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不僅是一種藝術的技法,更能運用在我們的人生。無論是工作、生活,還是人際關係,唯有為人生留白,才能更趨圓滿;唯有懂得配速,才能持續前進!
撰文/曾育儀
在這個講求效率、快速、生產力的時代,忙碌常常與個人價值畫上等號,而「什麼都不做」的「留白」反而成了一種特立獨行。這與所謂的「躺平文化」並不相同,這裡所說的「什麼都不做」,是指在被耗盡掏空之前,刻意留出一些時間給自己,享受一段沒有特定目標的時光,讓大腦得以放空,使身心重新吸收養分。這樣的時間,就稱為「留白」。
創造力的爆發 都是從「留白」開始
歐美盛行的「Gap year」文化,與「留白」的意義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段時間並非毫無意義的閒晃,而是嘗試從事對自己有益的活動,只要能提升能力、增進身心健康,都值得去嘗試。像是在IG上經營「西部農場」的北部青年林柏賢,就是在離開上一份工作後,透過環島旅程找到人生的新方向──回到爸爸的故鄉雲林台西務農,並利用社群力量推廣台灣農業,不僅深受網友喜愛,也展開了自己人生的新篇章。
真正的創造力與生產力,其實都是從「留白」開始的!
牛頓就是在一個風光明媚的午後,坐在蘋果樹下被蘋果砸到頭,才發現了「地心引力」的存在。下課後能盡情玩樂的孩子,比起被補習和才藝課程塞滿生活的孩子,更容易在遊戲中探索出自己的熱情與興趣。因此,適時的留白對工作與生活都有益處;而把時間塞得滿滿的,並不是努力的表現,往往源自內心的恐懼。
老莊思想提到:「無用之用,方為大用。」我們常追求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做有意義的事,卻往往把「忙碌」活成唯一的樣態,似乎只有把所有的時間填滿,才能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一旦落後他人便坐立難安,讓慢性疲勞慢慢找上自己,直至耗竭才願意面對自己的有限。
適時為人生按下「暫停鍵」的3個好處
為了前進,我們得學習切換開關,刻意停下來,把「留白」當作是一種生活方式,從忙碌的生活中找回自己的空間。留白對工作及生活的益處,往往可以從這幾種生活型態中發現:
一、注意力回到自己身上:往往是在獨處時,更能夠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瞬間解決生活中的難題,找到解方。
二、重新跟自己連結:我們很容易受到別人的評價、意見、想法所左右,卻忽略自己內在的聲音,當你留白,重新整理自己的感受與情緒,反而不容易受到外界聲音的影響。
三、讓情緒更加穩定:當你留白時,不會因為情緒的反射作用而做錯決定,反而可以覺察情緒、觀察環境,不被情緒左右,才能提升決策的品質。
懂得暫停留白,人生更圓滿 懂得配速,方能持續前進
「留白」的確會帶來不安,因為我們早已習慣忙碌,害怕靜止。一旦看見他人有所產出,就容易給自己貼上負面標籤:「我是不是輸給別人了?」、「我是不是落後了?」各種內耗的自我對話隨之出現。
其實,留白的時間是為了幫助我們恢復感受現實的能力,而這份能力需要練習,唯有如此我們才能跳脫慣性,為生活創造更多的可能。
留白,不僅是一種藝術的技法,更能運用在我們的人生。無論是工作、生活,還是人際關係,唯有為人生留白,才能更趨圓滿;唯有懂得配速,才能持續前進!
歡迎追蹤+ 拾愛日常Facebook 粉絲專頁、LINE社群、IG,好文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