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不寫功課?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問題可能不是拖延,而是房間在搞鬼
raw-image

這題我等很久了 😂 「不寫功課」絕對是爸媽心中 Top 3 惡夢,但你要知道,房間環境常常才是真正的「共犯」。

🎭 小劇場:功課失蹤魔術

場景:放學後,爸媽滿心期待孩子立刻進入學習模式。

  • 爸媽: 「快去房間寫功課!」
  • 孩子: 「好啊……」 (聲音逐漸消失)
  • 十分鐘後——房間傳來的是彈跳聲、亂唱聲、還有 Lego 城堡誕生的聲音。

爸媽衝進去,怒吼:「為什麼還沒開始!」

孩子委屈回嗆:「可是我坐下來就想不到要寫什麼啊!」

👉→ 真相是:孩子不是懶,而是房間設計完全不利於專注

🎯 問題診斷:房間的「反作業結構」

1.書桌位置=干擾舞台

  • 書桌正對著床:孩子一坐下就想「要不要躺一下?」
  • 書桌旁邊是玩具櫃:積木比數學更有吸引力。

2.光線錯誤=催眠局

  • 冷白光刺眼,孩子覺得壓力大;
  • 黃光太昏暗,孩子腦袋自動進入睡前模式。

3.收納混亂=注意力黑洞
書桌堆滿課本、玩具、文具、貼紙…… 孩子想寫功課,卻不知道先清桌還是先清心。

4.環境氛圍=錯誤暗示

  • 房間滿滿都是遊戲元素,卻缺乏學習角落。
  • 結果大腦自動判定:房間=放鬆,不是學習。

✅ 空間改造處方:讓房間推一把,而不是絆一腳

✨ 1. 書桌動線重置

  • 書桌避免正對床(否則床會瘋狂放電)。
  • 最好靠近窗邊,但避免直曬太陽。
  • 書桌後方保持簡單,不要是滿滿玩具展示牆。

✨ 2. 燈光分層

  • 功課區:白光(中性光 4000K 左右),明亮但不刺眼。
  • 房間休息區:暖光。 👉 用燈光區分「這裡是工作」vs.「那裡是放鬆」。

✨ 3. 書桌收納三分法

  • 桌面只留:現在要用的課本+文具。
  • 抽屜放:常用但非即時的東西。
  • 遠處收:玩具、雜物、收藏品。 👉 桌面乾淨=腦袋乾淨。

✨ 4. 建立「作業角落」的情緒暗示

  • 在書桌區掛一個軟木板/白板,只放課表、待辦事項。
  • 放一株小綠植,或一張孩子自己挑的小掛畫,提升歸屬感。 👉 讓孩子覺得「這裡就是我的專屬任務區」。


🧠 心理延伸:不寫功課 ≠ 懶,而是大腦被打敗

孩子不寫功課,很多時候不是意志力的問題,而是大腦收到的環境訊號根本是「遊戲」或「放空」,專注力自然完全崩盤。


💬 結語:功課戰爭的真正對手,可能是書桌旁的玩具熊

爸媽吼破喉嚨:「快給我寫!」,不如先問:房間的設計,是不是每天都在幫孩子拖延?

✅ 書桌避開床與玩具牆

✅ 燈光用來切換「專注」與「放鬆」

✅ 桌面乾淨=專注起點

✅ 作業角落要有明確的心理暗示

小孩不是懶,是書桌在叫他「快去玩」

👉 想用耳朵輕鬆吸收?這篇文章即將推出 Spotify 版本。

連結完成後我會更新在這裡,記得再回來收聽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aulina的空間心理研究室
0會員
35內容數
👉 這裡研究的不是房子,而是住在裡面的人。 這裡不是單純的裝潢頻道,也不是親職碎念集散地。 這是一個把「空間設計 × 情緒心理 × 催眠暗示」混搭起來的研究所。 📌 簡單說:保證比育兒書好笑一點點,也比裝潢手冊實用一點點。 這是一個讓你用比較好笑、不那麼絕望的方式,重新理解「家」與「人」的實驗場。
2025/09/12
「孩子賴著不睡」通常不只是性格問題,而是睡眠空間的設計出了 bug。 柔和燈光、白噪音、適溫與舒緩香氣,加上一點心理催眠小暗示,就能讓孩子從躁動的袋鼠變成平靜的睡美人。 別吼了,讓環境幫你收工。
Thumbnail
2025/09/12
「孩子賴著不睡」通常不只是性格問題,而是睡眠空間的設計出了 bug。 柔和燈光、白噪音、適溫與舒緩香氣,加上一點心理催眠小暗示,就能讓孩子從躁動的袋鼠變成平靜的睡美人。 別吼了,讓環境幫你收工。
Thumbnail
2025/09/10
早晨本該是全家協作、彼此祝福的一天開始。但現實中,你們家浴室門一打開,瞬間進入實境節目《家庭生存競技場》: 比速度:誰先搶到洗手台,誰就不用遲到 比耐心:吹風機到底還要吹多久? 比心理戰:我真的要在你洗澡時進去刷牙嗎? 既然無法再蓋第二間,就靠小改變讓浴室不再變成修羅場
Thumbnail
2025/09/10
早晨本該是全家協作、彼此祝福的一天開始。但現實中,你們家浴室門一打開,瞬間進入實境節目《家庭生存競技場》: 比速度:誰先搶到洗手台,誰就不用遲到 比耐心:吹風機到底還要吹多久? 比心理戰:我真的要在你洗澡時進去刷牙嗎? 既然無法再蓋第二間,就靠小改變讓浴室不再變成修羅場
Thumbnail
2025/09/08
孩子睡不著,別再靠碎念轟炸,關鍵在睡前三十分鐘的環境切換。 亮到像便利商店的燈光、吵雜聲音、悶熱空氣和亂七八糟的視覺刺激,全都讓大腦誤判「還不能休息」。 只要透過柔和燈光、白噪音、適溫與舒緩香氣,加上一點心理催眠小暗示,就能讓孩子從躁動的袋鼠變成平靜的睡美人。 別吼了,讓環境幫你收工。
Thumbnail
2025/09/08
孩子睡不著,別再靠碎念轟炸,關鍵在睡前三十分鐘的環境切換。 亮到像便利商店的燈光、吵雜聲音、悶熱空氣和亂七八糟的視覺刺激,全都讓大腦誤判「還不能休息」。 只要透過柔和燈光、白噪音、適溫與舒緩香氣,加上一點心理催眠小暗示,就能讓孩子從躁動的袋鼠變成平靜的睡美人。 別吼了,讓環境幫你收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行為不良,自暴自棄,成績低落,永遠墊底。 擁抱其心,給其台階,給其解方,給其自信。 不再自棄,開始自愛,開始唸書,成績進步。 同學發覺,無人墊底……
Thumbnail
行為不良,自暴自棄,成績低落,永遠墊底。 擁抱其心,給其台階,給其解方,給其自信。 不再自棄,開始自愛,開始唸書,成績進步。 同學發覺,無人墊底……
Thumbnail
可能是我對孩子太過嚴格了。 傍晚拖著一身的疲憊回家,如常接小孩、煮飯、陪讀。突然班上一位家長問我可不可以幫忙拍國語某一課的學習單,因為她不知道他小孩放去哪裡了?我才剛開口問小孩所有學習單放哪裡,他就開始嚎啕大哭,而且是那種釋放的大哭。 他說他不敢告訴我,他也少了一課,昨天老師突然要檢查,他怎麼找
Thumbnail
可能是我對孩子太過嚴格了。 傍晚拖著一身的疲憊回家,如常接小孩、煮飯、陪讀。突然班上一位家長問我可不可以幫忙拍國語某一課的學習單,因為她不知道他小孩放去哪裡了?我才剛開口問小孩所有學習單放哪裡,他就開始嚎啕大哭,而且是那種釋放的大哭。 他說他不敢告訴我,他也少了一課,昨天老師突然要檢查,他怎麼找
Thumbnail
已經能 #自行入睡 的三歲以上的小孩,從嬰兒床畢業之後,可以自己上下床,可以自己離開自己的房間,擁有了這麼自由自在的活動能力後,馬上就把本來親子之間相安無事的就寢時間,瞬間轉換成為親子關係之間最緊張的戰場之一! 每天家長和幼童一起完成睡前儀式、關燈道晚安後,即將開啟的,不是家長輕鬆追劇的自由時
Thumbnail
已經能 #自行入睡 的三歲以上的小孩,從嬰兒床畢業之後,可以自己上下床,可以自己離開自己的房間,擁有了這麼自由自在的活動能力後,馬上就把本來親子之間相安無事的就寢時間,瞬間轉換成為親子關係之間最緊張的戰場之一! 每天家長和幼童一起完成睡前儀式、關燈道晚安後,即將開啟的,不是家長輕鬆追劇的自由時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Thumbnail
有些孩子,他們沒有辦法好好待在教室里,沒有辦法當某些大人眼中的乖孩子。排除掉那些因為先天因素,他們往往是因為缺乏安全感,不知道該怎麼融入這個環境所造成的結果。他們不是蟲子也不是野獸,他們只是需要重新建立起安全感。
Thumbnail
有些孩子,他們沒有辦法好好待在教室里,沒有辦法當某些大人眼中的乖孩子。排除掉那些因為先天因素,他們往往是因為缺乏安全感,不知道該怎麼融入這個環境所造成的結果。他們不是蟲子也不是野獸,他們只是需要重新建立起安全感。
Thumbnail
家長經常提問:孩子在家都不願意做家事,為什麼在團體裡就願意? 關鍵是:孩子在做家事中感受到了什麼?
Thumbnail
家長經常提問:孩子在家都不願意做家事,為什麼在團體裡就願意? 關鍵是:孩子在做家事中感受到了什麼?
Thumbnail
「老師,我覺得我的孩子很容易看不懂課本裡的內容耶~」 每當這種狀況發生時,我們都會以為是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不好, 但其實還有另一個原因……
Thumbnail
「老師,我覺得我的孩子很容易看不懂課本裡的內容耶~」 每當這種狀況發生時,我們都會以為是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不好, 但其實還有另一個原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