出門徒應專注於各自的呼召,不要比較。 屬靈意義:跟隨基督的重點不在他人的道路,而在對主的忠心。每位門徒的命定不同,但目標一致——跟隨基督到底。 四、全書的結語(21:24–25) 作者表明自己就是那見證這些事並記錄下來的門徒(v.24)。他補充說,耶穌所行的事還有許多,若一一記下來,世上容不下所寫的書(v.25)。 屬靈意義:福音書的記載雖有限,卻已足以指向基督的身份與救恩。基督的作為超越記錄,信徒一生都在不斷認識與經歷祂。 《約翰福音》第二十一章不僅是書卷的附錄,更是復活信仰的具體延伸:基督是門徒勞苦中的供應者,也是復活後仍與他們同在的主;祂以愛恢復失敗者,並將牧養的責任交託給門徒;祂呼召人不比較、不旁顧,而是專心跟隨;祂的作為超越文字,信徒要在實際的生活與事奉中繼續經歷。 全卷《約翰福音》由「道成肉身」起首(1:14),以「復活的基督呼召跟隨」作結,向世人見證:耶穌就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信祂的就得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