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以為我會因為錢而留下,但其實讓我離開外派的真正原因,是薪水換不回的健康。
外派三年,確實有高薪、住宿全包、返台機票,但在金錢與健康之間,我最後還是選擇了後者。
錢不是唯一的價值
我曾經做過一份價值觀測驗,結果前十大價值觀裡,居然沒有「金錢」。反而出現「親近大自然」和「休息」。當下我很驚訝,但也因此理解:自己並不是會用加給綁住的人。
想想,我住過沒有窗戶的共用雅房,也曾體驗過要燒柴才有熱水的生活。這些短暫的經歷,讓我心裡有個底線:「最爛就這樣而已」。所以即便外派加給再高,錢對我來說也不是唯一的動力。
身體發出的警訊
在越南工業區的某段日子,我每天早上醒來的第一件事,不是刷牙洗臉,而是乾嘔。
當下身體很不舒服,但我還是告訴自己「趕緊去上班,不要拖累」,甚至想著「吃點東西就會好了」。直到某天我突然冒出一個念頭:難不成我的五年、十年都要這樣過下去?
那一刻,恐懼比任何事情都真實。
震撼的一幕
有一次,同事在廠區突然倒下抽搐。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堅持要叫救護車。結果他卻一邊揮手,一邊用氣音跟我說:「等一下要盯效率趕出貨,不用去醫院浪費時間,這是老毛病了。」
救護車花了十五分鐘才到。那一幕,我真的很心疼,也很無力。更恐懼的是——我看見了自己的未來。
環境與制度的代價
工業區加上週休一日,長期透支了生活品質。想轉去市區工作又維持一樣的生活品質?現實馬上潑冷水。工作證的門檻、住宿與機票補貼的消失、隱藏的稅務成本,讓所謂的「高薪」其實被稀釋殆盡。
加上空污、噪音、醫療資源不足,身邊的主管很多都有心臟病、高血壓,甚至聽力損傷。這些代價,沒有人會幫你承擔。
我突然想起父親。他也是外派台幹,回台後花了不少錢治療慢性病。那句「公司不會賠我這些醫療費」深深烙印在我心裡。
覺醒
我不否認,沒錢真的很痛苦,外派薪水也確實幫助我存到第一桶金。當學弟妹詢問我外派的問題,我都蠻推薦去試試。但要留意的是,如果健康垮了,積蓄會被醫療費一點一滴吃光。
錢可以再賺,健康卻回不來。
對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影響,等於把未來的自己抵押出去。那時候再多的錢,也只是給醫生。
所以,當有人問我「為什麼放棄外派加給?」
我的答案是:因為我想要一個能安穩呼吸、不用擔心乾嘔、也不用害怕聽力退化的生活。
最後,我也想留下一個問題給你:
👉 為了錢,你願意犧牲到什麼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