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有一段時間超喜歡講“變變”,該怎麼導正孩子?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小孩有一段時間超喜歡講變變(米田共和其他類似產物), 以我這幾年在小學教一到四年級學生的經驗,男生女生其實都有這個階段,我感覺到三年級男生女生都依然超愛,雖然男生明顯一點,女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不好意思講、還是有其他考量,不過女生聽到也是笑得蠻開心的、或是轉成偷笑,並不是直接出現被冒犯或是不屑等等的表情。

就我的觀察,小孩們把變變和毀滅性武器掛在嘴上講,是屬於一種兒童遊戲行為、以及一種兒童探索行為,所以我把這種口說變變的兒童階段自我定義成類似嬰兒口腔期的階段,是一個過程,孩子正常經過了,就過去了,但如果身邊的成年人在看到孩子處於這個階段時,太過放大、強調的想把孩子這些詞語使用改正,我覺得這對於需要走過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並不是很好的一個陪伴的方法。

而我這個願意陪伴的初心,很簡單的:

  • 想成為孩子們信任、可以讓他們放鬆相處的成年人
  • 想讓他們知道,「禁忌詞語」其實沒那麼有魅力。

孩子只要發現身邊的成年人會對於某些孩子的行為動作、言語內容表達出說教性、或是嚴厲的指責,大多數的孩子,會自動地在該名成年人面前,掩蓋住自己對於這個行為動作或是語言內容的好奇探索心情,而掩蓋通常不是幫助孩子在這個他好奇探索的議題上,獲得正確了解的最佳管道,孩子反而可能因為不想被唸、不想被罵,轉換在其他不同地方盡情探索和使用,就如podcast友台 #放學電台 裡提到有些孩子在現實你認識他的世界裡,是一名彬彬有禮、甚至內向害羞的孩子,但一走到網路的世界裡,他髒話像空氣流動般的行雲流水呈現。

只是換一個地方講「我不想聽」的字詞,對我來說,並沒有幫助孩子對於為何這個字詞並不合宜被放在哪些場合使用的連結理解並不高,如果本身是修辱性的字詞,如果本身涵蓋有歧視性的字詞,這些字詞被創造出來以及被使用出來後,會在使用者本人身上,以及被指涉者身上帶來哪些影響,也不能好好討論,因為這些討論機會都已經因為孩子發現你聽不得,而刻意掩蓋,你以為孩子『懂事、乖巧、明理』,但事實上卻並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另外,有一些詞彙孩子覺得說起來「有趣好玩」、「吸引目光」,所以會讓孩子為了取得同儕認同,而盡可能的去發揮這些字詞的使用,不過他們也都很清楚成年人對於這些字詞的態度是負向的,於是就延伸出一種「我在大人面前講出『佛地魔』的本名,我帥吧!」的更大吸引力。

我不會用壓制禁止、或是消極忽視的方式面對孩子說出不雅字詞的兩個原因,是相互流動的,藉由想成為孩子們信任、可以讓他們放鬆相處的成年人,因此在他們說任何不雅字詞時,不跟著起舞,同時也就能讓他們發現,「禁忌詞語」其實沒那麼有魅力。

當我藉由「沒事的,你說,你在我面前說這些字詞我都覺得是沒事的」的態度,消弭孩子講出『大人不准說』字詞的魅力時,我不跳起來指責、壓抑,跟著孩子起舞,也不逃避、迴避、裝沒事的讓這件事似乎消音,那這個字詞就不再是佛地魔了,我還可以藉此用輕鬆自在的語氣,和他們討論一下這個字詞的意思他們真心理解與否,以及在確認孩子理解字詞的意思後,他真心有意的想要使用這個意思放在我們目前所一起共同所處的環境狀態裡?

有時候在確認後,孩子會極力否認他在使用那些不雅字詞時,是含有字詞意義上的那個意念,那這時候正是讓孩子理解,既然沒有這個意思就不要這樣說、讓人誤會你的「不過度說教、的機會教育」;而有些時候,在確認後,孩子會承認他的確是有心要使用這個字詞的意思!那這時候就是好好陪伴孩子聊心事的重要時光!

愛孩子的成年人們,常常在討論如何 #不漏接孩子的求救訊息,事實上,當孩子表達出他對這個世界是散發出負面感受時、他想用一個負面字詞去向外對抗時(不論對象是同儕還是其他人),就是一個值得重視的警訊!很有機會,這個狀態表現出孩子正在經歷一個他自己無法調節處理的壓力狀態,因為超過他的能力,所以他對世界暫時只能出現負面的對應策略!

如果在默默觀察、再加上好好和孩子討論過後,發係孩子使用不雅字詞只不過是好玩,沒有什麼大事件,那也是一個值得放心的時刻,確定自己沒有漏接,比確定自己是否誤判來得重要,誤把小事當大事,但也沒有責罵孩子,對於關係完全沒有損傷,反而因為想要更了解孩子投入的心神,更加深關係之間的良好連結,誤判也成了為關係加分的好事。

不過也因為這些字詞並不是一個會讓聽到的對象身心舒暢(除了和他們處於同階段的夥伴),所以我也不會想要表現出我聽得很歡喜(也不厭惡)、助長他們對於認真說這些字詞的氣勢和想望,所以我每次聽到有孩子在說這些字詞時,我會平靜地看著他們快樂的在這個狀態裡,平靜的、面帶微笑,表示我並不受到侵犯,也並不討厭你們這樣說,我有聽到,但這些話並沒有什麼特別,就如同你跟我說出『裏裏外外』這四個字一樣,我沒有特別的感受,所以我微笑面對,等他們歡喜一場結束後,就一起結束了。

那有些人會覺得這個是不恰當的東西,不能在公共場合講,所以家長要制止你的小孩!其實小孩沒有這麽笨,他們不是不知道,所以成年人愈去賭住他們想發表的心念,他只會愈會去找其他地方特別認真的講,這個轉個彎去別處說,也沒有達到你想要他成為一個公共空間互相遵守這種禮貌言語的方向,反而讓孩子在你面前把他的某一個很真實很想要表現的面向藏起來而已。

這時候也會有些人跟我說,那我寧願他去別的地方講,不要在我這裡講,這個想法我也可以理解,我也能體會每個成年人所選擇的價值觀、和孩子互動時的舒服狀況各有所不同,所以我選擇「由我自己」做開一個空間讓孩子們可以做孩子,畢竟他們講一些兒童階段才會有的話,對這個世界沒有惡意,對我也沒有惡意,我願意讓他們在我面前做童年孩子,這是我想做的。(寫這篇文章當然也是很希望你也可以,不過這真的不是強求,是邀請)

因為我希望孩子們知道,他們可以在我面前輕鬆做自己,不用緊張假裝成別的樣子,我可以接納他們的模樣,我希望他們能放鬆的和我在一起。

而我盡量願意開這種空間給孩子們,至今有沒有造成我的困擾過呢?老實說是有的!有一陣子大兒子在放學回家的路上都會很喜歡和朋友快樂的講著這些字詞,QQ有時候陪正妹保母去接她的女兒時,會在路上遇到大兒子和朋友快樂的在講這些字詞,於是有一天,QQ在推車上陪我去菜市場的時候,就坐在推車上指著前方說:你變變啦!喔喔喔!!!!我這時候就囧翻了!

於是,我就把這個困擾帶回家,很誠實的跟大兒子說:「今天在菜市場,你弟啊~就莫名其妙在那邊對著人家講說『你變變啦』!」聽到這裡,大兒子立即笑到東倒西歪!然後一邊揮手一邊說:「不行不行!」我繼續說:「所以啊,你下次看到QQ在附近的時候,不要講這種話,不然他就學了....在菜市場......我這樣......他就這樣啊......」大兒子說:「我懂!我懂!我懂!」接下來很快QQ就不會講,就學舌的這個部分就沒了。

大兒子並不是自從那天就不再講,或是別人在講時不會共鳴,但他會記得不要在QQ糖面前講,如果他不小心忘記,我會瞪大眼睛驚恐的看他一眼,他就秒懂,然後就會為了我在QQ糖面前停下來。

所以孩子們知道他們其實不適合說哪些字詞的,反而給予他們空間,給他們做孩子的空間,是我真心希望大家也可以多給他們一點的機會。

另一種狀況,是你自己當下的狀況不想聽這些字詞,例如你正在吃飯,小孩突然莫名的開始講出這些字詞,那你也不需要委屈自己,你可以好好的,正面的、清楚的把你的感受講清楚,同時給予他兩個方案:一個是他不想配合你停下來、你如何自我照顧的方案;一個是他是否可以為了照顧你的感受而願意停下來。

這種算是 #非暴力溝通 的模式,因為很多時候我們改變不了任何人,我們最終都是要自己為自己找到自我照顧的方案,你可以在生活中,常常這樣自己練習,也是一種非暴力溝通的身教。

最後最後,為何要我真的很願意接納孩子在我面前講這些?我想,等孩子再長大一點,你唸他這種事,他只會回你一個 『so what?』的眼神。

為何我知道?因為我有仔細想我現在說靠的時候,我媽叫我不要用這個字的時候,我是怎麼回答她的。

大概就是這樣吧~~(茶)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寶寶睡眠顧問糖果家好好睡的沙龍
76會員
270內容數
專修安全依附關係的國際認證嬰幼兒睡眠顧問。在嬰幼兒睡眠專業裡,結合Mary Main安全依附關係系統,安全圈教養,與美國RIE嬰幼兒教育理念,以親子間彼此尊重出發,協助家長,建立嬰幼兒良好睡眠習慣、穩定日常作息,讓孩子好好睡,全家一夜好睏。
2025/08/07
把【語言摯聊室】語言治療師文馨大力推薦的書:《我懂,你的獨舞世界》唸完了!非常喜歡!把我做的抄寫變成圖文版,跟大家分享兩位作者貝瑞·普瑞桑和湯姆·菲爾斯梅爾的金句。 每次看到關於神經多樣性、特殊兒的文章或是影片,都覺得這些很重要的人際互動技巧,不只是寫給特殊兒家長、老師、協助者的,更是應該給每一個
Thumbnail
2025/08/07
把【語言摯聊室】語言治療師文馨大力推薦的書:《我懂,你的獨舞世界》唸完了!非常喜歡!把我做的抄寫變成圖文版,跟大家分享兩位作者貝瑞·普瑞桑和湯姆·菲爾斯梅爾的金句。 每次看到關於神經多樣性、特殊兒的文章或是影片,都覺得這些很重要的人際互動技巧,不只是寫給特殊兒家長、老師、協助者的,更是應該給每一個
Thumbnail
2025/07/29
上週四傍晚我情緒炸鍋,但這次,即使是我真的爆炸的狀況:大叫拍牆壁的是我,我卻給自己的處理方式,一個大大的甲上! 嘮嘮叨叨的前情提要: 暑假真的很逼人,我在暑假前就知道我真的很不耐熱不耐曬,兩個孩子因為年紀差距所產生的睡眠需求的差距、認知能力差距、合適的遊戲場地差距,讓我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要讓大兒子
Thumbnail
2025/07/29
上週四傍晚我情緒炸鍋,但這次,即使是我真的爆炸的狀況:大叫拍牆壁的是我,我卻給自己的處理方式,一個大大的甲上! 嘮嘮叨叨的前情提要: 暑假真的很逼人,我在暑假前就知道我真的很不耐熱不耐曬,兩個孩子因為年紀差距所產生的睡眠需求的差距、認知能力差距、合適的遊戲場地差距,讓我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要讓大兒子
Thumbnail
2025/07/18
這個主題可能很多很多親職講師都分享過,各種方式都大同小異,我今天想說的是我自己最常使用的方式,和我暫且資訊量不足沒聽過其他人分享的方式:#把兒子當外人。 我常常在二子衝突時,任何一人跑來找我申訴時,首先代表被申訴方,對著申訴方道歉! 我:「不好意思耶!我兒子怎麼這樣對你!他竟然讓你感到這麼不舒服
Thumbnail
2025/07/18
這個主題可能很多很多親職講師都分享過,各種方式都大同小異,我今天想說的是我自己最常使用的方式,和我暫且資訊量不足沒聽過其他人分享的方式:#把兒子當外人。 我常常在二子衝突時,任何一人跑來找我申訴時,首先代表被申訴方,對著申訴方道歉! 我:「不好意思耶!我兒子怎麼這樣對你!他竟然讓你感到這麼不舒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引導囝囡提升學習興趣,避免錯誤標籤小朋友,不要放縱他們成為教育體制下的犧牲品。
Thumbnail
引導囝囡提升學習興趣,避免錯誤標籤小朋友,不要放縱他們成為教育體制下的犧牲品。
Thumbnail
好像隨著時間,看到的事情越來越清明, 有時候會突如來的情緒, 判定年齡分為很多種以及個性, 以前會無法處理, 但現在練習會拆分起來處理了, 極速的反應過來安撫, 每當一個事件發生, 或者會觸發內心底層得臨界點, 會突然像個小孩一樣生氣、任性、 唱反調,用另一個自己也就是本我, 沉
Thumbnail
好像隨著時間,看到的事情越來越清明, 有時候會突如來的情緒, 判定年齡分為很多種以及個性, 以前會無法處理, 但現在練習會拆分起來處理了, 極速的反應過來安撫, 每當一個事件發生, 或者會觸發內心底層得臨界點, 會突然像個小孩一樣生氣、任性、 唱反調,用另一個自己也就是本我, 沉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4歲孩因為在在語言上有顯著進步、喜歡誇張,這是孩子發展的正常階段。家長可以觀察並引導孩子透過講故事來培養想像力,並避免在公開場合讓孩子難堪以及不要妄下論斷給孩子負面標籤。
Thumbnail
4歲孩因為在在語言上有顯著進步、喜歡誇張,這是孩子發展的正常階段。家長可以觀察並引導孩子透過講故事來培養想像力,並避免在公開場合讓孩子難堪以及不要妄下論斷給孩子負面標籤。
Thumbnail
女兒從上個月開始就暫停語言職能治療課程 但換個角度想,這也是好的開始 😊 而自己抽空時也會陪女兒有不同互動 👩‍👦 也會安排不同親子活動來提供給女兒 👶 或是自己也會想方設法做些不同的規劃進行測試跟觀察 👀 然後再一同記錄下屬於妳的成長日誌 📚 慢慢的,也會找出
Thumbnail
女兒從上個月開始就暫停語言職能治療課程 但換個角度想,這也是好的開始 😊 而自己抽空時也會陪女兒有不同互動 👩‍👦 也會安排不同親子活動來提供給女兒 👶 或是自己也會想方設法做些不同的規劃進行測試跟觀察 👀 然後再一同記錄下屬於妳的成長日誌 📚 慢慢的,也會找出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在兩個孩子的童言童語中,透過引導,讓孩子們理解了將不好聽的話「倒出去」的比喻,幽默地解釋了言語的處理方式。也反思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對於他人言語的反應。這篇育兒生活雜記不僅幽默有趣,而且富有啟發性,值得您細細品味。
Thumbnail
在兩個孩子的童言童語中,透過引導,讓孩子們理解了將不好聽的話「倒出去」的比喻,幽默地解釋了言語的處理方式。也反思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對於他人言語的反應。這篇育兒生活雜記不僅幽默有趣,而且富有啟發性,值得您細細品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