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語言,看起來是提醒,其實是壓力的包裝。 花園裡的靜默低語之一
-------------------------------------
花園裡的靜默低語 #24管理部公告:「特休超過10天的員工,記得要陸續消化完,千萬不要在最忙的時候,大家再排休。」前半句是提醒,後半句卻讓人不太舒服。語氣像是在說:「你們要自己安排好,不要造成困擾。」 但特休的安排,應該是員工的權利,不是制度的容忍。
在台灣的工作氛圍下,很少有人會在最忙的時候休假,除非有特殊事件。大家早已習慣配合,只是沒說出口。
這樣的公告方式,讓人在排休上多了壓力。
原本是自己的時間,卻變成要「小心使用」的資源。
不是不能提醒,只是提醒的語氣,能不能更溫柔一點? 能不能不把好意包裹在責任的語言裡?
公事上,大家都被要求語氣得體、情緒收斂。那麼,休假提醒是否也能帶一點理解的語氣?
制度語言如果不夠細膩,連休假都會變成一種情緒上的負擔。
提醒不是問題,語氣才是關鍵。
好意如果包裹在責任語言裡,就會變成壓力。我們不是不願意配合,只是希望制度也能將心比心。
-------------------------------------
願這則低語,在你心中悄悄安放一處柔軟的迴響。 因為在這個常被忽略的世界裡,我們都值得被理解,也值得活得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