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四傍晚我情緒炸鍋,但這次,即使是我真的爆炸的狀況:大叫拍牆壁的是我,我卻給自己的處理方式,一個大大的甲上!
嘮嘮叨叨的前情提要:
暑假真的很逼人,我在暑假前就知道我真的很不耐熱不耐曬,兩個孩子因為年紀差距所產生的睡眠需求的差距、認知能力差距、合適的遊戲場地差距,讓我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要讓大兒子以參加各種好玩又有意義的台語夏令營為主要暑假經營策略,搭配保母可以救援我的帶走QQ的時光,和其他家人後援的各種調配,這個暑假目前過一半,我的策略還算不錯,不過我覺得我在這些行程的安排之下,接接送送、我每天行程就是趕來趕去、太累了。同時又加上我在今年10月16日開始進行自己帶領的正念減壓八週實習課,雖然在今年年初三四月時,我帶領完正念減壓八週試教班,但這也差不多又隔了幾個月了,剛好就有一個很好的機會,就是現在的每週四晚上,我可以做另一堂正念減壓八週課的小幫手,藉由這兩個月的時間,觀摩另一名老師的帶領方式,尤其我上過三名海內外不同老師的正念減壓八週課,每位老師的風格都很好,我都很喜歡,而且七月的課是坐在自己家當小幫手的線上課程,相較輕鬆的跟法,大家都知道我家小孩早睡,晚上七點半開始上課對我只是有點趕,不至於需要在生活上做很大的調整。

上週四大兒子夏令營結束後,兩個小孩很想去阿媽家,因為很近啊,雖然是時間比較緊湊的週四,我就大意的想說,那也沒關係吧,離睡前的一兩個小時,去個很近的阿媽家玩,應該還好,但是我忽略的,不論是再怎麼近,一往一返怎樣都多少會拖到一點時間,而且小孩們愈靠近靠近睡覺時間,是他精力耗得差不多的時候,不只是孩子,家長也是!
我本人也是在一個愈靠近孩子們的睡覺時間,我的身體預算也差不多要消耗殆盡的狀況。
所以當大兒子在洗好澡後,裹著浴巾,突然打了個噴嚏,手上都是黏糊糊的鼻涕,讓他覺得很髒很餓心,但他又不希望浴巾離開他的身體,在一個身體預算差不多耗盡時,這個小插曲讓他突然不知道可以怎麼樣在這個狀況下,好好的洗手。
當時我正在幫小兒子吹頭髮,我跟大兒子事先說過:如果你可以在我幫QQ吹頭髮的時後一起過來,我可以一起幫你們吹頭髮;如果不行,我一樣會幫你吹頭髮,只是你要等我把QQ送上床後,我一離開他房間就去找你、幫你吹頭髮。
當大兒子卡住不知道該怎麼去洗手時,我不太確定他卡住的點在哪裡,但是我知道因為時間一分一秒的在過,他因為自己卡住的狀況情緒開始上升,我自己也在身體預算很低、又想著要提早進行小幫手任務、一個壓力緊繃的狀況中,沒有耐心好好跟他說話,去發現他細微狀況的解決辦法,於是,我只是重述:「你現在來我就幫你吹頭髮,你等一下再來就是等我把QQ送上床。」這個事前說過的狀態,但是大兒子當時在壓力指數邊界,所以我猜他聽到我這麼說,並不覺得自己的困境有被協助,可能只覺得他現在動彈不得,我卻還拿時間的壓力讓他選擇;他不想要等待我把QQ處裡好,可能他希望他也可以快速的跟我一起行動,但是他現在就是卡住了,他手上有臟東西,他突然找不到方法處理,他自己困住了!
然後他就崩潰!
自己內在壓力很多的我馬上就說:「天哪!你就@#$%&這樣就做好,為何你不*&^%?」
他說:「我做不到!我就做不到!」
我也非常情緒失調的說:「你就@#$%&這樣就做好,哪有那麼難的!」
就在說完的瞬間,我突然覺察到了!我的壓力鍋炸掉了!
#正念 在我身上果然是有在練習有在累積, #我發現自己正在覺察著自己的爆炸,我發現我突然之間,和那位炸掉的我自己之間,突然騰出了一點小小的空間!那個在衝突現場時可以作為緩衝的空間是真的存在的!
我和大兒子兩人,我在書房裡面炸鍋,他在書房門口外的客廳崩潰。
在我覺察自己正在爆炸的那個瞬間,我趕緊喊他,
👩🏻:你現在趕快把我房間的門關起來!趕快把門關起來!我要處理一下我的情緒!我不想要嚇到你!
因為就如同我已經寫過好幾次的,我是一個原廠預設模式脾氣不好、暴走型的人,當下我覺察到我正在爆炸,我知道我需要發洩一下才能幫助我排除這些情緒,同時在這個瞬間,我也沒有更好的其他策略,我沒有什麼跟大兒子一起深呼吸共同調節,因為我自己都很需要先被調節!
大兒子瞬間把我房間門關起來後,我馬上對著身旁的牆壁大叫和大力拍打牆壁兩三下,手很痛,但也宣洩完成!
宣洩完自己的情緒後,跟我待在一起的小兒子完全像個沒事的人,看著我
👶🏻:「哥哥哭了!」
👩🏻:「對呀!等一下媽媽去惜惜哥哥。」
我抱著小兒子走出書房,大兒子也已經不在客廳、跑回他的房間了,我就依照先前說的,先把小兒子送上床,再去找大兒子。
等到我走進大兒子的房間時,他似乎也自己消化完他的情緒了,我照說好的幫他吹頭發,然後跟他好好晚安,趕快繼續去上線上課當小幫手,這件事似乎就這樣過去了,不過,隔了一兩天後,大兒子突然想起來了的說
🧒🏻:「妳那一天叫我把門關起來,是怕嚇到我對不對?」
👩🏻:「對啊!我要自己處理自己的情緒,我那時候想到處理自己情緒的方式比較大聲,可是跟你沒有關係啊,我不想嚇到你,所以我就跟你說,你趕快把門關起來,我想要保護你,不要被我照顧自己情緒的方式嚇到,以為和你有關。」
然後這件事就沒有再聊了。(因為每天好忙)
這件事的從到到尾,在我的身上看到的,很單純的,是我自己的身體預算爛掉了,而身為成年人的我,是能夠自己照顧好自己,我要處理我自己的情緒,情緒爛掉,是自己身體預算不足所造成的結果,並不是『孩子惹我生氣』。
很多時候,很容易的解釋是『你惹我生氣』,但為何同一個行為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再次上演,即使是相同的人物互動,也不一定會再次出現負面的情緒?或是同樣的事件,不同人相處起來也沒有誰感覺『被惹到』?
情緒常常是與當事者當下身體神經系統裡的緊繃狀態息息相關,最後一根稻草不是別人丟的,是自己神經系統判斷這個事態累積到這裡差不多是要走進緊戒狀態裡,才會變成情緒失調的狀況中。
最近即使累,但是在這個衝突事件裡,我看到自己對自己內在情緒的覺察力是有提高的,我也很讚賞自己在情緒失控時,還有那幾秒鐘的行為控制能力,告知孩子去避難一下,不要被阿母掃到颱風尾,讓孩子知道,是「阿母的情緒不好,不是孩子做不好」,而當阿母的我,會自己照顧自己的情緒,也會一直記得要保護他免於受到驚嚇。
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練習,也是在正念中一直不斷累積的,練習正念並沒有把我變成一個好脾氣的人,但讓我在脾氣上衝時,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而也能因為這些覺察,把我想要好好守護的人保護到,這次成功的經驗給我很多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