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學齡前孩子談論死亡?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昨晚,女兒在睡前突然哭著說:「我不想死掉。」

我抱著她,陪她一起掉眼淚,和她一起了解死亡。身為父母,我們都希望能保護孩子遠離傷痛,但死亡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困惑。

我不是教養專家,但我是安寧專科醫師,我和大家一樣學習讓孩子了解死亡。


學齡前孩子(大約3-5歲)的死亡觀念和大人很不一樣。他們可能認為死亡是暫時的、可逆的,就像卡通人物被壓扁後又會彈回來。他們也可能認為死亡是「睡著了」或「去很遠的地方」,因此會產生對睡覺的恐懼或擔心親人會一去不回。

面對孩子對死亡的提問,我希望以溫柔且誠實的方式與他們對話。

1. 保持冷靜與誠實

當孩子問到死亡時,不要因為害怕或焦慮而迴避。保持冷靜,給予他們一個溫暖的擁抱,並真誠地回應他們的問題。可以簡單地說:「我知道你不想死掉,這是一個很難過的心情。」這能讓孩子知道,我們理解並接納他們的感受。

2. 使用簡單且具體的語言

避免使用模糊或抽象的詞彙,例如「去了天堂」或「永遠睡著了」。這些說法可能會讓孩子對產生恐懼,或是認為死亡是可逆的。你可以使用具體的比喻,例如:

  • 「死亡就像樹葉從樹上掉下來,再也回不去了。」
  • 「當一個人或動物死亡時,他們的身體就停止了呼吸和心跳,不能再吃飯、走路或說話了。」

同時,你可以用身體的變化來解釋,例如「他的身體不再運作了。」這能幫助孩子理解死亡是身體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3.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

可以從大自然中尋找例子來解釋生命的循環,例如:

  • 植物: 樹葉從綠色變黃,掉落,然後春天又長出新葉。
  • 動物: 寵物魚的死亡,或是路邊看到的昆蟲屍體。

可以藉此解釋:「每個人、每個動物、每株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週期,從出生、長大,到最後死亡。」這能幫助孩子建立對生命循環的基本概念,並理解死亡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當面對親人或寵物死亡時

如果家中有人或寵物離世,請允許孩子表達他們的悲傷,並讓他們參與到告別的儀式中(例如告別式、埋葬寵物)。這能幫助他們更好地處理悲傷情緒,並感覺自己也是家庭的一員。可以一起看逝者的照片,回憶美好的時光,讓孩子知道,雖然逝者不在了,但他們留下的愛和回憶會永遠存在。

當孩子擔心自己會死亡時

「我不想死掉」,其實是想表達對「失去」的恐懼,害怕失去媽媽、失去這個家,以及自己的一切。可以溫柔地回應:「我跟你一樣,也不想離開你。我會一直愛你,永遠陪在你身邊,直到我變成一個很老很老的奶奶。我們現在一起生活,一起創造美好的回憶,好嗎?」「雖然我不知道我們死後會是怎麼樣,但只要能夠在一起,媽媽一定會陪著你!」

讓孩子知道,現在的我們是健康的、安全的,現在就是最珍貴的時刻。

總結

與孩子談論死亡是一場艱難但重要的對話。保持真誠、溫柔,使用簡單具體的語言,並從生活中尋找例子來解釋,這能幫助孩子逐步建立對死亡的理解,並學會面對生命中的所有情緒。

學習了解死亡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需要一次說完所有事。當孩子再提出問題時,保持開放的態度,讓這段對話持續下去。你怎麼看待這個話題呢?歡迎留言與我分享你的經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r. Livia's Memos 嘉琪醫師隨手記
10會員
69內容數
Dr. Livia's Memos 嘉琪醫師隨手記 Hello!我是嘉琪醫師,這裡是我寫寫衛教文章、念書心得、小說、旅遊筆記、…等等的地方。希望大家喜歡~ 不過我的更新速度很慢,因為我的本業是二寶的媽 :)
2025/07/09
最近Threads上的一則貼文引起了熱議,內容是關於孩子在便利商店哭鬧被PO上網公審,甚至有人留言「不會養,就不要生」。身為兩個孩子的媽媽,看到這樣的言論,心裡百感交集。
Thumbnail
2025/07/09
最近Threads上的一則貼文引起了熱議,內容是關於孩子在便利商店哭鬧被PO上網公審,甚至有人留言「不會養,就不要生」。身為兩個孩子的媽媽,看到這樣的言論,心裡百感交集。
Thumbnail
2025/07/03
今年金曲獎上,李竺芯以她獨特的「法式台語」封后,不僅讓許多人驚艷,也引起了廣泛討論。這種將法文語調融入台語的表現方式,聽起來既熟悉又陌生,卻又充滿了魅力。這不禁讓我想起,我們身邊那些牙牙學語的孩子們,也經常會用一種「奇怪」的聲調講中文,像是模仿英文一樣。
2025/07/03
今年金曲獎上,李竺芯以她獨特的「法式台語」封后,不僅讓許多人驚艷,也引起了廣泛討論。這種將法文語調融入台語的表現方式,聽起來既熟悉又陌生,卻又充滿了魅力。這不禁讓我想起,我們身邊那些牙牙學語的孩子們,也經常會用一種「奇怪」的聲調講中文,像是模仿英文一樣。
2025/06/30
當小生命降臨,喜悅之餘,隨之而來的育兒挑戰也讓許多新手爸媽傷透腦筋,其中最讓人糾結的莫過於「誰來帶孩子?」這個問題了。如果撇除自己或阿公阿嬤帶,雙薪家庭的爸媽不外乎是保姆和托嬰中心兩種主要選擇,兩者各有優缺。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我的心路歷程,以及最終的選擇。
2025/06/30
當小生命降臨,喜悅之餘,隨之而來的育兒挑戰也讓許多新手爸媽傷透腦筋,其中最讓人糾結的莫過於「誰來帶孩子?」這個問題了。如果撇除自己或阿公阿嬤帶,雙薪家庭的爸媽不外乎是保姆和托嬰中心兩種主要選擇,兩者各有優缺。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我的心路歷程,以及最終的選擇。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各種期待,以及隨著時間推移,父母對孩子的態度與期待可能會發生的改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各種期待,以及隨著時間推移,父母對孩子的態度與期待可能會發生的改變。
Thumbnail
哭泣,在傳統的觀念中是一種負面的情緒,不該展現給外人看,對男性來說,這樣的禁錮更是嚴格。然而,對某些孩子來說,眼淚是他們的最後一道防線,當他們落淚之時,請讓他們盡情的哭,就讓眼淚幫他們訴說過去的辛苦吧。
Thumbnail
哭泣,在傳統的觀念中是一種負面的情緒,不該展現給外人看,對男性來說,這樣的禁錮更是嚴格。然而,對某些孩子來說,眼淚是他們的最後一道防線,當他們落淚之時,請讓他們盡情的哭,就讓眼淚幫他們訴說過去的辛苦吧。
Thumbnail
分享了孩子戒奶嘴後難以入睡的情況,以及她開始要求坐著陪她睡的原因。在文章中作者探討了孩子對陪伴的需求與情感依附的關係。
Thumbnail
分享了孩子戒奶嘴後難以入睡的情況,以及她開始要求坐著陪她睡的原因。在文章中作者探討了孩子對陪伴的需求與情感依附的關係。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孩子不是父母所擁有,不能被自私的剝奪生命。父母應該更多地理解和關心孩子的內心世界,減少他們的壓力和焦慮。文章提供了一些建議,如運動、呼吸練習、冥想、良好的飲食習慣、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社交關係和培養興趣愛好來幫助孩子減壓。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孩子不是父母所擁有,不能被自私的剝奪生命。父母應該更多地理解和關心孩子的內心世界,減少他們的壓力和焦慮。文章提供了一些建議,如運動、呼吸練習、冥想、良好的飲食習慣、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社交關係和培養興趣愛好來幫助孩子減壓。
Thumbnail
4歲的喬有天從學校回來不發一語許久,老師說下午曾聽他說,最好的朋友對他很兇。我試著詢問他來龍去脈,但他沒有說話、也不願讓我抱抱。 於是我帶著他進房間,營造一個安靜角落,先是跟他說,如果難過,需要哭也沒關係。看他只是眼眶微紅,依然什麼都沒有表達,我想起自己小時的故事,對他說:
Thumbnail
4歲的喬有天從學校回來不發一語許久,老師說下午曾聽他說,最好的朋友對他很兇。我試著詢問他來龍去脈,但他沒有說話、也不願讓我抱抱。 於是我帶著他進房間,營造一個安靜角落,先是跟他說,如果難過,需要哭也沒關係。看他只是眼眶微紅,依然什麼都沒有表達,我想起自己小時的故事,對他說:
Thumbnail
如何面對深不見底的悲傷?如何適當地愛著傷心的人?《姊姊住在壁爐上》故事裡的孩子們,教會了身為大人的我們。
Thumbnail
如何面對深不見底的悲傷?如何適當地愛著傷心的人?《姊姊住在壁爐上》故事裡的孩子們,教會了身為大人的我們。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講述了一個母親和她小四兒子對於失落的情感交流。母親擔心讓孩子失落,因為她曾經自己經歷過失落的滋味。文章強調了父母在孩子失落時的陪伴和支持的重要性。這篇文章表達了情感和家庭價值的升華。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講述了一個母親和她小四兒子對於失落的情感交流。母親擔心讓孩子失落,因為她曾經自己經歷過失落的滋味。文章強調了父母在孩子失落時的陪伴和支持的重要性。這篇文章表達了情感和家庭價值的升華。
Thumbnail
害怕是一種感受,所以我們直接叫孩子「不要害怕」是無效的,我們否定孩子的感受,對他說:「沒什麼好怕的!」更會讓孩子覺得無能。
Thumbnail
害怕是一種感受,所以我們直接叫孩子「不要害怕」是無效的,我們否定孩子的感受,對他說:「沒什麼好怕的!」更會讓孩子覺得無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