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9思恩堂的長者團契,蔣金鳳牧師選取《撒母耳記下》第十一章作為分享信息的經文,然後,與會的弟兄姊妹進行熱烈的小組討論。由於這一章是大衛王一生最沉重的記錄,大家的討論分享欲罷不能。
大衛、拔示巴、約押、烏利亞四人的身影,在這一章交錯出現,既呈現人性的光與影,也留下深刻的屬靈教訓。在此也提出我個人的讀經心得。 大衛:權力下的失敗 大衛原是「合神心意的人」,卻在安逸與權力中失去儆醒。他沒有親自率軍出征,而是留在王宮,放縱眼目,落入情慾的試探。罪惡一旦開始,便步步下沉:由偷看、奪取,到謀害忠臣。大衛的失敗提醒我們,任何人若不儆醒謹守,就很可能因一時的私慾而毀壞多年建立的名譽與見證。然而,大衛後來的悔改(詩篇五十一篇),也讓我們看見:失敗並非終局,真誠的悔改仍蒙神赦免。 拔示巴:無辜的受害者 拔示巴的心境在經文中著墨不多,但她的處境耐人尋味。在王的權勢下,她幾乎沒有選擇,最終失去丈夫烏利亞,又失去頭生的孩子。拔示巴提醒我們,當權者的罪惡,往往使無辜者承受痛苦。然而神並未忘記她,後來她成為所羅門的母親,甚至進入彌賽亞的家譜。這顯明神能在人類的破碎中,仍然成就祂救贖的計畫。 約押:權術的執行者 約押是大衛的將軍,素以果敢冷靜著稱。他明知將烏利亞派往前線是死亡的陷阱,卻順從王命,冷酷執行。他的忠誠因妥協而蒙污,成了共犯。約押提醒我們:若只顧服從而缺少敬畏神的心,忠誠也可能淪為助紂為虐。 烏利亞:忠誠的義士 烏利亞雖是赫人,卻展現出以色列人應有的忠誠。他堅持不回家享樂,因同袍仍在戰場,拒絕特權。他的正直與大衛的軟弱形成鮮明對比。雖然他最終被害,但他的名字永留聖經,成為義人忠誠的見證。 這四人各自的行動,構成了一幅強烈對照的人性圖景:大衛的失敗,警醒我們不要因安逸而放鬆守望;拔示巴的處境,提醒我們罪惡常牽連無辜;約押的妥協,使我們反思忠誠若失去真理,便淪為黑暗的工具;烏利亞的忠誠,則成為義與正直的典範。 最終,這一章顯明:人生最大的敵人不是外在的仇敵,而是內心的私慾。惟有常常敬畏神、依靠祂的恩典,才能抵擋試探,不致跌倒;而即便跌倒,若願悔改,仍能蒙神赦免與更新。 禱告 慈愛的天父,我們在大衛的失敗中,看見人心的軟弱;在拔示巴的遭遇裡,看見無辜的受害;在約押的妥協裡,看見權力的黑暗;在烏利亞的忠誠裡,看見正直的光輝。
主啊,我們承認自己常常也會疏忽警醒,容易因安逸而懈怠,因私慾而跌倒。求祢保守我們的心懷意念,使我們在隱密處也存敬畏,不因人的眼光而行事,惟單單仰望祢的聖潔。若我們失敗,求祢憐憫,使我們勇敢認罪悔改;若我們受冤,求祢扶持,使我們堅定仰望祢公義的伸張。 主啊,願我們學習烏利亞的忠誠,效法大衛悔改的心,一生行在祢的光中。因我們深知:惟有祢的恩典夠我們用,惟有祢的慈愛永不止息。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