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情緒沒有出口,它會變成身體的張力
我怎麼看:「情緒,真的會卡在身體裡?」
很多人問我:
「你們是在按筋膜,那跟情緒有什麼關係?」
我以前也以為,情緒只留在心裡。但後來慢慢發現——
有些情緒,沒有變成眼淚,也沒有說出口,
卻以張力的形式,靜靜留在身體裡。
我的回答,不是艱深的理論,
是從一個個身體的觀察出發,慢慢走出來的體會。
我可以說得很專業,
講筋膜張力、神經壓力、交感與副交感的調節機制,
但後來我發現:
能被理解,比說得厲害,更重要。
因為多數人不是來學理論,
而是想知道:
「為什麼我好像一直放不鬆?」
「為什麼我明明睡很久,還是醒來就累?」
所以我選擇用大家都聽得懂的語言,
慢慢地,一步步地,陪你把那些身體裡的訊號——說出來。
當你肚子餓、口渴,或壓力太大,
身體會開始咬緊牙根、憋住呼吸,那是一種不自覺忍著。
而情緒,也會隨之變得煩躁、混亂、無法收攏。
因為身體的緊繃,其實是一種保護機制。
有時是為了忍住那些說不出口的話,有時是為了不讓人擔心。
那些說不出的感覺,
就卡在肩頸與鎖骨之間,成了一塊塊沉默的壓力。
反過來也一樣:
當筋膜像一條被拉緊的線,
情緒也會像被纏住一樣,怎麼放都放不下來。
這時候,與其叫自己「不要再想了」,
不如,讓身體先被照顧一次。
讓那些撐住的地方,有個機會——慢慢放下。
你會發現,
情緒,也會在身體鬆開的過程裡,慢慢鬆動、慢慢被理解。
在 RESTRONG,我們看到的身體,不只是筋膜結構,
而是一種「人正在撐住人生的方式」。
所以當你說肩膀緊、下背卡,
我們會想問的從來不是「這裡是不是出問題」,而是:
「這個地方,是你最近撐住最多的地方嗎?」
不是要你說清楚,也不逼你解釋明白,
我們只是想陪你,慢慢感覺。
因為我們知道——
有些部位不是壞掉,
只是還沒被好好理解一次而已。
我們的觀察方式,是慢的。
不急著幫你找出錯誤,
也不強迫你說明發生什麼事。
我們只是一起,靠近身體那些
還沒被說出口、已經被遺忘的地方。
你可以把我們當成一個人生的旅伴。
不是要一次解開全部,
只需要一次訊號,讓身體知道:
「你不是自己在撐了,這裡可以慢慢鬆沒關係。」
如果你喜歡這樣的語氣與方式,
歡迎你哪天想放下來,就來試試看。
RESTRONG reset|Be you again.
📜 著作權聲明
※ © 本文為 RESTRONG 品牌語氣森林原創內容
語氣不是文案,而是一次次陪伴累積的信任。
如欲轉載,請註明出處與時間。
💬 初稿發布:2025/07/22|方格子版:2025/09/04
RESTRONG|Be you ag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