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避開另外4個陷阱,你就不會不斷於專案中忙個不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於上一編我介紹了剛成為專案經理時,我掉進過的四個坑後。今天這一編繼續介紹另外四個對個來說,記憶極度深刻的坑。它們都能代表我在剛成為專案經理時,多麼的不適合,想法多麼的不成熟。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我的過去所掉進過的坑吧。

四大陷阱

本次介紹陷阱從最初的虛報專案情況,到後面的責任意識錯誤。在在都表明,初成為專案經理時,自己的注意力只集中於「完成產品」這單一目標上。這些陷阱都有:

  1. 不主動計算專案人力支出,特別是當專案是自己團隊實施的
  2. 錯把「工作分解」當成個人作業,而不是團隊共創
  3. 時程計劃是專案經理自己一個人「排」出來的
  4. 產品質量不過關,自己也參與質量檢查活動

不主動計算專案人力支出,特別是當專案是自己團隊實施時

專案成本控制是 PM 的核心職責之一。一個專案即便成功交付,若成本遠超預算,甚至侵蝕了預期收益,也很難稱得上成功。然而,許多 PM 在核算成本時,只盯著硬體採購、軟體授權等「硬支出」,卻對佔比最大的人力成本視而不見。

這種心態背後有幾個常見的理由:「團隊成員的薪資是公司固定開銷,不算專案成本」、「公司薪資保密,我沒法計算」、「追蹤工時太麻煩了」。於是,內部人力被當成了「免費的午餐」。

這是一個致命的誤區。對於某些專案類型,人力成本佔絕大部份的比重。就如軟體開發這類專案,人力成本往往佔總成本的 70% 以上。忽略它,無異於在做一份自欺欺人的假賬。我們必須理解團隊成員的時間是公司最寶貴的資源之一;如果他們不投入這個專案,本可以為公司創造其他價值。精確核算人力成本,是對公司資源負責的表現。

那麼,如何在保護隱私和追蹤困難之間找到平衡呢?我的方法是:

1. 使用「職級時薪」進行標準化計算

與財務或人資部門協作,建立一個基於職級的標準時薪表(例如:初級工程師 X/小時,高級工程師X/小時,高級工程師Y/小時)。這個標準費率取代了真實的個人薪資,既保護了員工隱私,又為成本核算提供了統一、便捷的依據。

2. 簡化流程,養成每日記錄的習慣

推行工時追蹤的關鍵是簡化。我會要求團隊成員在每天下班前,花不超過兩分鐘的時間,在共用表格或專案管理工具中填寫當天在各項任務上花費的時間。在此之前,我會向團隊充分解釋目的:這不是為了監視,而是為了量化我們的價值,並做出更科學的規劃。同時,我也會向團隊承諾,我關注的是整個專案的總工時趨勢和任務模塊的成本,而不是用來評判某個人今天是否「偷懶」。只有這樣,成員們才會更願意填寫工時。

3. 將數據轉化為洞察,驅動決策

當你開始持續追蹤實際的人力花費後,你將獲得前所未有的洞察力:

  • 即時的成本預警:通過對比實際花費與預算,你可以及早發現成本超支的風險,並及時調整專案範圍或計畫。
  • 精準的未來估算:歷史數據是你未來估算專案的基石,讓你擺脫「拍腦袋」的困境。
  • 強大的溝通工具:當需要和管理層溝通資源或範圍變更時,你可以用「這個功能需要額外投入 X 元的人力成本」這樣客觀的數據來代替「我們需要更多時間」這樣蒼白的說辭。

從今天起,停止將你的團隊視為「免費資源」。學會量化他們的價值,不僅是對專案和公司負責,更是對團隊成員辛勤付出的最大尊重。


錯把「工作分解」當成個人作業,而不是團隊共創

在專案管理的教科書中,「工作分解結構 (WBS)」是定義專案範疇的基石,它必須包含所有要完成的工作。剛接觸這個概念時,我陷入了第一個誤區:我以為 PM 必須完成整個WBS的「全知建築師」。

身為技術出身的我,分解自己熟悉部份的任務不成問題。但只要碰到我不懂的領域,比如前端開發或測試,我的 WBS 就變得異常淺薄,往往只寫一個標題便草草了事,例如XX頁面開發或某某功能測試。這張漏洞百出的WBS,自然為專案的混亂埋下了伏筆。

我專案的工作一改再改,不斷的有新的任務加進去。專案的進度時高時低,導致領導層不斷質疑專案的狀況,也疑惑是否能如期完成。這種情況的最後通常專案都一定是要打延長賽,而這種延長賽可能一打就是原專案計劃的三倍時間。團隊不停的在各個地方救火,而我只能在缺乏路線圖的情況下胡亂指揮,只能祈求上天給專案完成交付。

意識到問題後,我進入了第二個、也是更隱蔽的誤區:我從「建築師」變成了「越界的總編輯」。 我開始邀請各領域的專家來協助分解工作,但在他們提交成果後,我以為我有責任修改他們不完善之處,試圖以我的理解去刪減和補充當中的任務。只因為我覺得自己的工作經驗比團隊高,我不表現一下覺得自己並沒有存在的意義。我天真地以為這是在「完善」工作,但結果卻是災難性的:

  1. 扼殺了主人翁意識:當專家感覺自己的專業判斷會被隨意修改時,他們便不再對這份 WBS 負責。或者在執行時完全不按照WBS在做,完全無視原來的安排。
  2. 引入了外行錯誤:我自以為是的修改,反而常常破壞了原有的邏輯,導致後續需要不斷彌補。

真正的突破,來自於對「負責」二字的重新理解。我意識到,PM 對 WBS 的職責,不是親手締造完美,而是引導和守護一個能產出完美的過程。

現在,我的做法是組織一個或者多個WBS討論會議。在這個會議中,我的角色徹底轉變:

  • 我不是創作者,而是主持人。我不再關心每一個任務的細節,而是專注於提出關鍵問題,引導團隊思考。
  • 我定義「終點」,團隊規劃「路徑」。我會清晰地闡述每個主要工作包需要達成的「成果」和「完成的定義」。然後,由最了解這條路的專家團隊,來自主分解完成該主要工作包,所需要的每個子任務。並確保主要的子任務要有清晰的「完成的定義」,好讓我能客觀地檢查專案進度。

過去,我以為「負責」就是親手把它寫對、寫全。現在,我明白真正的「負責」是確保團隊始終朝著正確的目標前進,並守護他們協作的空間。讓最懂的人去定義具體的工作,並讓他們對自己的承諾感到驕傲——這才是對 WBS 真正的「負責」。專案經理是這個過程的守護者,而不是唯一的貢獻者


時程計劃是專案經理一個人「排」出來的

在學會了甘特圖、關鍵路徑法等工具後,我曾一度沉迷於制定「完美」的時程計劃。我以為這就我職責所在,必須落手完成的事情。只要我邏輯夠清晰、工具用得夠好,就能排出一份引導專案走向成功的精確地圖。

結果,我做出來的是一份沒人會去看的「牆上裝飾品」。專案的實際執行與計劃完全脫鉤,原因很簡單:這份由我獨自炮製的計劃,充滿了致命的缺陷:

  • 估算失真:任務工期不是來自執行者,而是來自他們的上級或我自己的臆測,這是典型的「由上而下估算」,看似高效卻極不準確。
  • 順序錯亂:任務的先後順序僅憑我的個人經驗,忽略了許多團隊成員才知道的隱藏技術依賴。
  • 視角狹隘:計劃裡只有我們團隊的任務,完全沒有考慮到客戶提供反饋、法務審批等關鍵的外部依賴。

最終,這份「完美計劃」被現實無情地撕碎,我只能放棄它,退回到「走一步看一步」的混亂救火模式。

慘痛的教訓讓我明白,時程計劃的本質不是一份個人作業,而是一份團隊共同簽署的「社會契約」。要讓大家遵守它,就必須讓大家從一開始就參與締造它。

現在,我會邀請團隊成員們一起,對WBS中所記錄的工作作討論:

  1. 採用「由下而上估算」:我會將清晰的 WBS 交給對應的團隊成員,讓他們——第一線的執行者——來估算自己所需的時間。這是獲取最準確估算的唯一途徑。
  2. 共同繪製「依賴地圖」:我會引導團隊討論:「完成這項任務的前提是什麼?」「哪些工作可以並行?哪些必須等待?」將這些技術依賴和外部依賴(如等待客戶交付物)一一識別並連接起來。
  3. 透明地管理「專案緩衝」:我會鼓勵團隊給出最真實的估算,而不是私下添加水分。然後,基於專案的整體風險及不確定性,在計劃的關鍵節點公開地設置一個由我統一管理的「管理儲備」,以應對意外情況。
  4. 共同審核與承諾:最後,我會將整合好的初步計劃再次呈現給團隊,進行最終確認。這一步至關重要,它將計劃從「我的命令」轉化為「我們的承諾」。

當團隊成員看著甘特圖,感覺到「這是我親口承諾的時間」時,這份計劃才真正擁有了生命力。

獨自排計劃的PM,就像一個從未出過門的旅行社代理,只看著地圖為客戶規劃環球旅行。 他可能在地圖上畫出了完美的路線,卻不知道路線中間隔著一座沒有橋的大峽谷(隱藏的依賴),也不知道辦理某國簽證需要一個月(外部依賴)。只有讓經驗豐富的嚮導和旅行者(團隊成員)共同參與,才能規劃出一條真正可行的路線。專案經理的角色,不是閉門造車的規劃者,而是引導團隊集體智慧,共同制定一份現實、可行且眾人信守的路線圖的領航員


產品質量不過關,自己也參與質量檢查活動,確保專案順利交付

專案中最驚心動魄的時刻,莫過於交付日期臨近,但產品卻有眾多問題。包括bug 叢生、操作不順、邏輯不正確等。面對即將到來的客戶演示,身為 PM 的我,也曾多次捲起袖子,親自下場測試。理由看似無可辯駁:我最懂客戶需求,我來把關,才能確保交付的產品質量。

這看似英雄般的「救火」行為,短期內或許能解決燃眉之急,但長期來看卻是一劑毒藥。它會讓 PM 成為專案唯一的質量瓶頸,更會侵蝕團隊的責任心。開發工程師會認為:「反正最後有 PM 兜底,我只要功能做完就行了,不需要自測」、測試工程師會認為:「有時間就多點幾下功能,沒有時間就隨便點點,算作測試完成。」

最可怕的是,這種救火的模式會變成一種惡性循環。這次專案交付過後,我又會因為「工作繁忙」而無暇去追溯問題的根源。結果,在下一個專案的同一個階段,我又一次扮演了那個手忙腳亂、祈禱不出錯的「守門員」。我在心中一直咒罵事情為何會發展至此,想著同事不能多盡責任,卻沒有想過問題的根源是出於自己身上。

真正的覺醒,是從承認「我不是在解決問題,我只是在延後問題」開始的。PM 的職責不是在流程的終點充當質檢員,而是要從根本上杜絕產生低質量產品的土壤。這需要引入一個核心理念:「質量左移」

「質量左移」意味著,我們不能等到最後一刻才來關心質量,而是要把質量內建到專案的每一個環節。有不少專案管理的書籍一直在告誡我們這一規律:一個缺陷在需求階段被發現的修復成本,可能僅僅是產品上線後被發現的千分之一。

那一刻,我的心態徹底轉變了。我意識到,我不能再做那個永遠在救火的消防員,我需要一個即使我不再在團隊中,團隊也能交出合格質量的制度。我的目標,是和團隊一起,建立一套能自我保證質量的流程體系:

  1. 在需求端:引入客觀的「驗收條件 (Acceptance Criteria)」,確保每個需求的目標都清晰無歧義。
  2. 在設計端:推動設計評審 (Design Review),確保技術方案的健壯性與合理性。
  3. 在開發端:和團隊共同制定嚴格的「完成的定義 (Definition of Done)」,將單元測試、代碼審查等活動納入開發的標準流程。

雖然目前我還在這一段路上努力前進著,但我知道,專案經理的最高價值,不是在產品建構中貢獻個人力量,而是成為一名「流程建構的工程師」。當你建立的流程足夠健康時,高質量的交付物,將不再是靠某個人奮力把關的結果,而是一個優秀系統自然而然的產出。


個人心聲

本文所探討的每一個陷阱,都源自我過去幾年在專案管理路上的真實足跡與反思。有些坑洞,我已僥倖爬出,希望能透過分享,為後來者點亮一盞避開彎路的燈。

然⽽,還有更多的挑戰,我至今仍在持續摸索、實驗最佳的應對之道。因此,我寫下這些思考,不僅是為了分享可能的解方,更是希望能拋磚引玉,邀請您一同分享在這條路上的探索與嘗試。

願我們的每一次交流,都能讓彼此在專案管理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eng Wong的沙龍
7會員
54內容數
閱讀是為了通過書本認識世界、獲取靈感和改善自己或身邊的人的生活。在此主要分享一些我自己從書中獲得的一些靈感、啟發、見解等內容
Seng Wo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30
剛剛成為專案經理,才發現坑比原來的深,也是對自己思想的磨練。
Thumbnail
2025/08/30
剛剛成為專案經理,才發現坑比原來的深,也是對自己思想的磨練。
Thumbnail
2025/08/02
你以為把每一個任務的開始和結束日期排出來就是專案計劃嗎?可沒那麼簡單!
Thumbnail
2025/08/02
你以為把每一個任務的開始和結束日期排出來就是專案計劃嗎?可沒那麼簡單!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我萬萬沒有想到,當初找工作時憑著一股傲氣,抱著「不做被取代性高的工作」這種中二的念頭來到這間公司的際遇,卻在這麼多年後成為讓我勇敢離職的另一塊墊腳石,幾年後回頭看看,我也徹底覺得這是個再正確不過的決定。但不得不說,這種事情還是需要運氣,所以我才會說總經理是我的貴人。
Thumbnail
我萬萬沒有想到,當初找工作時憑著一股傲氣,抱著「不做被取代性高的工作」這種中二的念頭來到這間公司的際遇,卻在這麼多年後成為讓我勇敢離職的另一塊墊腳石,幾年後回頭看看,我也徹底覺得這是個再正確不過的決定。但不得不說,這種事情還是需要運氣,所以我才會說總經理是我的貴人。
Thumbnail
今天在某平台上 真的是命運的安排 一則大言不慚的貼文就這樣推送到我眼前 看了熟悉的職涯經歷 瞄了一下帳號 果然是那位曾經跟我共事過的騙子 之所以會用騙子稱呼對方 是因為涵蓋目前服務的公司 我一共待過了三間外商 遇到過這麼多優秀的業務同事裡面 只有這一位 會虛報職稱...
Thumbnail
今天在某平台上 真的是命運的安排 一則大言不慚的貼文就這樣推送到我眼前 看了熟悉的職涯經歷 瞄了一下帳號 果然是那位曾經跟我共事過的騙子 之所以會用騙子稱呼對方 是因為涵蓋目前服務的公司 我一共待過了三間外商 遇到過這麼多優秀的業務同事裡面 只有這一位 會虛報職稱...
Thumbnail
這次分享新手客戶成功主管最容易犯的三個錯誤,並提供相應的應對之道。希望通過分析這些管理陷阱,有助於新手主管預防錯誤,幫助自己跟團隊跨越。
Thumbnail
這次分享新手客戶成功主管最容易犯的三個錯誤,並提供相應的應對之道。希望通過分析這些管理陷阱,有助於新手主管預防錯誤,幫助自己跟團隊跨越。
Thumbnail
如果上回寫了太多職場黑暗面,我想在此致歉,不是每一家投信或投顧公司都這麼可怕,各位還是要自行研判,多方打聽比較。我也不是完人,也做了一些我自己都覺得後悔的事,分享職場上的所見所聞,事過境遷,人事已非,或許現在看得更清楚,用血淚換來的真實告白,分享給就算不是在金融業,也可能會有相同遭遇的你。
Thumbnail
如果上回寫了太多職場黑暗面,我想在此致歉,不是每一家投信或投顧公司都這麼可怕,各位還是要自行研判,多方打聽比較。我也不是完人,也做了一些我自己都覺得後悔的事,分享職場上的所見所聞,事過境遷,人事已非,或許現在看得更清楚,用血淚換來的真實告白,分享給就算不是在金融業,也可能會有相同遭遇的你。
Thumbnail
希望上回的分享,各位都能從中有些啟發。 職涯中第二回停留101大樓的時間,一年半左右,擔任高階主管職位。 號稱組織扁平的架構(確實也是如此),公司裡講話最大聲的就是業務,行銷、後勤都得聽命行事。業績做得出來,身為行銷企劃支援的人,做這做那、辛苦一點我無話可說,業績不好全怪別人,千錯萬錯都是⋯⋯
Thumbnail
希望上回的分享,各位都能從中有些啟發。 職涯中第二回停留101大樓的時間,一年半左右,擔任高階主管職位。 號稱組織扁平的架構(確實也是如此),公司裡講話最大聲的就是業務,行銷、後勤都得聽命行事。業績做得出來,身為行銷企劃支援的人,做這做那、辛苦一點我無話可說,業績不好全怪別人,千錯萬錯都是⋯⋯
Thumbnail
承接上週語錄,這週也要繼續跟大家分享職場生存的心得與經驗。上篇文章已經分享了五則語錄,這篇文章也會分享五則語錄,為了有連貫性,語錄編號會承接上篇文章,從第六則語錄開始。   (六)我選擇當一個善良但也有界線的人,不去陷害別人, 但同時也看懂人情世故,適時
Thumbnail
承接上週語錄,這週也要繼續跟大家分享職場生存的心得與經驗。上篇文章已經分享了五則語錄,這篇文章也會分享五則語錄,為了有連貫性,語錄編號會承接上篇文章,從第六則語錄開始。   (六)我選擇當一個善良但也有界線的人,不去陷害別人, 但同時也看懂人情世故,適時
Thumbnail
職場,往往不是你想的那樣。 就在你踏進這個門開始,沒有該教你些什麼,是你要付出些什麼? 你可以問,不會,你要問,但...不一定有人應該要回你.. 你才做過1次的事情,因為做的少,你..應該不會有什麼錯誤可以發生,那..是否做得越多的人,就不該犯任何一點錯呢? 也就是說,你有做過1次,基本
Thumbnail
職場,往往不是你想的那樣。 就在你踏進這個門開始,沒有該教你些什麼,是你要付出些什麼? 你可以問,不會,你要問,但...不一定有人應該要回你.. 你才做過1次的事情,因為做的少,你..應該不會有什麼錯誤可以發生,那..是否做得越多的人,就不該犯任何一點錯呢? 也就是說,你有做過1次,基本
Thumbnail
應徵工作時應該都是處於一種「甘願被騙」的狀態吧!明知山有虎還是要去明知山(笑)。
Thumbnail
應徵工作時應該都是處於一種「甘願被騙」的狀態吧!明知山有虎還是要去明知山(笑)。
Thumbnail
新進公司的挫折與成長心路歷程,紀錄了工作初期的蛻變過程,勇敢面對挑戰並成長茁壯。
Thumbnail
新進公司的挫折與成長心路歷程,紀錄了工作初期的蛻變過程,勇敢面對挑戰並成長茁壯。
Thumbnail
職場是個複雜的地方,有許多潛在的陷阱等著我們。如果不小心掉入陷阱,可能會讓我們在職場上吃虧,甚至影響到我們的職涯發展。因此,了解職場陷阱並學會如何避開,是每個職場人都需要具備的技能。本文將介紹5個常見的職場陷阱,並提供應對方法。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在職場上少走冤枉路,獲得成功。
Thumbnail
職場是個複雜的地方,有許多潛在的陷阱等著我們。如果不小心掉入陷阱,可能會讓我們在職場上吃虧,甚至影響到我們的職涯發展。因此,了解職場陷阱並學會如何避開,是每個職場人都需要具備的技能。本文將介紹5個常見的職場陷阱,並提供應對方法。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在職場上少走冤枉路,獲得成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