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不認錯?2個步驟,教出敢負責的小大人!🙋‍♂️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親愛的爸媽們!👋

你家的小寶貝是不是也有一種「打死不認錯」的超能力?😵‍💫 每次問他:「玩具是不是你丟的?」他卻總是搖頭說「不是我!」 這時候,心裡是不是很想大吼:「明明就是你!」但又覺得怎麼說都沒用呢?

先別急著生氣!其實,孩子不認錯的背後,藏著一個我們需要理解的心理小秘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揭開這個謎團,並學習如何引導孩子成為一個敢於認錯的「小大人」吧!💪

為什麼「不認錯」會成為習慣?🤔

在心理學上,孩子不認錯的行為,可能與家庭中的「界線模糊」和「過度保護」有關。

當一個家庭沒有明確的規則,或當爸媽總是替孩子收拾殘局、幫他找藉口時,孩子會接收到一個錯誤的訊息:「沒人能真正管我,我做錯事也不用承擔後果。」這份信念會慢慢內化,讓「不認錯」變成一種保護自己的習慣。

因為對他們來說,認錯等於承認失敗,而他們從小就沒有學過,如何面對自己的失敗。

第一步:建立簡單可預期的「遊戲規則」📝

想要改變孩子不認錯的習慣,第一步,就是要讓他們明白:「做錯事,就需要承擔後果。」而這份後果,不是情緒化的責罵,而是一套清晰、簡單、可預期的規則。

  • 用制度取代大吼大叫:當孩子打破東西時,不要先情緒化地罵他。你可以冷靜地對他說:「你打破了杯子,現在需要跟媽媽一起把它清理乾淨,這是我們家的規則喔。」
  • 預告後果:在孩子玩耍前,先和他們約定好規則:「玩完玩具,要一起收好。如果沒有收,我們明天就不玩這個玩具了。」讓孩子知道,後果是來自於制度,而不是爸媽的情緒。

當孩子習慣了「規則」,他會慢慢理解,犯錯並不等於世界末日,而是需要去面對和處理的一件事情。

第二步:讓孩子看到「認錯=心智成長」🌱

許多孩子害怕認錯,是因為他們認為認錯只會帶來懲罰。但我們要讓他們知道,認錯是修復關係與問題的第一步!

  • 練習「模擬道歉+修復流程」:當孩子推倒了弟弟,我們可以引導他:「弟弟哭了,你推他,他會很痛。我們一起跟弟弟說對不起,然後幫他拍拍,好嗎?」這樣做,孩子不只說了「對不起」,他還學會了如何修復因為自己行為所造成的傷害。
  • 不只罵一句「你錯了」:當孩子犯錯時,不要只停留在指責。我們可以引導他思考:「下次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可以怎麼做?」這樣做,是鼓勵孩子從錯誤中學習,而不是只讓他感到羞愧。

總結一下:

這段旅程充滿挑戰,但請相信自己,你正在引導孩子走上成為負責任大人的道路。

如果你也想改掉孩子不認錯的習慣,就從「建立規則」+「一起修復」開始吧!這份愛與界線,將會成為孩子一輩子最寶貴的禮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ummerM的沙龍
5會員
100內容數
用無數夜晚,拼湊瑣碎時間 累積很多AI育兒文章,並整理成筆記 看不懂艱深用詞,一次次與AI對話、詢問 才做成比較完整的系列跟大家分享 歡迎一起討論這些文章主題 目前使用多款AI交叉討論、協作
SummerM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15
最近,家中開始吃副食品的小寶貝是不是嗯嗯得有點辛苦? 每次看到他小臉憋得紅通通、像是要使出洪荒之力,都讓媽咪們心疼不已!💔 其實,許多快滿或剛滿一歲的寶寶,都會遇到便秘這個小小的「嗯嗯」困擾。這不是你的錯,也不是寶貝生病了!而是因為他們正在經歷一個重要的「成長小革命」。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當個
2025/09/15
最近,家中開始吃副食品的小寶貝是不是嗯嗯得有點辛苦? 每次看到他小臉憋得紅通通、像是要使出洪荒之力,都讓媽咪們心疼不已!💔 其實,許多快滿或剛滿一歲的寶寶,都會遇到便秘這個小小的「嗯嗯」困擾。這不是你的錯,也不是寶貝生病了!而是因為他們正在經歷一個重要的「成長小革命」。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當個
2025/09/14
👀家長如何及早辨識孩子可能存在的學習發展問題?懶人包來啦! 哈囉爸媽們~身為新手媽媽的我,最常被思考的就是:「怎麼知道我家寶寶是不是學習上有點卡住?」別擔心,幫你整理了懶人包,帶你輕鬆掌握早期警訊,一起做孩子的成長偵探🕵️‍♀️✨ 🍼日常觀察小撇步 記錄發展里程碑📒 用日記或手機Ap
2025/09/14
👀家長如何及早辨識孩子可能存在的學習發展問題?懶人包來啦! 哈囉爸媽們~身為新手媽媽的我,最常被思考的就是:「怎麼知道我家寶寶是不是學習上有點卡住?」別擔心,幫你整理了懶人包,帶你輕鬆掌握早期警訊,一起做孩子的成長偵探🕵️‍♀️✨ 🍼日常觀察小撇步 記錄發展里程碑📒 用日記或手機Ap
2025/09/10
【維高斯基三大理論育兒系列】用科學陪孩子一起長大!👶🧠 哈囉爸媽們👋,今天要來跟大家聊聊育兒界超級重要的「維高斯基三大理論」! 不只是學校老師,連我們在家陪孩子成長也超實用~ 這三大理論分別是:1️⃣ 社會文化理論2️⃣ 近側發展區(ZPD)3️⃣ 鷹架理論(Scaffolding)一起
2025/09/10
【維高斯基三大理論育兒系列】用科學陪孩子一起長大!👶🧠 哈囉爸媽們👋,今天要來跟大家聊聊育兒界超級重要的「維高斯基三大理論」! 不只是學校老師,連我們在家陪孩子成長也超實用~ 這三大理論分別是:1️⃣ 社會文化理論2️⃣ 近側發展區(ZPD)3️⃣ 鷹架理論(Scaffolding)一起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常覺得和兒子說話時,會小小被他激怒。 一次例行性到學校,師長告訴我,希望兒子在與他人有不同看法時,不要急著通盤否定他人的觀察與推論。 兒子雖天性善良卻說話直白,這在他人眼中叫做白目,對和錯對他而言,就像是非題。我苦思良久才想到解方。 我建議他在不同意他人意見時,以微微點頭說:「有可能喔」來
Thumbnail
常覺得和兒子說話時,會小小被他激怒。 一次例行性到學校,師長告訴我,希望兒子在與他人有不同看法時,不要急著通盤否定他人的觀察與推論。 兒子雖天性善良卻說話直白,這在他人眼中叫做白目,對和錯對他而言,就像是非題。我苦思良久才想到解方。 我建議他在不同意他人意見時,以微微點頭說:「有可能喔」來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在現今社會,許多家長在孩子犯錯後,為了怕孩子被貼標籤,往往選擇護短,甚至對受害人/檢舉人找碴。殊不知,犯錯是讓孩子學會負責的機會,若父母保護過當,會讓孩子形成用護短和找碴來面對錯誤的腦迴路。 這樣的態度不僅會對孩子不利,當孩子將這樣的教養方式複製到下一代,就會形成代際循環。
Thumbnail
「你憑什麼?」是一句十分傷人的話。 當孩子對父母說「你憑什麼管我?」,父母可能怒吼「就憑我是你的父母」,也可能傷心到無法言語。前者大概會引來孩子一臉不屑地翻白眼,後者則在內心上演小劇場,反覆迫問自己在育兒路上到底哪裏做得不好。 當上司跟下屬說「你憑什麼這樣那樣?」,下屬可能先是一驚,認為自己
Thumbnail
「你憑什麼?」是一句十分傷人的話。 當孩子對父母說「你憑什麼管我?」,父母可能怒吼「就憑我是你的父母」,也可能傷心到無法言語。前者大概會引來孩子一臉不屑地翻白眼,後者則在內心上演小劇場,反覆迫問自己在育兒路上到底哪裏做得不好。 當上司跟下屬說「你憑什麼這樣那樣?」,下屬可能先是一驚,認為自己
Thumbnail
所有的情緒問題,都是「自己」的問題,如果自己搞定了,「孩子的情緒」就只是一個客觀事件。
Thumbnail
所有的情緒問題,都是「自己」的問題,如果自己搞定了,「孩子的情緒」就只是一個客觀事件。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Thumbnail
對一位十歲以下的孩子來說,他所接收到的,往往就是「對事『也』對人」,當父母說孩子的行為是壞的,孩子會認為「我是壞的」,當父母說孩子的行為是不好的,孩子會認為「我是不好的」。
Thumbnail
對一位十歲以下的孩子來說,他所接收到的,往往就是「對事『也』對人」,當父母說孩子的行為是壞的,孩子會認為「我是壞的」,當父母說孩子的行為是不好的,孩子會認為「我是不好的」。
Thumbnail
在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時,父母要練習先說兩句話:「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這麼做一定有需求未滿足」。
Thumbnail
在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時,父母要練習先說兩句話:「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這麼做一定有需求未滿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