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主題可能很多很多親職講師都分享過,各種方式都大同小異,我今天想說的是我自己最常使用的方式,和我暫且資訊量不足沒聽過其他人分享的方式:#把兒子當外人。
我常常在二子衝突時,任何一人跑來找我申訴時,首先代表被申訴方,對著申訴方道歉!
我:「不好意思耶!我兒子怎麼這樣對你!他竟然讓你感到這麼不舒服!他沒跟你道歉是不是?我先幫他跟你道歉,真的很對不起耶!讓你感到不舒服了!你可以接受我的道歉嗎?」這就是『把兒子當外人』!
在任何公共場合,或是玩伴聚會裡,我們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發生衝突時,當別人家孩子來找家長申訴時,是不是在第一時間,家長很容易就先幫自己孩子向對方孩子道歉,尤其孩子還小的時候,家長更是願意為孩子還在學習的各種人際互動的能力,例如:等待、接受拒絕、接納失望等等,在練習過程中,難免會有衝突,家長都很能了解。

通常在家長先替自己孩子向別的孩子道歉後,來申訴的孩子,也就情緒好很多的能夠繼續去享受他自己的遊戲,甚至還有機會繼續和先前有過衝突的孩子玩耍,這就是 #好好接住孩子情緒 的力量。
當我把兒子當外人看待時,不會要求他要兄友弟恭,懂禮貌,理解年紀差別,小的不要太歡,大的不要太計較,各種你可以套上來的手足期許,非常簡單的,我就為那個還在練習但這次顯然練得很不理想的我的兒子,向另一個孩子道歉,那麼,接受到我誠心道歉的孩子,雖然沒接受到肇事方的任何表態,至少,他收到了一個 #我懂你辛苦了 的溫暖感受。
我覺得手足合不合有時候很天生,有的就是天生命盤很合,有的就是比較不容易相處,就蠻像我們自己從上學後認識同班這麼多人,最後成為摯友的也都是十隻手指頭算的出來的吧(還是只有我難相處才難交友),那些不能成為摯友的人,也不是他們好或不好,就只是不合罷了,我的兩個孩子,也是隨機成為我的孩子們,並不是他們為了成為彼此的手足才降臨在我家的(至少我是這樣想的),所以他們如果很順利可以成為朋友,那真的是我的福氣。
我在接納他們可能 不 一 定 能成為朋友的前提下,盡可能不要做出期許、或是預設他們必須好好相處的設定,我想做的,是當他們有衝突時,我如何幫助他們感受到我對他們各自的重視,各自情緒上的照顧,這也是在建立我與每一個孩子之間的 #安全依附關係 裡最重要的大事。
我是最懂安全依附關係的嬰幼兒睡眠顧問江語嫣,無論你們的家庭是否需要寶寶睡眠顧問的協助,都祝福你們,今晚、寶寶好睏、一家睏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